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治平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结课的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或得出结论,或提出见解,或揭示内蕴,或找出规律,或作出判断,或启发思考……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教师要因人而变,因文而导,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灵活地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课虽终,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结课艺术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如果说语文课堂上引人入胜的导语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结尾则能够使课堂更加完美,因此,精心设计好语文课堂的结课,对于巩固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见的结课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归纳总结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法。它是教师本人或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归类梳理,强化教学要点,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结尾方式。运用这种方式结尾,必须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系统准确,要避免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力求多角度、多形式、有深度、有创新地概括总结,注意强化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主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完《变色龙》一课时,用这样的结语结课:“这面镜子里的所有人,无论是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还是举着手指头的赫留金,乃至周围的看客,没有一个人值得真正同情,但每一个人又都很可怜。今天,我们借助几组活动,通过叙事视角、人物的说话方式、情节的摇摆、小说中的细节四个方面,深入课文的内核,分析了立体、丰富的人物,理解了小说深刻的主旨。”这样的结课,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有教学活动的归纳,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强化学生的印象,深化学生的理解。
二.情感升华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激励唤醒鼓舞的武器就是情感。所谓情感升华式,就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感染作用,运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创设符合当时教学情境的情感氛围,从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发学生“共鸣”,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号召力。如在讲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后,有一位老师用这样的结语来结尾:“读这篇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就是在读一首献给普天之下所有人的歌——一首超越苦难的生命之歌。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跌倒就踌躇不前,一次考次失利就痛苦难当,一点坎坷就泪流成河……一时的不幸,不足以阻遏人生,我们每个人都应坚韧不拔,奋发进取。愿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流淌着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让它时时刻刻鼓励我们勇敢坚强、积极乐观、豁达向上地生活。”这种结课,正如明朝谢榛说的“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它能紧紧抓住学生心,让学生精神振奋,催人奋进,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有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三.画龙点睛式
精妙的课堂教学结尾,可以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板书,引导学生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像,能使他们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例如,教《孔乙己》,课将结束,黑板上“孔乙己”三个字赫然在目。老师问道:“孔乙己有脚吗?”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有啊!”老师又问:“他在离开我们的时候用的是脚吗?”学生肃然答道:“用手。”老师顺势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说道:“孔乙己就是这样用一双满是泥污的手走了,走离了咸亨酒店,走离了人们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老师一边说一边随手把黑板上的“孔乙己”三个字擦掉了,留下了一片空白。这么巧妙的一“擦”,化静为动,学生感受强烈。黑板上留下的一片空白,包含着不尽的潜台词,蕴涵着无数的画外音。它让学生在思考体味中去意会,去发现。这样的结课,使教师、学生在对人物的悲惨命运上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有对人物的同情,有对社会的控诉,让孔乙己的悲剧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永生难忘。
四.悬念诱思式
所谓悬念诱思式,就是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提出引人入胜的疑问,留给学生去思考、研究,使学生进入探索的情境之中,不断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智慧的火花,产生浓厚、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导他们通过一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犹未尽的感受,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如笔者在上完《皇帝的新装》时说:“这则童话只是在讽刺当时这样的人吗?近200年來它为何经久不衰深受读者的喜爱呢?”这样结课,诱导学生深入思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有的学生认为这则故事不仅只是讽刺,还有同情和怜悯,这样的故事现在在发生;有的同学认为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皇帝的新装》的影子,安徒生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看的,也是写给成人看的,每个人都能从童话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带给自己启迪……课文教学在孩子们的精彩发言中结束。
五.游戏表演式
