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翘楚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当今高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校的内涵建设及校园的文化品位,培养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格调、品位与魅力。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拓展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在某些学校已经形成一种品牌效应,这对培育高校的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营造学校人文气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状态,发现目前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道路,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氛围,本研究对制约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来发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问题提出较为合理的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构建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并以此为出发点利用大学生的自身优势和校园体育文化的辐射功能,引领带动周围社区及大众体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本文以辽宁省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在沈阳市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十所大学为研究样本。调查对象是这十所学校的领导(主管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及其他教师)及部分大学生。
1.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的网络资源,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等数据库,收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及查阅相关论著,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并按照科研方法对问卷设计的要求,设计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十所高校进行问卷的发放:校体育主管领导10份;体育教师100份;其他学科教师100份;学生问卷600份,包括男生300份和女生300份。回收情况:体育主管领导回收10份,有效率100%;体育教师回收96份,96%的有效率;其他学科教师回收98份,有效率98%;学生回收了576份,有效率为96%,包括男生281份,女生295份。
3.访谈法。对有关体育、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校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咨询访问,征求意见,获得了很多独到见解和相关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可靠依据。
4.数理统计法。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在高校这个特定的体育文化环境下,通过组织一定体育活动,并在相关的体育法规、学校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方面的教育,以达到完善学生身心的目的。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在长期的建设当中,把校园内各种好的文化成分吸收到体育活动中,随后进行整合、提炼,最后形成一种校园体育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就开始引导人们的思想。在进行“健康第一”思想宣传的时候,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也更容易接受,不但知道了它是什么,而且知道了怎么做。这就是这种文化带来的价值支撑作用。在这种氛围下,也能够加强人们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从本质上说,校园体育文化体现的是广大师生的体育价值理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包括体育场地设施、锻炼活动、体育比赛等表象内容,而且还包括体育风尚、观念、精神、价值观等深层内容,一般来说,如图1显示它的结构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表层文化,主要是指能看得见的状态,也叫显性物质文化。如体育运动形式、体育设施、教材及师资队伍等,它是校园体育活动进行的硬件保障,在它的身上凝聚着丰富的精神文化成果。第二层是中层文化,主要为制度文化,它是学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制度保证。学校把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科研中的经验整理为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来维护和规范校园人的体育行为。同时,制度文化也反映了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育的认识观念。第三层是深层文化,也是精神文化,它处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是人们的内在体育价值理念,对广大师生产生巨大凝聚力,有利于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氛围。
图1 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组成图
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制约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因素调查表(体育教师96人,学生576人)
从表1可以看出,制约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众多因素中排在前几位(平均选择系数大于1)的是:其一,学校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其二,体育师资力量的相对匮乏;其三,不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其四,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局限性;其五,学生体育素质的下降。上述五方面已成为制约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因素。
1.学校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好坏首先要有物质基础做保证,学校体育的发展要受到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等物质载体的制约。近年来,虽然辽宁省也在加大对高校体育硬件设施的财力投入,可是经济基础的薄弱,加上高校扩招所造成学生数量的增长,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已经无法在现有的体育物质资源中得到满足,这种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辽宁省高等学校体育的开展状况。
2.相对匮乏的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尽管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学生获得知识和接受文化熏陶的机会增多,可是学生要想获得全面、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教师所体现出的组织、指导、传播等功能是其他途径所难以替代的。体育师资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的数量,在调查中发现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的现有数量远低于国家教委要求的人数;二是体育教师的质量。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起物质基础建设,它的时间要长,困难更多。
