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玲
【摘要】自2017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近年来越来越被小学教学领域、语文教育界关注。部编版教材将小古文前置至三年级,恰恰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相符合。小古文教学对师生来讲,既是挑战,也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民族自信的契机。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发掘小古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方式,对教学做出调整和改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热情,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文言文
部编版教材自投入使用以来,小古文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古文教学从五年级起步前置到三年级,这对于刚接触小古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小古文选篇更加强调经典意义、文意优美、适宜性和时代性,符合“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小古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是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小古文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宝藏,它的学习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有效手段。从小学中年级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非常有必要的。
语文分为“语”,即基本语法、句子结构、文辞运用;“文”,即文韵之美、蕴藏在文章深处的文化底蕴。小古文教学需兼顾“语”与“文”的训练。教师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语文学科基本语法的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古文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使其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小古文教学运用的方式与技巧
1.教师课前应为小古文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小古文教学首先要消除学生对“文言”的陌生感。在这个方面,部编版三年级课文编排已经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上册小古文《司马光》和下册小古文《守株待兔》,对学生来讲都是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学生初接触不会有太强的陌生感。另外,这些文章篇幅短小,让三年级学生觉得是可以接受并能学会的。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文言日常交际语来代替白话文。比如,用“多谢”代替“谢谢你”,用“如何”代替“怎么样”,在班级内营造说文言的氛围。此外,很多小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并不陌生,教师可以经常在上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一起温习《弟子规》,并一起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在文言文和白话文的转化中养成习惯,逐渐对文言文的应用习以为常。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感到学习小古文是有意思的;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提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例如,三年级学生都喜欢动画、影视剧之类的有声教学资源,那么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就可以适当播放古装动画视频,让学生喜欢上这个小故事,并模仿古装角色说话,真正感受到文言的乐趣所在;也可采用图片和文字共同使用的方式,在新课导入时一起欣赏课本中的绘图插图,让学生自己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先用白话文说出来,再一起逐字、逐句应用小古文复述出来,从而走进图画世界、走进古文世界,最终走進小古文打造的精彩故事世界。
2.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小古文教学的细节
有人认为,《司马光》这篇小古文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一课时就可以教完。其实不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认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小古文是他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事物。笔者认为,每篇小古文最好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翻译为白话文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读”为主,循序渐进,唤醒学生的嘴巴和耳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同时,熟读训练减轻了学生课下背诵课文的负担,也达到减负的目的。第二课时用来理解小古文的寓言意义,体会小古文的寓意,教会学生应该学些什么、应该怎样做、什么不该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习司马光的智慧、如何摒弃守株待兔的愚蠢等。教师要让小古文的寓意和文化背景真正渗透到学生心中、运用到生活中,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小古文教学安排要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年级学生作为小古文的初学者,开始就进行课文的快速学习是不实际的。小古文要以小故事为依托,使学生尽快接受新事物,首先要激发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小古文教学安排在白话课文后,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学科知识素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古文教学;小古文还要安排在古诗教学后,这样学生才会对古文的行文、句读有一定的了解。从这个标准来看,部编版教材的编排很好地满足了这几个条件,更有利于小古文教学的开展。
(2)小古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字典、词典之类的工具书辅助学习
三年级学生在之前的一、二年级语文学习中,已经熟练使用《新华字典》进行白话文学习,对工具书的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础铺垫,此时学着使用《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他们而言不是很难。而且,一篇古文教学是“授之以鱼”,工具书的使用才是“授之以渔”,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成就感和效能感。以“工具书”为扶手学习小古文,能逐步让文言文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工具和帮手,符合新课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提倡标准,实现了传统文化为我所用的目标,继承与发扬了民族文化语言。
(3)课堂上师生互动对小古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课堂并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联系,而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比如,字词的翻译,不应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利用工具书进行查找学习,学生再将自主学习的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解读小古文所蕴含的生活、道德含义,将书面的语言生活化,引导学生走入教师的世界,这是教师对学生的互动。只有师生双方都参与到小古文的学习中,才能真正达到共同体验、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4)小古文教学要注重借古鉴今,与时代要点相连接
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要求我们要把传统的东西为今所用。比如,2019年年底国务院颁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爱国主义又焕发了时代新面貌,这使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同时,加入了新时代特征。这要求教师要教育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热爱与信心,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意识,让学生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因此,小古文教学要注重借古鉴今,与时代要点相连接。
3.小古文教学应持续在课后的长期性训练中
小古文教学要注重学以致用。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比如,《守株待兔》中“宋人”是指“宋国的一个人”,那么在其他小古文中碰到“齐人”“楚人”等,教师应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知道怎样翻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仿写,如小文章的仿写,用文言文写一个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再如,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以简单的文言方式打招呼,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古文的学习逐步渗透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
德育工作也应该逐渐渗透到小古文的教学中。部编版选取的小古文在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的基础上,都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小古文里蕴含着重大而丰厚的教育意义,如果语文教师能把小古文中激励人心的精神传达出来,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在小古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坚持经常性、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让学生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从课堂开始,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德育在一点一滴中成长。
小古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古文,教师应带领学生扩大古代经典文献阅读面。部编版教材虽然把小古文教学前置至三年级,但每冊只有一篇课文,比重较小。小古文学习应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不能松懈。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课上,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课下小古文的学习。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按时复习《弟子规》《三字经》等较为熟悉的古文经典,也可带领学生将其从小耳熟能详的寓言小故事、成语小故事,以简短的文言文方式进行阅读,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在平时的课外视频教学时间,教师也可偏重给学生播放古装动画短片,让学生对古代的小故事和古人的说话方式有所了解,从而方便学生后续自主进行小古文的阅读和学习。
总之,小古文教学并非难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成就感和效能感,将小古文教学分解成一个持续性、渐进性的过程,就能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部编版语文教材符合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新要求,教师应随之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和学情发展。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真正在小古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有效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生涯中能够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承担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人的角色,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贯彻运用在小古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陈玄辉.新课程背景下小古文的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中),201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