有时因为一堂课的容量比较大,节奏比较快,学生的身心已很疲劳,或者因为课文的内容较为平淡,课堂教学较为乏味,或者因为课文的年代久远,学生缺少兴趣,用提问、复述、练习等单调的方式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效果很难得到保证。此时应适当考虑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如游戏表演等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位老师在教《石壕吏》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室里当堂表演。两个学生扮酷吏,一个学生扮老翁,一个学生扮老妇人,一个学生扮前来投宿的杜甫。把课文内容表演给大家看。当摩拳擦掌,凶狠的差吏,逃跑的老翁、苦苦哀求的老妇、无奈的诗人等出现在表演中时,一下把学生带到一个生动具体的生活化的戏剧情节中,孩子们不时发出连连掌声。不论是观看的学生,还是参演的学生,诗歌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在学生的心中鲜活起来,都深刻感悟到酷吏制度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强化了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很好地起到了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作用。
六.朗读背诵式
朗读背诵也是一种常见的结课方式,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课文的某个精彩片段,还可以是由课文延伸的其他内容。朗读的方式可以教师读,也可以是学生读,还可以分角色朗读,形式可以多样;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一些经典的精美的篇章,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进知识的积淀。如教学《春望》结课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结合配乐和动画,为我们完整地诵读一遍这首诗,用深情的朗读展现她今天的学习成果。”又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一位老师是这样结课的:“苏轼一生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对乐观豁达的坚守,都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月色如此优美的夜晚,一旦遇到千古名士苏东坡,便成就了这篇千古美文。最后,我们试着一起背诵一遍课文。”教学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背诵中结束。
七.拓展延伸式
所谓拓展延伸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由课本向生活拓展延伸,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外得到延伸、扩张、充实,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如一位老师在教完《活板》一课时,教师作了这样的结课:“这一课教会了我们如何介绍一门技术,接下来我们也要活学活用才行。老师发现你们美术课在教剪纸,是吗?这也是一门传统的技术,你们认为剪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很多学生回答:“巧。”老师顺势说道:“对,就是‘巧。请同学们抓住‘巧,按剪纸的流程顺序,同时巧用多种说明方法,比如打比方、作比较等,介绍剪纸技术,字数在300字左右,写好后交给老师。”这样结课,作者由“活板”延伸到“剪纸”,既训练了学生刚刚学习的说明技巧,又丰富拓展了课文的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情,积累生活素材,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
八.机智幽默式
幽默从美学意义上讲,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轻松而又意味深长的笑。教学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机智,是教师娴熟地驾驭课堂的一种表现。它以高雅有趣,出人意料,富含高超技巧与艺术的特点,在教学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有的幽默式结课来自教师的精心设计,而有的幽默式结课则得益于教师机智灵活的应变。美国的教育家乔治可汗说:“当你说再见时,要使他们的脸上带上笑容。”机智幽默式的结课常常能收到这样的效果,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比如一位老师结课时不小心滑了一跤,他就顺势说:“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出色,老师也为之倾倒了。”又比如一位老师在教《中国石拱桥》时,一幅挂图突然掉了下来,巧的是这时下课铃声刚好响起,老师恰到好处地来了一句:“看来挂图也要休息了,下课。”语言诙谐,充满情趣,一堂课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九.练习巩固式
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这时需要通过提问、练习等手段来调查学情。所谓练习巩固式,就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或布置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共同或由学生独立当堂完成,这样既能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查漏补缺,又能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内化。如笔者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是这样结课的:“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春花,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描绘出来,并写出其象征意义,统一用‘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因为我从未见过……开头。”这个结课,用一道书面练习的形式,训练了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事实证明,必要的练习是能反馈教学情况的,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十.音乐渲染式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有时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时可以烘托气氛,有时又能指导朗读,有时还能拓宽想象空间……音乐给语文课堂贯注的生命力无以伦比美伦美奂。在结课时也不例外。如笔者在教学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时,在深入敲击“誓言”的基础上进入了结课,我给学生播放了《松花江上》的音乐:“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大家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情境,慷慨激昂的歌声迅速飘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深深的感染,激起了他们深深的“共鸣”,强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增强讲课的力度和效果,胜过千言万语。
总之,语文课堂结课的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或得出结论,或提出见解,或揭示内蕴,或找出规律,或作出判断,或启发思考……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教师要因人而变,因文而导,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灵活地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课虽终,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为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千方百计地造就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课佳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完美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梁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