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影响研究

2020-07-06 09:59柳亚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柳亚亚

(庄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甘肃平凉 744699)

性妊娠期间,盆底肌肉长时间受胎儿和子宫压迫的影响是导致发生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当发生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后,通常需积极实施会阴侧切或应用产钳助产等多种方式帮助生产,而在产后易出现盆底支持组织松弛的情况,继而极易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情况。 通过在产妇群体中应用盆底康复锻炼,不仅有利于盆底肌张力增加,而且有利于降低盆底肌疲劳程度,继而避免发生盆腔器脱垂和尿失禁等问题。 因此,积极探寻强化女性盆底组织功能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发挥维持盆腔脏器正常生理状态的价值,同时能够有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在该文中就主要于 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从该院选取剖宫产产妇共计50 例和50 例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起到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剖宫产产妇共计50 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该院顺产产妇共计50 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不低于21 岁, 年龄最大值不大于48岁,平均年龄(24.39±2.49)岁;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不低于 23 岁, 年龄最大值不大于 44 岁, 平均年龄(25.38±2.15)岁。 两组比较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取该院剖宫产产妇共计50 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该院顺产产妇共计50 例作为观察组, 两组产妇均在产后42 d 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具体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在专人的指导下教会产妇学会会阴收缩,提升患者的阴道收缩能力和尿控能力,每天坚持锻炼,2~3 次/d,15~30 min/次之间。(2)应用电刺激方式治疗盆底肌肉,并在阴道中放置不通风电极传送强度的方式对盆底肌肉和盆底神经实施治疗,2 次/周,20 min/次,持续治疗 2 周。 (3)运用电流刺激治疗,并运用曲线图等显示将肌肉活动信息反馈给患者,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情况,从而促进患者持续收缩盆底肌肉。 (4)完成上述治疗措施后实施二类肌纤维初级训练,2 次/周,20 min/次,持续治疗 2 周。

1.3 评价指标

对照比较康复训练前后手测肌力评分情况和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应用Lovett 分级法测定手测肌力评分,评分等级可分为0~5 级,其中0 级表示没有可见可感觉的肌肉收缩;1 级表示肌肉扪及, 轻微收缩,但是不存在关节活动;2 级表示患者处于重力姿势下能够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 级表示患者具备我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然而难以抗阻力;4级表示患者具备一定程度作阻力运动或具备抗重力作用;5 级表示患者能够抗重力和抗阻力作用运动。盆底功能障碍的判定标准如下:由盆底支持结构出现退化或结构缺陷一级损伤导致的疾病,比如,生殖道损伤、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病例数除以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该组研究数据录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一计算。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应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 组间比较用 P 值表示,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测肌力评分实施前后组间差异比较

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前,两组手测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测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 1。

表1 对照比较手测肌力评分实施前后组间差异[(),分]

表1 对照比较手测肌力评分实施前后组间差异[(),分]

组别 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前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后t 值 P 值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2.98±0.49 2.99±0.49 0.102>0.05 3.94±0.47 4.34±0.33 4.925<0.05 9.998 16.159<0.05<0.05

2.2 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比较

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4.00%,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

3 讨论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见疾病类型,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完,分娩损伤导致得盆底血管发生病变,继而导致血液灌注不足导致肌肉萎缩,该病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为主要临床表现,对诱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妊娠与分娩方式和该病症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 与此同时,肥胖、便秘、绝经、盆腔手术、慢性咳嗽等因素也和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得显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为阴道分娩,而剖宫产则属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类疾病的保护作用措施。 换言之,自然分娩在产妇产后身体恢复与婴幼儿后期生长发育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剖宫产并不属于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有力措施。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前,两组手测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后, 观察组测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4.00%,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分析原因:盆底康复训练主要运用了电刺激技术,应用电刺激方式治疗盆底肌肉,并在阴道中放置不通风电极传送强度的方式对盆底肌肉和盆底神经实施治疗,同时运用电流刺激治疗,并运用曲线图等显示将肌肉活动信息反馈给患者,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情况,从而促进患者持续收缩盆底肌肉。不仅有效辅助患者恢复了受损盆底肌肉的感觉,而且有效帮助患者学会了盆底肌肉收缩的控制,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对阴道炎症、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起到了很好地预防和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中应用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并有效改善了盆底肌力,促进了产妇产后的恢复,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了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