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霞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中心卫生院,山东滕州 277518)
脑梗死是脑部动脉系统粥样硬化及血栓所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性疾病,疾病机制复杂[1],近几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早期发病时患者会出现眼前发黑,几秒后恢复,出现脑梗死后患者生理、心理均受到严重影响。 该病好发于50~60 岁的男性,而且这类群体的患者基础疾病较多, 坠积性肺炎是多原因如中风、骨折、脑损伤等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减弱,而诱发的肺部细菌性疾病,脑梗后长期卧床合并坠积性肺炎临床比较常见[3],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对脑梗后长期卧床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以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为研究段,现报道如下。
收集该院治疗的100 例脑梗后长期卧床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各50 例,其中观察组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 56~79 岁,平均年龄(62.3±5.3)岁,病程 2~20 年,平均病程(5.6±3.2)年,身体质量指数(BMI)(24.1±2.2)kg/m2,对照组男 29 例,女 21 例,年龄 55~78 岁,平均年龄(62.1±5.1)岁,病程3~19 年,平均病程(5.5±3.1)年,身体质量指数(BMI)(24.2±2.3)kg/m2。
(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即: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宣教、生命体征的观察、用药护理和心理疏导等。
(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即①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口腔护理,每日使用0.9%NaCl 进行口腔清洁, 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另外根据患者情况可将头胸部抬高30°~45°,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此法有助于清除呼吸道痰液,坚持1~2 h 翻身一次,拍背时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加强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腹式呼吸,鼓励患者主动排痰。 护理人员可以示范排痰方法:即取半卧位或坐位,深呼吸3次,在第三次深吸气后屏气数秒钟,然后用力咳出,有效的排痰更有利于治疗。 湿化气道: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喝水可以稀释痰液, 每日饮水量在2 500 mL 左右,也有利于排痰。遵医嘱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氨溴索进行雾化治疗,3 次/d。10 mL/次,雾化治疗过程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病情变化, 防止窒息发生。 吸痰:由于痰液较为浓稠,难以自行咳出,可以予以吸痰,吸痰管尽可能插深,先吸出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吸痰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注意手卫生,动作要轻柔,不能用力过猛,避免导管对气道黏膜造成损伤,注意吸痰时间不超过10 s,最多连续不超过 2 次[4]。 ②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的进一步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康复锻炼,坚持按摩上、下肢,帮助患者做屈伸肘膝、弯曲手指等动作,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痉挛。 按摩时用力轻柔、均匀,每次按摩时间20 min,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轻到重。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共同锻炼,增强患者的信心。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运动计划,运动形式从A 级到D 级。 ③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制定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给患者脑梗死及坠积性肺炎的相关知识、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及时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过程、护理措施,真正让患者认识到自己所患疾病并不可怕,改善患者心境,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健康教育,我们制作了脑梗死及坠积性肺炎的动漫片,形象地介绍了脑梗死及坠积性肺炎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并发放了宣传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患者很快掌握该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使家属明了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饮食上指导患者进食清淡、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食物,禁止使用动物内脏,每日食盐控制在6 g 以下,鼓励患者多吃新鲜果蔬,做到少量多餐。
对照组在护理前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分]
治疗时间 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 P 值护理前护理后18.8±7.8 7.8±4.9 18.7±7.7 10.1±5.2-1.119 2.956 0.657 0.031
两组护理前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比较[(),分]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比较[(),分]
治疗时间 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 P 值护理前护理后5.7±3.2 3.1±1.9 5.8±3.3 4.1±2.1-1.411 3.942 0.775 0.011
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比较冲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比较()
指标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最大呼气流速(PEF)(L/min)每分钟通气量VE(L/min)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L(FEV1)氧分压(PaO2)(mmHg)二氧化碳分压 PaCO2(mmHg)血液氧饱和度(Sao2)%pH 117.6±66.1 10.7±0.7 1.7±0.5 46.6±9.5 55.1±10.5 62.7±9.1 7.28±0.07 211.3±82.4 12.8±0.4 3.1±0.9 86.2±10.2 40.2±8.8 88.2±10.8 7.40±0.04 119.6±70.1 10.8±0.8 1.7±0.6 46.8±9.4 55.0±9.9 62.8±9.2 7.31±0.06 192.3±77.4 11.4±0.5 2.2±0.8 66.2±9.2 47.2±10.2 81.2±9.2 7.36±0.05
护理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依从性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96.7±1.8 84.7±1.9 3.234 0.003 95.9±2.1 85.4±2.4 3.119 0.004
多发性脑梗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供血系统的脑血管闭塞引起的梗死,多发脑梗死多见于年龄较大的人群[5],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直接或间接的血栓形成,或由于粥样硬化斑块栓子而引起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属于突发性疾病,致残率较高,治疗及恢复期较长,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脑出血,而且老年人基础疾病、合并症较多,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脑埂塞根据栓子形成的原因不同, 病因复杂,常突然起病,并伴有多种不同的脑损伤表现。 因大脑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较差,因此,在脑埂塞康复阶段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此类患者,不仅应行常规护理,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护理,重点加强可护理道的管理,康复训练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达到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心理状态的目标。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 例如,对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 可指导患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摄食训练,逐步恢复其吞咽能力,避免相关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的产生。 积极的康复训练,合理的生活习惯等对脑埂塞患者的康复有显著影响。 注意到脑埂塞患者的年龄往往偏大,其心理状态和意志相对脆弱,因此应特别注意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心理辅导。 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 从多个角度激励其对提高生存质量的愿望,更早、更多的进行主动训练,尤其对于在脑埂塞后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更应疏导其不良情绪,保持积极耐心的沟通,帮助其从简单音符的发音甚至是口部肌肉的锻炼开始,逐步恢复语言能力,或者恢复患者进行简单沟通的能力。
该组资料通过加强呼吸道管理、康复锻炼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患者的NIHSS 评分、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和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均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加强呼吸道管理、康复锻炼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