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

2020-07-06 05:41安俊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急性期脑梗死神经

安俊荣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德州 253014)

脑梗死通常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使得患者脑内动脉出现狭窄、闭塞等情况,致使患者脑部组织出现急性血液循环障碍, 继而造成患者脑部永久性功能损伤,且老年人群发病概率较高,倘若患者不能予以及时治疗就会诱发其他疾病,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以往治疗该种疾病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这种方法只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最近几年,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 该文将以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为研究段,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5 例,采用药物治疗法,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56~75 岁,平均年龄(63.2±2.2)岁,病程7~16 d,平均病程(11.2±1.7)d;研究组3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法,男性20 例,女性15例,年龄52~74 岁,平均年龄(65.2±1.6)岁,病程8~21 d,平均病程(10.1±2.8)d。 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患者入院后通过CT 检查诊断患者为急性脑梗死,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在知情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0.8 g 脑复康片,3 次/d; 并在25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添加300 mg 血栓通予以静脉滴注;同时为患者口服0.1 g 阿司匹林片,1 次/d[2]。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措施,其报道如下。

(1)电针康复治疗。 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将电针刺入患者极泉穴、委中穴以及人中穴,以患者肢体抽动情况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然后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在其上肢处对曲池、合谷、手五里、手三里等穴位进行施针,然后在下肢处对足三里、太冲、承扶、风市、阳陵泉等穴位予以施针,采用连续波对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其治疗强度以患者耐受度为主,30 min/次,1 次/d[2]。

(2)运动康复治疗。 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时期制定不同运动方案。 患者在卧床期间通过肢体训练,防止患者因长期卧床出现肌肉萎缩。 另外,护理人还要按时锻炼患者关节,保持患者动作灵活性。 待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后, 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临床训练,其训练内容包括坐立平衡、步行、重心移动、协调性训练等, 上述训练还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锻炼,2 次/d,30 min/次[3]。

(3)理疗。 医护人员使用低频脉冲神经损伤治疗仪,对患者瘫痪位置的上肢、下肢等部位进行脉冲治疗,其频率输患者耐受最大程度为宜[4]。

1.3 临床观察指标

(1)采用该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打分,满分100 分,不满意<60 分,一般满意为60~80 分,非常满意>80 分,分数越高患者治疗满意度越高。

(2)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无致残情况或者病残等级≤3 级, 神经功能评分在80.00%以上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60.00%~80.00%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00%。

(3)临床评分。 患者实施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后,对其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患者各项评分数值越高代表患者临床病症恢复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满意率(97.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满意率(71.43%),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对比分析[n(%)]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4.28%),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2.3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评分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MA 评分(74.2±8.1)分、MESSS评分(13.9±2.9)分、BI 指数(76.2±14.0)显著优于对照组FMA 评分(63.8±8.6)分、MESSS 评分(15.7±3.1)分、BI 指数(64.8±12.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评分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评分情况(±s)

组别FMA 评分(分)MESSS 评分(分) BI 指数观察组(n=35)研究组(n=35)t 值P 值63.8±8.6 74.2±8.1 17.62<0.05 15.7±3.1 13.9±2.9 20.17<0.05 64.8±12.1 76.2±14.0 21.44<0.05

3 讨论

急性期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由于该病症属于高危疾病,病情发展速度极快,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以往传统药物治疗只能减少疾病危害程度,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依旧存在脑功能异常情况,致使患者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发生严重障碍。 由于患者语言功能与运动功能都会在大脑调控下发挥作用,这样急性脑梗死患者就可以通过早期神经康复训练后,能够帮助患者脑部功能进行重塑。以往传统治疗认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不能随意运动,而是要长期卧床休息[5]。 最近几年医学研究人员发现,早期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急性脑梗死,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有效防止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肌肉萎缩,降低患者关节挛缩发生概率,避免患者肩关节发生脱位,提高患者康复概率。 在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可以及时检查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订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满意率(97.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满意率(71.43%);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4.28%);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MA 评分(74.2±8.1)分、MESSS 评分(13.9±2.9)分、BI 指数(76.2±14.0)显著优于对照组FMA评分(63.8±8.6)分、MESSS 评分(15.7±3.1)分、BI 指数(64.8±12.1)。

综上所述,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神经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10]。

猜你喜欢
急性期脑梗死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神经”病友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