3.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层面相对滞后。一所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优劣,与领导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目前,高校能够执行国家下发的体育法规、规章制度,但在体育管理方面相对松散。上面有检查,落实较好;无检查有些文件便处在束之高阁的状态,大多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在更细致化的体育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有些学校对体育工作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急功近利形式化严重,这种不规范、不健全的学校管理机制,无法最大化地在校园体育中发挥人、财、物的合理使用。
4.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局限性。过去我们只看到了体育的健身功能,忽略了它更重要的育人功能,这在无形中限制了校园体育精神层面的建设。如果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看作是多组织一些比赛或者强调比赛的成绩,只在形式上重视,对深层次的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必将无法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向更高、更远的层次,从而弱化了学校体育的功能。
5.学生体育素质的下降趋势明显。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师及学生的主观认识偏差,场馆设施、课程设置及评价标准等客观因素制约,长期下来导致学生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信心。此外,导致学生体育素质下降的因素还包括学生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网络游戏、玩手机、搞对象、抽烟、酗酒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侵蚀了学生健康的身体,最终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学校领导作为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保证,他们的体育思想、价值趋向和行为准则直接影响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步伐。建议学校领导身体力行参与到学校体育活动及比赛当中,做到率先垂范,给其他教师及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要多参加各级组织的体育研讨会,开阔视野,更新思想,提高认识。
在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调查中发现,高校学生的体育观念基本正确,但是高校校园内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和相对理想的体育风气。可就整体而言,良好的校园氛围和风气是可以塑造的,首先,利用宣传栏、社团公众号、广播站等渠道宣传正确的体育知识、信息,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体育、认识体育、走进体育;其次,通过体育课堂内、外体育活动传播体育的锻炼方法、健身原理,让人们充分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逐步改变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再次,通过体育竞赛、运动会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团队意识、团结精神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中是引领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化教师队伍,不断强化进修学习,提升思想道德业务素养,给其应有的地位。此外,高校和谐健康的校园体育氛围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首先,高校在落实国家规定体育法规的同时,还要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更为具体、更为有效、更为规范的体育管理制度;其次,在细化制度时,对学生成绩、教师档案及各教学文件都要入档,建立规范的学生信息档案,进一步完善管理条例。
运动队是各高校展现学校体育发展水平的主要窗口,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校之间的体育比赛,既能很好地展现自己学校的体育精神、道德风貌,又能很好地感染和吸引周围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特别是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能很好地带动其他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使体育的魅力得以升华。同时,通过学校之间的体育赛事交流,高校之间可以很好地探讨交流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以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完善。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都有着较好的体育传统,并且大多都有各具优势的体育传统项目,特别是各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当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发挥传统体育项目和高水平运动员的功能价值。可定期通过组织联赛、单项竞赛、对抗赛、讲座等活动,来更好地发展本校的体育传统和特色项目,使特色项目与体育活动相结合。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和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参与锻炼的主要形式。通过体育课课内课外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要加强拓展学生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建设规模和活动内容,通过利用闲暇时间组织社团活动,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同时体育教师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依据自身项目优势积极参与进行社团体育活动指导,这样既有利于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早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大学生是当代社会最活跃的群体,每当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高级别体育盛会的呈现,都将在高校掀起波澜壮阔的体育热潮。在这个过程中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喜悦,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与激情,此时,将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好预案,抓住这样的机遇,学校应该通过广播、多媒体、体育专题网站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介绍体育知识、常识、竞赛规则、体育明星等,学校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和竞赛信息报道等。这些在平时生活中很难集中接触到的知识,通过这种途径的宣传,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了解体育文化。同时学校可在赛会期间举办一些体育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体验体育在真实情景下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也会极大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首先,在物质层面上,体育器材设施有所改进,但是部分高校的体育设施由于陈旧、老化、对外开放程度不足等原因,仅能满足教学、训练的需要,无法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载体作用。其次,在制度层面上,国家下发的文件、管理条例基本具备,但是立足本校现实的管理规范不足、不细,很多规章制度还需要更科学、规范、合理、实效,使制度管理和人文教育协调配合。再次,在精神层面上,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能体现出良好的体育风貌、道德、精神,并具有较好的运动目标,对体育的认识、观念基本正确,但学生自身体育观狭隘,对体育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最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他学科教师对体育的深层认识急需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引领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