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云
摘 要:现在,许多父母忽略了小学美术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更多地专注于文化课的培养,导致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缺失,以及审美能力的不足。为了提高美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加美术课堂,并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因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怎样开展小学阶段下的美术课程进行全面的探讨与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学;美术课程;教学策略;
教育有效性是所有老师的共同目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术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科书的内容,并不断地进行探索,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课堂上的最佳状态。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确保所有学生从课堂上学到东西。影响基础美术教室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室的氛围以及引导方法都会影响课程的有效性。
一、开展启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在老师进行美术教育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实现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到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去,而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效率。使用多媒体的美术教育主要使用互联网查找与小学美术内容有关的作品并为学生直观地进行展示与讲解。同时,老师们可以找到世界知名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利用著名的绘画作品来发展学生的绘画技巧,以加深他们对美术绘画的爱,提升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艺术。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开展情景化的创造,以充分活跃美术课程中的氛围,提升学生的感受。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对学生展示有关于大自然的风景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以此强化其自身对于绘画主题的理解,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有效学习与发展,也能够让学生保持对于美术创作的热爱,以此促进学生在当前阶段下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发展。
二、增加美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丰富多彩的视听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并提高他们学习艺术的热情。但是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仅仅采用多媒体信息教学是不够的,教师更需要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强化美术活动的开展,提高學生自身的参与。教师可以组织和进行对话竞赛,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并组织小组供学生自由讨论,补充内容,以此进行创作。小学美术课程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美术教育方法,在培养情感,发掘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推动美术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下的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不同发展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规划,促进学生对于艺术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美术课程的时候,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能够拓展美术活动的开展,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来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教学条件,来对学生举行美术比赛、写生活动等内容,以此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得到有效的学习与发展。也可以让学生对于美术课程保持长时间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逐渐形成有效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发展与进步。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升课堂学生主体地位
同时教师由于以往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教师占据了美术课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听讲。长久以来学生很难对于美术课程有正面的看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更正自身的教学理念,在美术课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开展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美术教学。但是又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下自身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的不足,还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行为方式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美术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能够尊重学生在课程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同时教师对学生给出相应的创作主题,让其合作完成创作内容。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思想,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实现彼此之间思想的交流。这样不仅尊重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思维方式的提升与拓展。
综上所述,教育有效性是所有老师的共同目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术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科书的内容,并不断地进行探索,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课堂上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吴茂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小学美术趣味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63.
[2]崔亚杰.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J].时代教育,2018,(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