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超 王海镕
摘 要:进入“十三五”以后,高速公路面临的综合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要素成本上升,技术来源出现变化,国际竞争对手更加关注,而早些年整合优势所释放的聚变效应正在减弱,高速公路行业要突破更高营业收入变得困难。为破除天花板效应,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最迫切的呼唤,高速公路行业逐步由传统的增长模式向集约内涵、质量效益等方向转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高速公路BOT+EPC项目管理实践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己之见”,旨在表明自身的认识,以求进步。
关键词:高速公路;BOT项目;管理创新
1 目前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提出,未来我国高速公路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约11.8万公里;另在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规划了1.8万公里的远期展望线。这项庞大的工程静态投资约两万亿元人民币,规划30年的时间完成。研究目前高速公路发展,主要面临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国内投资布局发生转变。目前我国连接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已经相对健全,未来高速建设将向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倾斜。国内投资布局的转变将使得“收费还贷”政策效应衰减,西部大量高速公路经济基础薄弱,车流量偏低,项目财务收益率将直接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现行政策对高速公路收费期限的规定,建设环境恶劣、技术复杂、环保要求高、投资成本高以及收费标准低等因素,都会是未来需要克服的难题。
二是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在进入“十三五”后,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也对高速公路产生了极大的替代效应,直接影响到汽车流量的减少。在高速公路密度不断提高、中国的宏观经济或将增速放缓、车流量下降的大环境下,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的经营状况将逐渐走向平淡。
三是现下面临的发展机遇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网的不断构成和扩张,高速公路建设将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土地、环保、融资等审批政策放松,都将为高速公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一段时期内高速公路建设依旧是我们的行业优势。
2 降低高速公路BOT+EPC项目投资风险
毋庸置疑,高速公路作为一项投资项目,是向内涵式转变的落脚点和重要载体。以深化项目管理展开高速公路BOT+EPC项目管理探索,通过具体实践中总结管控与考核经验,研究探索创新管理,主要从锁定成本、严控风险、创新融资模式、争取收益最大化、提前谋划后期运营五个方面,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投资收益。
一是锁定成本。将建设投资成本控制工作前移到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从源头控制成本。严格控制施工图设计规模和施工图预算。聘请专业造价咨询机构,结合地方规划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规范许可下,从总体设计、标准化设计、工艺方案、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多方案比选,形成了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量技术规范及清单预算,从源头上控制工程投资。
二是严控风险。一方面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控制工程变更等方面减少或降低工程成本,力争节约投资。另一方面建立动态投资成本管理机制和科学的工程计量台账。根据工程进展,利用概算、预算、变更台账分析投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控制投资成本,严控成本符合企业投资估算,实现投资预期目标。
三是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用活内部资金。在优先使用内部沉淀资金的基础上,与各大银行对接,采取短期和中长期融资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确保了建设资金来源,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降低融资风险、减少利息,有利于资金的运作更加灵活。
四是争取收益最大化。高速公路BOT+EPC项目是政府向企业颁布特许,允许在一定年限内进行公共基础建设和运营,特许期限结束后,将该高速公路项目移交政府。作为投资收益考虑以及融资角度(长期融资需要以项目的收费权作抵押),尽量与地方政府争取最长运营期,也是保障投资收益的有效方式。
五是提前谋划后期运营。在建设期间,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考虑后期运营成本,对工程质量的把控更加严格,尽量避免走弯路。例如高速公路互通匝道的沥青厚度一般要比主线薄一点,但这些部位一旦破损,维修成本高、难度也大,可以考虑这些部位的沥青厚度要与主线相同。在建设时对后期运营细节进行优化,例如排水、供电系统适当增加一些辅助设施,一定程度可以减少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维修成本和维护成本。
3 先试先行探索投资盈利模式创新
围绕企业战略核心,从根源上逐步转变传统高速公路施工单位作为产业链下游的保守意识,提升企业产业升級、提升盈利能力,促进企业加速成长,实现投资的重大价值,推动企业发展由外延型向内涵式转变是必经之路。从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产业链整合、完善体制建设、健全新型发展的思考等四个方面,探索促进高速公路BOT+EPC项目发展的改革和创新。
一是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战略为导向,以多元化发展为路径,走专业化、技术权威化道路打造知名品牌。将自身高速公路BOT+EPC运营项目,打造为引领国内外行业中具有权威性的业务项目,在新形势行业潮流中实现由“工”到“商”的战略核心。依托专业运营管理,向全寿命期科学运维体系管理延伸,为其他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提供服务,将先进管理技术转变为价值收益。
二是强化产业链整合。纵观许多开创性的投资理念和做法,都是从先行先试、探索引领,再到投资业务的有序延伸。高速公路BOT+EPC项目在公共基础建设过程中是采用总承包施工模式施工,其中涉及勘探、设计、施工建设等多项板块业务,要不断培育资源整合意识、平台意识和资源变现意识,努力完善企业各项职能,整合全产业链的多元化性,推动产业投资发展。
三是完善体制建设。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总结高速公路BOT+EPC项目管理经验,包括“组织模式”、“行政审批”、“征迁模式”、“风险管控”等实施过程中的做法和流程优化工作。坚持总结研究落实精神,做好项目的后评价工作,组织专班人员,分板块研究项目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升战略执行能力、精益运营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价值创造能力。
四是健全新发展的思考。科技进步和收费模式变革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催化剂”。高速公路收费模式的切换,使路网信息化基础设置迭代升级,“智慧高速”发展技术支撑更为有力。在充分利用产业链优势的同时,紧扣自身发展谋求创新,明确价值带动的能力,研究高速公路BOT+EPC在传统经营意义上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探索盈利模式创新,例如深化ETC技术的拓展应用,探索高速公路旅游,实施全寿命周期养护规划设计等,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防范投资风险,积极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后及一段时间,结合国家高速公路发展战略,客观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及时强化企业顶层设计的发展理念,总结国际顶尖企业发展经验,不断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是保证高速公路行业在新的高度继续发展,成就升级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
周君超(1985-),男,汉族,天津市人,助理政工师,本科,从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