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020-07-06 07:27孙红先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肌力

孙红先

(兰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甘肃兰州 730000)

妊娠、分娩为女性重要生理过程,但不论是阴道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均会对产妇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常见妇科疾病,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已育女性中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约为43%左右,妊娠、分娩为主要诱因,对产妇正常生活、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在产后给予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损伤预防及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1]。该次研究抽选该院2016 年8 月—2019 年8 月分娩产妇100 例, 分别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及在产后42 d 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评估其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分娩产妇100 例, 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研究组2 组各纳入50 例。对照组年龄22~36 岁,均龄(28.36±2.35)岁;体质量21.36~30.58 kg/m2,均值(25.25±2.25)kg/m2,研究组年龄20~35 岁,均龄(28.41±2.28)岁;体 质 量20.12 ~29.36 kg/m2,均 值(25.17±2.25)kg/m2,2 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纳入标准:(1)纳入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2)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3) 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的全部内容签订协议。 排除标准:(1)存在盆腔手术病史;(2)精神严重异常,存在认知、交流障碍;(3)临床资料不全者;(4)慢性便秘者。

1.2 方法

2 组均在产后42 d 接受盆底康复治疗;(1) 盆底肌锻炼: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如盆底保健知识等,营造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增强产妇舒适感,稳定产妇情绪心态良好,积极配合锻炼,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可以正确排尿;进行收缩盆底肌、提肝提肌锻炼,每次收缩5~10 s,松弛5~10 s,持续练习15 min, 每日锻炼5 次左右,2 次/周,4 周为一个疗程。 (2)电刺激仪反馈治疗:在治疗前应对全面检测产妇的盆底功能、疤痕状态、腹直肌分离情况等,结合产妇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指导产妇排空大小便,采取半卧式体位,褪去衣物,将外阴露出,双腿分开,电极片贴在产妇髂骨外侧,另一片贴于产妇腹肌表面, 在治疗头上润滑膏并置入患者的阴道内,强度设置:初始0mA,,然后逐渐加大强度,以患者自觉盆底肌收缩为准。 (3)生物反馈治疗,指导产妇张开双腿,保持放松,指导进行阴道收缩练习,不可腹压,每周进行2 次,每次持续30 min 左右。

1.3 观察指标

所有入选产妇产后42 d,100%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对产妇盆底肌力进行测定,并详细记录数据,并在康复治疗后对2 组的盆底肌力进行测定[2]。

观察2 组治疗前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对比分析2 组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盆底肌力评分

2 组产后42 d 盆底肌力评分研究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 组盆底肌力均明显改善,且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对照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评分[(±s),分]

表1 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评分[(±s),分]

组别盆底肌力评分产后42 d 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 值P 值45.26±6.32 65.37±7.11 14.948 0.000 93.38±9.36 85.52±8.27 4.449 0.000 30.127 13.064 0.000 0.000

2.2 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评价

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4%(2 例)比研究组16%(8 例)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1.515)

2.3 肌纤维收缩评价

经治疗后2 组的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表3。

表2 Ⅰ类肌纤维收缩情况对比(±s)

表2 Ⅰ类肌纤维收缩情况对比(±s)

组别持续收缩压对照组(n=50)研究组(n=50)持续时间对照组(n=50)研究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20.25±2.43 29.11±3.21 15.561 0.000 20.19±2.27 28.94±2.57 19.273 0.000 5.21±0.52 9.65±1.12 25.425 0.000 5.24±0.58 9.58±1.16 23.662 0.000

表3 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对比(±s)

表3 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对比(±s)

组别快速收缩压对照组(n=50)研究组(n=50)收缩个数对照组(n=50)研究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32.12±2.51 47.11±4.65 20.058 0.000 31.47±3.68 46.28±4.53 17.943 0.000 1.52±0.32 2.91±0.31 22.060 0.000 1.53±0.34 2.86±0.35 19.273 0.000

3 讨论

盆底是由肌肉、筋膜构成,用于承托盆腔脏器保持正常位置,引起盆底功能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为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导致内部脏器移位,造成功能异常。 妊娠与分娩是造成盆底功能衰弱的主要原因,妊娠期随着子宫体积的增加,会造成盆底组织损伤,或因机体激素变化增强了盆底组织压力,引起各种疾病[3-5]。

在该次研究中通过对治疗前后对产妇的肌力测试,发现阴道分娩对产妇盆底功能的损伤更大,研究结果:2 组产后42 d 盆底肌力评分研究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 组盆底肌力均明显改善,且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原因在于,阴道分娩膀胱位置、会阴体位置改变更大, 受到胎儿的直接机械压迫,对盆底神经损伤更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更大,同时自然分娩会对产妇肌肉及盆底筋膜造成直接的刺激,大脑出现相应的反馈信号,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后相关肌肉及组织会做出自我调节及修复,因而预后效果更佳。 研究结果:经治疗后2 组的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产后42 d 通过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力收缩能力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如Ⅰ类肌纤维收缩时间延长、 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增加,原因在于,通过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以特定频率的电流对盆腔组织器官造成刺激,同时对支配器官的神经纤维进行刺激,借助效应器效果,刺激神经通路活动,进而实现膀胱功能改善的效果,盆底肌激活后,神经肌肉兴奋性得以重建,其活性也相应增加,此外通过长期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可增强盆底横纹肌抗疲劳能力,增加肌纤维个数,对传导性神经产生冲动,进而对逼尿肌收缩起到抑制作用[6-8]。 在盆底肌收缩强化练习中对纤维类型予以区分,后期效果更佳,因此产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功能具有良好改善效果,可行性高,可推荐广泛应用并推广。

综上所述,在产妇分娩中阴道分娩后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相比剖宫产,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更好,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