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瑶药药棒溻渍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2020-07-06 05:41李煦昀王树青李华王培力唐文成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药包上肢中风

李煦昀,王树青,李华,王培力,唐文成(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

在湘桂黔三省交界一带,有汉、侗、瑶、壮等各民族聚居。 此地地处山区,药材资源丰富,数百年来各族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具有特色民间医学。 该研究组成员多次与各族民间医生及当地群众交流,收集各族民间特色疗法,整理出当地群众治疗肢体瘫痪,痿软疼痛的外治疗法。 近年来,我们精选出当地侗、瑶药物为主要成分的验方,配合当地民间广泛使用的药棒和溻渍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该疗法用于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并肩关节疼痛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该文以2018 年11 月—2020 年1 月为研究时段,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所收集的病例来源于在桂林市中医医院及桂林市中医医院龙胜分院被确诊为中风后瘫痪的患者,共计50 例。 诊断标准:脑梗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制定的标准,脑出血诊断参照《神经病学》(第5 版)。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为第一诊断;脑梗死或脑出血后发病<6个月;年龄40~80 岁;生命体征稳定;GCS 评分>8 分;具有上肢肌力减退且主动或被动活动后肩痛;患者自愿参加该项治疗实验。 排除标准:上肢关节挛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具有严重的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有痴呆或精神病史;皮肤温度感觉异常者。 剔除及中止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却被纳入者;未按规定完成治疗或自然脱落者;治疗中接受其他治疗者;出现不良事件或发生意外情况不能完成治疗者。

1.2 研究方案

(1)分组方法:50 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 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卒中类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药物准备:过江龙(当地人称猪脚藤)、黑老虎(当地人称冷饭坨)、威灵仙(当地人称黑九牛)、黄花倒水莲、艾叶各等分,打碎成粉,取适量装入无纺布缝制的长32 cm、宽15 cm 的药包内。 用时以少量水煎煮,煎煮时每500 mL 药液加入约10 mL75%酒精以助药性。

(3)治疗方案:总疗程2 周,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给予对症处理,同时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训练,常规佩戴护肩支具。 治疗组在次基础上加用侗瑶药药棒溻渍治疗,1 次/d,具体方法如下:①溻渍治疗:操作者将药包在自己手背上试温后置于患者偏瘫肢体及肩周疼痛处,询问患者温度是否适宜,使用药棒进行点按热敷及来回滚动,开始时用力轻,而后速度稍快,随着药包的温度降低,用力增强,以患者耐受为度。药包温度变冷后及时更换,操作时间20 min。②药棒按摩:与溻渍治疗同时进行,取一特制滚筒,滚筒中间插入轴承使其可滚动。轴承长36 cm、直径2 cm,滚筒长18 cm、直径5.5 cm。 以双手持滚筒两边,在行溻渍药包之上进行滚动,开始时用力轻,而后速度稍快,随着药包的温度降低,用力增强并施以按压,亦可对紧张的肌肉进行捶打,以患者耐受为度。

1.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指标

(1)上肢运动功能按照Fugl-Meyer 评分法评定[1]。(2)手功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上肢功能指数评定量表(UEFI 汉化量表)评价[2]。 (3)肩部疼痛情况使用视觉模拟法(VAS 划线法),根据患者疼痛积分变化进行记录, 以整数记录:0 分为无痛;3 分以下记为轻度疼痛;4~6 分记为中度疼痛;7~10 分记为重度。 改善情况评定标准:显效:VAS 评分分级降低2 级及以上,有效:VAS 评分分级降低1 级,无效:有效:VAS 评分分级无变化或加重。 以上各类疗效评价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采集。

1.4 安全性评价

保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中所规定的方法实施,保证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治疗。 治疗过程中严格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皮肤情况。

1.5 统计方法

以上统计数据应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所测得数据计量资料先作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治疗组(n=25)t 值P 值26.22±6.06 27.54±5.84 0.782 0.231 36.42±5.91(42.67±5.83)*3.258 0.014

(2)两组患者治疗前UEFI汉化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UEFI 汉化量表积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UEFI 汉化量表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UEFI 汉化量表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治疗组(n=25)t 值P 值34.64±4.04 32.10±3.56 0.401 0.305 55.49±4.37(61.03±5.03)*2.498 0.028

(3)两组患者治疗前VAS 分级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分级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VAS 评分分级疗效比较

3 讨论

中风后偏瘫患者并发肩部疼痛为临床常见现象,我国明代医书《明医杂著·风症》对此就有着详细的记载:“左手臂挛缩,不能伸举,手指拳缩,肩背重坠,有似筋牵引作痛,伸缩间骨节处筋作痛”,表明了我国古代医家对该疾病现象早有认识。 该现象通常在中风发病后2~3 个月内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很多,如肩肱节律的丧失、肌张力异常、关节囊挛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粘连性改变、患肢体位处理不当、臂丛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粘连性关节囊炎等[3]。 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静息时亦存在,活动后加重,因为患者惧怕疼痛,导致患者患肢运动训练的减少,严重影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数千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治疗瘫痪疼痛的方法也很多,在山区少数民族,因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诸多原因,各种肢体瘫痪,痿软疼痛,跌打损伤的现象尤为突出, 各族人民在该病治疗上也积累诸多宝贵经验。我们采用桂北一带侗瑶族常用的药物来治疗中风后肢体瘫痪及疼痛,当地群众通常以鲜品入药,鉴于临床推广及取材的诸多原因, 我们以中药饮片入药,经过该临床观察,疗效亦满意。 该研究所用药方中的过江龙,为豆科榼藤属植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滇南本草》记载,性周身经络,发散风寒湿气,治手足湿痹,不仁麻木,湿气留痰看,筋骨疼痛,或打伤筋骨,误伤经络。 黑老虎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以根及藤茎入药,功效行气止痛,散瘀通络。 威灵仙为瑶药九牛之一,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黄花倒水莲为当地侗、瑶、壮等少数民族常用药,内服可补虚化瘀,活血调经,健脾利湿,当地群众以常以鲜品外用以治疗跌打疼痛,慢性损伤。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除湿散寒止痛之功效。 诸药合用,主要起活血止痛,散瘀通络的功效。 上药装入药包,通过加热煎煮,并加酒以助药性,将药包用于中药热溻渍治疗,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患肢,且能通过热能传导,使局部毛细血管网充分扩张、开放,进而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促进了药液的渗透与吸收,有利于改善中风后肩痛状态,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4-5]。 药棒疗法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治疗手段,清代医著《医宗金鉴》中称之为“振梃” ,振是振击、敲打之意,梃即木棒。 是用木棒在药液或药酒中浸泡后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拍击以达到治疗目的。 当地群众操作时多以木棒击打按压溻渍药包,用以帮助药效吸收,促进相关肌群运动,缓解患肢痉挛疼痛状态。 该疗法是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该项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使用侗瑶药药棒溻渍治疗中风,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手功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均得到有效改善,患肢肩部疼痛也能减轻。 但是,该研究样本量较少, 今后可在次基础上继续观察,积累经验,对发扬名族医药的优势,丰富中风治疗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药包上肢中风
柱状药包爆破漏斗效率函数及其等效爆破作用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更正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水下爆炸中水面效应以及药包形状对冲击波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