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花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多媒体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选择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建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不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此时,我们便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借助生动的精美课件,把学生带入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中。我在课堂上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非常好。如在教学《认识方向》一课时,考虑到方向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的生活常识较少,对生活中的方向了解较少,于是提前制作了精美课件。以学生爱看的《熊出没》作为整节课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首先以熊大熊二在森林中迷路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帮助它们寻找方向,学生急于表现自己,都想帮助熊大熊二,于是积极学习方向知识,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学完新知后,又追加了光头强的声东击西游戏,引发熊大熊二追赶光头强,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强化目的。
二、展示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
黑板、粉笔、几个简单教具就是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全部,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传授,将本就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单调无趣,这也难怪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兴趣,只为应试而学习数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这些特点能不断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激发其主动巧妙地学习的兴趣,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将教学情境转化为视频的模式,将小猴子钓鱼转变为动画片的形式,原来有5只小猴子在钓鱼,有3只小猴子饿了就跑去找吃的了,一会儿有1只小猴子吃饱了又回来继续钓鱼。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3只小猴子跑了之后还剩几只猴子?又来了1只猴子后现在有几只猴子?在学生猜想之后,再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讲述出来,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发展学生的思维,并结合视频进行细致讲解。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和满意的笑脸后,我知道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得非常好。
三、丰富教学资源,促进知识生成
将多媒体技术灵活应用在数学课堂上,能让学生在动手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操作,共同探讨数学问题,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清晰化,更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让学生玩得开心、学的轻松。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我利用孙悟空的金箍棒进行教学。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我利用这一特性,将它的金箍棒利用动画的形式变成我们要学习的合适的长度,及时生成所需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即时生成的多种教学资源中展开学习,更能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四、多效整合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诸多优势,知识运用得到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渗透,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但也存在许多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习惯、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际等各种因素综合思量,择优选取多媒体技术,不能画蛇添足,仅把多媒体技术当成增加课堂形式的方式,更不能以先进的技术增加教学容量、教学难度,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造成满堂灌就适得其反了。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在课前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1小时=60分没有概念,完全不理解。于是,我在备课时,制作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图,并配上声音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回忆自己的作息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具体化、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当对时间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为避免多媒体技术滥用,造成对学生满堂灌的不良影响,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不再使用多媒体技术。而是组织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钟表学具,亲自动手拨一拨,学生主动参与。在反复的操作练习中加深了学生对1小时=60分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灵动活泼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而不是望数学而生畏。多媒体技术必将以绝对的优势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教學方式,必将促进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