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摘 要:信息技术在新时代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它信息海量传播、速度极快,民众参与度更广泛。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传播的主流群体,对他们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尤为重要。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通过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影响因素,试图提出加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媒介素养
我国的信息技术领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也紧跟其后。当今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群體,大学生则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然而在层出不穷的海量信息面前,大学生如何进行选择、运用,如何在新时代传播正能量,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自主性,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将是今后教育者工作中面临的重中之重。
一、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进行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传播的媒介,主要是网络媒介和手机媒介。媒介素养这个名词是指能够正确辨别媒介信息、能否正确利用和使用媒介,是否可以正确运用媒介发展提升自己的能力[1]。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快速、自由地向大学生传播大量信息。因此大学生接触使用新媒体的比率远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从省内高校为出发点,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对新媒体使用过度甚至依赖
笔者从省内高校为入手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最多的媒介方式是手机,占98﹪以上,其次是电脑,占90﹪,只有不到30﹪的比率是通过报刊书籍的渠道。目前的高校在校生多为2000年前后出生的孩子,他们出生的年代正是互联网到来的时代,所以绝大多数孩子对新媒体并不陌生,因此他们使用新媒体的比重极高。根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每天花费不到0.5-3小时使用手机上网。这一比例约占大学生人口的70%,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每天使用媒体3-6小时。剩余10﹪的学生每天媒介使用时间则高达7小时以上。手机的智能功能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它也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大学生:他们上自习课、吃饭、乘地铁、甚至上课都会使用手机。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手机、电脑、网络等新媒体使用过度甚至产生依赖行为。
2.对新媒体使用偏重娱乐化信息
新媒体时代为人们获取资讯提供了高效便捷,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在学习中想要获取的知识,解决困难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各种APP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出行与购物。然而,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大量使用手机互联网获取的资源信息中,只有少量是有关学科知识的信息。其余使用新媒体则多数用于关注娱乐资讯、交友购物等非学业方面的内容。大学生不再想去食堂而是滑动手指点外卖;不再愿意关注国家时政要闻而是点击明星的八卦信息;不愿同室友聊天培养友谊而是选择在网络中与人对话;他们不愿奔跑于操场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滥用新媒体将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有待提高。
3.对新媒体素养鉴别能力不足
在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思想斗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当代大学生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直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社会思潮多元化、各种倾向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大学生这一敏感的群体。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新媒体传播的形形色色的讯息,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鉴别媒介信息的真伪;70﹪的大学生完全信任媒体传播的任何信息;有16﹪的大学生面对这些信息亦真亦假无从判断;10﹪的大学生选择完全相信;4﹪的人则对媒介传播全然否定。由于大学生会收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加之他们的鉴别能力不足,所以近些年来校园借贷、网络暴力、手机诈骗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的影响
1.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学术交流,也可以利用媒体交友。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时代大学生学术交流、拓宽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优秀的资源,省去很多大量时间和人力,提高了获取讯息的有效性。这一巨大的网络体系,让当代大学生更加的融入“地球村”,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他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与参与度。
2.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的负面影响
大数据高效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很深,尤其是使用新媒介的最高人群——大学生。一方面,抛开手机给大学生校园生活带来的便捷,在课堂上频繁掏出手机,不停地刷朋友圈、微博、网购,甚至玩游戏现象屡见不鲜。远远望去,原本应该活跃放松的课间休息也成了“低头一族”的海洋。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渠道传播给大学生的各种信息影响了东西方文化,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混淆了大学生的辨别力。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个人主义、金钱崇拜、利己主义等消极性的错误观念。这些错误价值观不论是对大学生本身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在全社会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产生严重影响。
三、新媒体视阈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1.开展无手机特色课堂
00后的大学生是与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代。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他们获取信息、娱乐交友、接触社会、了解国际动向大多是通过网络途径。所以,手机的使用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甚至超过一半学生表示在他们每日的学习生活中,对手机产生高度的依赖。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基于目前这种高频率使用手机的普遍现象,我省几所高校根据课程的需要,已经开展极具特色的无手机课堂。以笔者调查的几所高校为例,其中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率先采取了“课堂行为八不准”——无手机课堂。该高校在确保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手机配合上课的前提下,课前均由班级干部携带学校统一发放的手机袋进入教室,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将手机入袋已成为自觉的好习惯,任课教师依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课堂的知识传播性和学生上课的专注力。
2.加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媒体素养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把牢课堂的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新媒体素养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课堂会议和社会实践为学生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校园是信息传播的主战场,我国高校均设有团委、广播站、学生会以及各类社团等,通过这些媒体资源,学校可以开展积极有效地校园文化活动[2],例如:微博大赛、微视频大赛等,这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向他们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还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媒体素养能力。
3.增设新媒介素养相关课程
对媒介素养的研究最早始于国外学者,我国在此领域还处于探究阶段。要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就必须在高校开设相关的教育课程。然而通过此项调查,目前除相关专业外,中国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因此想要科学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新媒介素养能力,高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及媒介素养课程的考核标准,增设新媒介素养的相关课程[3]。通过增设媒体素养课程,让大学生深刻领会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新媒体视阈下提高他们的媒体素养能力。
结语
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以快速和自我推动的方式占据了大学校园。良莠不齐的信息高速传播到大学生身边,这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大学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使命。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我国高校要不断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需要为大学生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有效融合,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干净整洁的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1]薛俊生,李金宝,付俊龙,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吉林工商学院的调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2).
[2]杨梦斯.网络新媒体时代公民媒介素养问题研究[J].西部学刊,2016,(14).
[3]梁明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