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机理论的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效果

2020-07-06 09:59任建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稳定期康复训练效能

任建辉

(广元市中医医院,四川广元 62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在老年人群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随着肺功能的不断降低与疾病进展,诱发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从而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针对COPD 稳定期患者,采用呼吸康复训练十分有效, 但是很难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利于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且常规训练仅仅是帮助患者如何开展呼吸康复训练,对于不同阶段的需求很难获得有效满足[1]。 当下,基于时机理论的呼吸康复训练, 能够按照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护理,这对于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现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患者进行研究,认真讨论了基于时机理论的呼吸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0 例COPD 稳定期患者进行研究, 分组时采用随机号码表法, 观察组30 例中男20例、女 10 例,年龄 60~75 岁、平均年龄(62.41±2.03)岁;对照组 30 例中男女各有 19 例、11 例,年龄 58~74岁、平均年龄(62.39±2.17)岁。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经临床诊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防治手册》[1]中的诊断标准相符;患者知情,并签字确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呼吸康复训练:医护人员需组织患者定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工作,内容有缩唇呼吸、上肢肌力训练、呼吸操练习等,指导患者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训练,随访次数可两周一次[2]。

观察组:基于时机理论的呼吸康复训练,具体开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1~2 周: 缩唇呼吸: 紧闭口唇,鼻吸气、缩唇呼气,呼气保持4~6 s,每次进行为期3 min 的训练, 每天训练次数可适当地增加到5~10次;腹式呼吸:取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胸前、腹部各放置一只手,在腹式呼吸时采用吸鼓呼缩的方式,胸部呼吸尽量保持不动, 呼气时尽量用腹部回缩的方式,吸气时用腹部鼓起对抗手的压力, 深呼气时用鼻部、呼气呀缓慢且用缩唇的方式,进行5 min/次的训练,5~10 次/d。 (2)2 周~3 个月: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开展呼吸操练习,即吸气时上举双手、呼气时放下双手,10~20次/d;在身体两侧放置双手,沿着身体侧面双手交替的进行上移下滑,10~20 次/d;进行 90°屈膝,交替抬起双腿,10~20 次/d;悬挂的小纸球,每天吹 100~200 次;双肘屈曲握拳,向身体斜前方交替击拳,10~20 次/d。 (3)4~6 个月:在上述基础上逐渐增加呼吸操的练习次数:有氧耐力训练,即每天步行30~60 min;上肢肌力训练,与呼吸相配合用使用上肢拉力器0.5~2.0 kg, 连续拉10~20 次,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训练次数[3]。

1.3 观察指标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来监测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4];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来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共10 个条目,每个条目1~4 份,总分10~40 份,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CAT,即COPD 评估测试量表,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高[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数据, 对比组间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组别FEV1(L)护理前 护理后FEV1/FVC(%)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12±0.14 1.07±0.12 1.604 2>0.05 1.67±0.28 1.44±0.25 3.624 9<0.05 51.02±6.49 50.34±6.18 0.448 9>0.05 59.42±7.55 55.43±7.26 2.253 6<0.05

2.2 自我效能感水平

护理前,观察组的 GSES 评分为(24.85±3.47)分、对照组为(25.16±3.23)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6 8,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 GSES 评分(30.81±4.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49±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 3,P<0.05)。

2.3 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2 所示。

表 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分]

表 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分]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 P 值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总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55.26±14.12 38.56±10.22 54.64±10.64 35.46±8.97 60.45±12.04 48.57±11.01 59.59±9.86 42.22±4.96 56.04±10.78 45.87±10.11 55.01±11.02 42.17±9.64 58.86±10.77 55.66±7.84 60.03±8.89 49.86±10.69 0.259 7 3.008 3 0.142 8 3.146 9 0.586 3 3.096 6 0.195 0 3.871 8 0.795 7 0.003 7 0.886 8 0.003 6 0.582 3 0.002 8 0.845 1 0.000 2

3 讨论

对于老年人而言,COPD 作为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常见,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以及气促等,且肺功能会逐渐降低,从而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针对COPD稳定期患者积极地开展呼吸康复训练,对于肺功能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老年人群因不具备较高的认知功能水平、 动作缺乏协调能力,再加上自我效能感水平不高,从而很难保证这项训练的有效性。 时机理论是一种基于疾病不同阶段、患者与家属需求的理论, 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疾病康复中,且效果显著,其能够按照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呼吸康复训练,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再加上循序渐进的训练,可确保肺功能的有效改善,同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息,提高自我效能感[6];按照患者不同阶段的可承受的运动负荷,这对于避免肌疲劳十分有效,且有利于康复训练效果的显著提高,而随着肺功能的改善、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的有助于盛卓质量水平的提高。 另外,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工作,针对患者所存在的各种负面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经过开展基于时机理论的呼吸训练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即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自我效能感水平与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高,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南华大学。

综上所述,基于时机理论的呼吸康复训练能够积极地改善COPD 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有助于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高,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稳定期康复训练效能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