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0-07-04 12:32曾昭松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数学教育

曾昭松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社会节奏的加快让许多人的负面情绪滋生、蔓延,这种负面情绪容易影响到他人。因此,小学教育有必要突出自身的工具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文化涵养引导工作,让學生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分析小学数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希望能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让小学生获得更健康的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心理健康  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努力使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既提高教学效果,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是非常突出的,其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健康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教师要牢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有效引导学生达成素质教育目标,让学生同时收获数学能力与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必须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为学生呈现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那么教师的教学过程将会非常顺利。数学教师需要具备优秀、健康的内在品质,平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有序推进。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教师绝不能不负责任地将自己消极、负面的情绪带到课堂中,要为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习。如一些教师讲解理论、概念时,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情况。此时教师很容易在课堂上产生负面情绪,于是严厉训斥学生。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课堂气氛变得紧张,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必然会出现抵触心理。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师生帮扶”的方法来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后进生的成绩大幅提高,有些止步不前。对此,笔者进行了观察,发现有些急性子的老师,平时辅导学生缺乏耐心,辅导过程中对后进生大喊大叫。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后进生的方法,却因为教师个人性格、素质问题,不仅没有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反而使学生对教师更加反感,从而慢慢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平时一定要合理调整自己的态度与情绪,分析问题一定要保持沉着冷静,要耐心地引导与说服学生。教师要正视自身问题,敢于接受他人批评与教育,保持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

(二)争当学生的榜样

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因此教师的示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小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自己的老师。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态度、品德才学与言行举止,否则很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这样才能有说服力。

比如教学“空间几何”部分内容时需要绘制各种线段,教师一般要求学生画直线的时候使用直尺,而自己在黑板上画直线的时候却不使用直尺,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示范。此外,学生在回答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不要插话,而是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答案与理解,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保持安静。教师为人师表,才能带给学生更好的榜样力量。

(三)更新自身教育理念

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结合新时期需要,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师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和吸收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师要明白教育是教与育的结合体,需要师生双边互动、双向合作,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效益。教师要认可与尊重学生间的差异,要信任与尊重自己的学生,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如教学“分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用课件展示一个巨大的圆,圆中预留大量的空格,教师导入:“这个圆就好像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一直往空格里加入黑色的颜料,我们的内心将会变得十分黑暗。但如果我们加入各种彩色颜料,则会让我们更加快乐。”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操作,往空格里加入各种颜料,并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全部加入彩色,那么我们就有完整快乐的内心;如果我们加入一半彩色,那么我们就有[12]的快乐。”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认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化虚为实,形成一个个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设故事情节。如现在小朋友都喜欢小猪佩奇,在教学“搭配”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小猪佩奇去旅游,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这里的穿衣是一种搭配;接着吃早餐,这里的早餐也是一种搭配。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吗?接下来小猪佩奇选择游览的路线,又是一种搭配,由学生深入思考。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搭配的原理和多样性,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新奇、形象、直观是吸引小学生的法宝。相较于成年人,小学生通常不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基于学生心理特征,用趣味性的形式设计教学,使学生喜欢课堂,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学内容

当前小学大多没有专门的心理教育课,而是在其他学科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学生经常隔天就忘记了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学习的第一天能够记住知识,但是第二天就会忘掉呢?”随后教师可以引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且告诉学生:“为了避免忘记学过的知识,我们平时要多复习,在闲暇时间多思考,合理分配时间,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质量。”这样不仅让学生熟记了数学知识,同时也传递了心理学知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奠定学生心理安全基础、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磨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方法很多,理论很多,为了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张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19(13):33.

[2]欧雪玲.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69.

[3]陈芳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管窥[J].教书育人,2017(13):34.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沙坪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