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彦婷
写作是人们抒发感情的重要渠道,是表情达意的有效工具。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教学期,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作文学习平台。本文从当前写作教学现状出发,对“个性化”角度的写作教学做几点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发展,是开展个性化写作指导的良好契机。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但缺乏实际的写作训练和创作经验,遇到较难的题目只会写“流水账”,甚至不知道如何下笔。对于这些现象,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淘汰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写作学习的新平台。当学生能自主建立写作框架,找准写作突破口,便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1.抓住素材的“试金石”,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灵感
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的原因,可以从学生自身方面和教师方面阐述。首先,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丰富,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社会知识,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感到困惑,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甚至“东拼西凑”,导致作文缺乏新意,枯燥乏味。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写作题材没有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多数学生写作文都是为了完成作业或任务,这种教学形式容易使小学生对写作持有反感的情绪,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也发现不了作文的真正价值。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缺陷,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该指导学生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发挥个性化优势,找到写作的乐趣。如果有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可以作为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激发写作热情。学生有了写作热情,便能以“用心、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写作,融入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然提升。
2.引入实例“强心剂”,提高学生个性化写作的能力
陶行知说:“扩展教学内容,需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主动去观察;提高教学效率,需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主动去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让学生在写作时更加主动,融入真实体验,教师可以借鉴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个童话世界,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和体验习惯。他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发挥个性化优势,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网络是学生喜爱的题材,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教师可以安排以“网络的利与弊”为题作文,鼓励学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网络的看法。有的学生觉得网络能给我们带来知识和力量,每個人都可以上网搜集科学文化知识,这是网络的优势。而有的学生看到网络的缺陷,上面存在很多不良信息,要避开网络的弊端。
3.发挥教学的“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情感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笔”的主人,畅所欲言,大胆表达真情实感。融入思想感情,是有效提升写作能力的必要条件。著名学者班杜拉认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与该个体是否具备这项活动的情感价值有关。换句话说,教师需要让每个学生产生写作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教会学生写作时融入情感体验。
真正的写作是由心中炼制出来的,优秀的作品是从心眼里掏出来的。因此,教师应该秉承“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教学原则,带领学生体悟写作的价值,避免产生“带着镣铐舞蹈”的写作固化思维。此外,写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长时间地积累沉淀,才能领悟其精髓,最终厚积薄发。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有的学生容易陷入固定思维的误区,写作语言笼统,千篇一律。教师要多给学生推荐美文阅读,让他们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的是……”这些固定笼统的作文式口语,提升写作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写作教学同样如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抓住作文素材的“试金石”,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小学生创作意识不强,不会自主创新,对作文模板依赖性强,教师要引入作文训练的“强心剂”,不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写作技巧,把情感融入到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