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分析与研究

2020-07-06 07:27吴化勇计仁军谢瑞红闫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性脑脑栓塞乙组

吴化勇,计仁军,谢瑞红,闫冬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脑栓塞性脑梗是一种发病率偏高的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发病急、致残率高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既往有研究指出,针对该病症临床多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综合康复工作,其在改善急性血栓性脑梗患者康复效果方面有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1]。 为更好地指导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临床康复治疗工作, 该次研究纳入2017 年8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88 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比较常规治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情况作出如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采集具有明确临床诊断[2]、意识状态正常的88 例急性脑栓塞性脑梗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每组44例,甲组中男女构成比为27∶17,年龄51~78 岁,平均年龄(61.5±3.4)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6±1.1)年。 乙组中男女构成比为6:5,年龄50~80 岁,平均年龄(63.5±3.8)岁,病程2~6 年,平均病程(2.9±1.4)年。经专业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 包括调整血压、维持呼吸顺畅、改善脑血肿症状、预防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营养支持等。 甲组患者接受的常规康复治疗是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开展的,包括肢体、语言及吞咽等恢复性训练等。 乙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1.2.1 心理康复 在康复治疗前,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

康复治疗,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自身的病情,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想法,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多列举过往治疗成功的案例,引导患者树立康复信念。 加强和患者家属的交流,引导他们予以患者足够的关心、鼓励、陪伴,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更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更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1.2.2 评估与规划 结合患者病况与身心素质、家庭状况、经济来源及收入水平、社会关系等予以整体评估,评估内容有平衡功能、ADL、徒手肌力、残余运动功能等。 依照评估结果及患者与家属意愿,拟定个体化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做出周密规划。

1.2.3 综合康复治疗 在患者治疗48 h 后就可以开展如下的早期康复治疗内容:(1)肢体康复: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 先对患者大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指导,随即指导小关节的被动活动,加强活动幅度、力度及时间等指标的控制, 各关节重复活动时间为6~8 次。(2)语言训练: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鼓腮、弹舌及噘嘴等动作的训练,引导患者完成简单的发音任务,以此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过程。 嘱咐家属积极与患者沟通,语言训练优先选择日常用语及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逐渐协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并主动阐述主观感受。 (3)吞咽训练:针对合并呛咳、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加强吞咽功能的训练,在精神上给予患者足够鼓励,引导患者自主饮食,尽量做到小口慢咽。 (4)坐位、站位及行走训练:当检测到患者肌力恢复至Ⅱ级以上后可以先训练患者在床上坐起的正确方法,逐渐过渡至能够自行下地坐轮椅,该项训练早期持续时间为5~10 min。 待坐位平衡训练取得一定成效后,应将康复训练的侧重点转移至站立训练,训练过程由被动站立逐渐过渡到主动站立。 在确定患者能安稳站立后,可以逐步进行行走训练。 先选择没有障碍物的一块平地,指导患者进行迈步训练,以上过程中可以依靠平衡杠、手杖扶进行,其目的是协助患者维持平衡。(5)中医辅助治疗:针灸治疗时取穴有足三里、委中、血海、三阴交、阴陵穴、合谷、曲池及环跳等,常规予以平补平泄手法针刺, 将刺入深度控制在1.5~5 mm,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捻转约3min。中药治疗取45 g黄芪、18 g 丹参、16 g 桑寄生、15 g 枸杞,10 g 土鳖虫、12 g 茯苓,4 g 全蝎,取水煎服,每日取汁200 ml,于午后服用。 针灸与中药均以30 d 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利用菲格-梅弗 (Fegl-Mevver)、 神经功能缺损(NIHSS)[3]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对应的评分。 把肌力分为如下6 个等级:0级:完全偏瘫,无法检出肌肉收缩;I 级:能检测到肌肉轻微收缩,但无法运动;Ⅱ级:患肢可于床上进行平行移动,但无法负重;Ⅲ级:患肢可以抬离床面,但无法抵抗阻力;Ⅳ级:患肢能抵抗部分阻力;V 级:肌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Ⅱ~V 级提示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与χ2检验,分别用(±s)、[n(%)]表示。 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egl-Mevver、NIHSS 检测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病患Fegl-Mevver、NIHSS 评分不相上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以上指标均有改善, 乙组Fegl-Mevver 积分更高于甲组,NIHSS 评分更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gl-Mevver、NIHSS 检测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gl-Mevver、NIHSS 检测情况比较[(±s),分]

组别Fegl-Mevver治疗前 治疗后NIHSS治疗前 治疗后乙组(n=44)甲组(n=44)t 值P 值61.7±7.5 60.2±8.1 1.024 0.741 89.8±7.5 70.4±6.2 5.624 0.034 25.7±2.1 26.1±2.7 0.957 0.847 13.3±1.0 20.2±2.3 6.234 0.031

2.2 出院时肌力检测情况比较

出院时,乙组符合肌力Ⅳ、V 级评价标准的病例占有率依次为34.1%、36.4%,均高于甲组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出入院两组患者肌力检测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动脉硬化是该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一旦发病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较明显威胁。 最近几年中医疗技术持续发展进步,在患者动脉内予以溶栓治疗能较明显的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易出现多种后遗症,以失语、肢体活动受限等较为常见,势必会降低生活质量[4]。

现代群体保健意识的确立与持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康复医学在医疗体系中所持有的地位,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有效康复治疗措施, 是降低运动、语言、吞咽功能相关后遗症发生风险、优化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既往有研究表明,脑梗塞患者发病后3 个月内是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这提示在该时期及时对患者实施恰当的康复治疗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5]。

在该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实施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康复治疗,并通过评估多方面因素拟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以此为基础加强患者肢体、语言、吞咽及站立位功能的康复训练,并联合中医特色手段,结果表明,治疗后,乙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系统功能及肌力水平改善效果均优于甲组,与国内部分研究结果相一致[6]。 由此可见,对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在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恢复受损神经功能,改善运动能力,增强肌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脑脑栓塞乙组
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的防控
软通道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在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MR诊断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