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运升
摘 要:随着课程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当前初中地理学科的施教中,教师展开课堂施教活动的重点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同时包含对学生进行综合地理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全面性、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对此,作为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打造完善的备课方式,展开差异化的教育指导措施,并且注重采用问题展开施教工作,以便真正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品质。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备课;问题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是单向、灌输,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处于课堂上的被动地位,犹如一个冰冷的机器接受教师讲解的基本知识,显然,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压制,学生的建构动力也被打消,最终导致课堂施教的质量与理想状态相距甚远,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发展程度也较为缓慢。所以,在现阶段的地理教育活动中,为了改良传统模式带来的教育弊端,打破原本的地理教育僵局,地理教师有必要从课堂备课到具体的施教环节进行优化和調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地理内容的建构品质。
一、打造完善备课方式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育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对课堂中包含的各个元素进行细致分析的环节,基于有效的备课,教师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步骤中,逐步让课堂走向高效之路。但是,纵观以往地理学科的教学我们能够看到,存在部分教师不重视备课活动,以及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有序展开备课的情况,造成备课的质量达不到原本设想的状态,地理教师也无法基于备课支撑教育活动。所以,为了让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顺畅,教师有必要提高对备课环节的重视,并通过各方面的精心准备,助力地理课程的有效讲解。
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中,教师先对班级中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素养进行分析,这是教师进行之后备课工作的基础,教师只有先了解了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兴趣趋向等内容,才能更好地做出教学活动的设计。之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备课的依据,由分析教师可以看出,“地球的自转、公转”“五带的名称”等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随后,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认知情况,以及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教学的课堂活动和教学策略进行备课,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实际参与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地球的运动》中的地理知识。紧接着,教师进行《地球的运动》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指向课堂中学生将会发生的某种变化。教师综合之前的备课准备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明确教学的方向。最后,教师再整合以上内容,安排本节课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够真正地提取其中的知识,提升学习的实效。
显而易见,教师对备课环节进行精心地安排,能够促使地理课堂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助力学生在有序的学习方式中,逐步提高理解的质量。
二、开展差异指导策略
在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内容讲解中,教师可以看到,当教师采用同样的方式,为学生教授了同样的地理知识后,学生最终建构知识的效果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显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地理知识建构素养之间是存在差异。所以,如果教师仍旧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展开教育指导的活动,那么无疑会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形成教育不公平的状态。因此,为了促进地理内容的精准化施教,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为学生设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教育任务,促使学生在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中增强学习的实效。
例如,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差异指导的方式展开施教工作,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精准化教学。具体来说,首先,在教学前,教师围绕《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中的内容,向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答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对地理常识的认识情况,对这些问答题进行解答。紧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定位和分层,指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后,围绕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基于《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中的基本教育内容,进行课堂施教活动的差异化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与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经验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以便在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中,真正地提高建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中知识的质量。
不难看出,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地理素养进行差异教学,能够真正地满足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需要,促使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完成对地理知识的有效认知。
三、注重问题引导学习
问题在地理学科的教育指导中进行应用已经屡见不鲜了,教师常常使用问题为学生创建未知情境,也透过问题向学生表述学习的主题。所以,在当前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不妨向学生提出探究性质的问题,以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索和答案的分析中,逐步提取其中暗含的地理知识,真正地完成对地理内容的建构。
例如,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的使用,创建探究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先围绕教材当中安排的知识点,指出常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以及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方法等内容,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结合上述内容,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向学生提出“你知道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的问题,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向教师回答出“世界地球日”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地球上的资源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物质,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自然资源具有什么特征呢?”等问题,创建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基于问题的探究和思索,产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探索的欲望,并基于这些问题的解答,逐步实现对本节课知识的有效建构。
总而言之,打造优质地理课堂,一直是教师们的共同心愿,在当前地理学科的教育指导中,教师也应当秉承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进行课程教育模式的优化调整,以便在打造健全的教育体系中,逐步提高学生对地理内容的建构质量,切实地实现地理知识的高效讲解。
参考文献:
[1]张正荣.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7(24):64-65.
[2]覃福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