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2020-07-04 02:40李花
学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农村学生初中英语

李花

摘 要: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并被贴上了学困生的标签。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了英语课程教学发展,更增加了学生辍学的风险。针对此,教师可从当前教育背景出发,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多角度分析,并结合问题探究转化策略,以期对优化农村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生;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阶段中最为常见的现象,目前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比例令人担忧,因此,深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探究转化策略,成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目前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找不到自主学习的好方法,课后作业应付了事,等等。当然,学困生的出现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智力缺陷,而是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这样才能制定多管齐下的教学指导策略,促进学困生实现真正的转化。具体来看,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动机不足,缺乏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坚持探究的意志。这是影响学生的内因,所谓内因就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的调查来看,多数学困生都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倾向,他们或者对于自我要求过低,长期缺乏科学的管束与指导,在“得过且过”中失去了自我提升的动力;或者对英语学习“三分钟热情”,靠着一股冲劲发愤努力,却难以持久,在“奋发图强”与“半途而废”的循环中逐渐消磨意志;或者意志力薄弱,抵抗挫折的能力不足,在遇到学习困难时难以从学习上找到解决的方法,从心理层面实现自我疏导,进而出现知识断层,慢慢滑入了学困生的行列。

2.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得学生在机械的學习中看不到起色,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知识体系琐碎且繁杂,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但是,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自我学习意识,同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教学指导,使得其学习计划的随意性较大,难以形成严格的自我要求,而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无法根据教师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堂训练中跟不上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节奏,在课后巩固中无法按时独立完成任务等等。

3.教师对于学困生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指导缺位。在农村英语课堂上,两极分化的情况十分突出,即教师与优等生积极互动,共同探究学习的重难点;学困生处于课堂的边缘位置,难以参与其中,无法跟上课堂学习节奏,甚至在被忽视、被排挤的氛围中放弃自我要求,出现搞小动作、睡觉等不良行为。课堂教学指导是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发展情感价值的主要场所,教师对于学困生采取忽视、冷漠的态度,不仅切断了其学习知识的路径,也影响了其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学困生产生深深的自卑,并失去了自我转化的动力。

4.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的调查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长期缺乏稳定的亲子关系,在性格发展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了英语课程学习。一些家长文化素养不高,难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导致学生课后学习缺乏制约与管束,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此外,在农村文化氛围中“读书无用”的论调影响较大,且许多人对于学习存在强烈的功利性,认为英语学习对于农村学生用处不大,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负面影响。

二、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做好学生摸底调查,掌握学困生情况

在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困生,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策略。在初一学生入学后,教师应进行一次总体的摸底考核,检测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以此作为基准确定学困生的范围。例如,对于学生的单词、语法掌握情况,口语运用情况,阅读与写作情况等进行具体调查,了解学困生存在的薄弱点,同时加强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引导学生参与到自我评价中来,将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与学生自我学习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学困生转化的方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缓解学生对“成为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并通过定期的考核与评价检验学困生转化情况,动态把握学困生的基本信息,以确保转化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起点,也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只有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学生才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指导,因而学困生的转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师生关系着手设计学困生转化策略:坚持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例如,学困生多存在不自律的问题,教师应在日常行为中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完成对学生的承诺,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模仿,提升其自律能力,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将学困生的信息整理成册,并通过平时谈话、教学观察、家访等方式逐步完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重视。教师要避免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对学困生与优等生一视同仁,理解学困生也拥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也希望获得家人、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英语学科为线索,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在自我展示中体验成功,逐渐找到自信;坚持民主平等的管理原则,用爱心、耐心让学困生获得尊重,使其主动贴近教师,理解教师的期待,并强化自我发展的动力;关注学困生生活学习的细节,帮助学困生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其在规范与要求中逐渐提升自主意识,并在教师的关心与辅导下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塑造自己。

(三)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学生提出要求,一些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有限难以达到教师的统一化要求,因而长期处于挫败与失落的状态,失去了自我转化的动力。针对此,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做出差异化要求,确保每一个层次学生都能够在纵向对比中实现自我发展。

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应该针对学困生的英语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素养做出综合分析,并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与其他层次学生相区别。在教学内容上,应调整英语课程要求,从基础入手,做好单词、语法、口语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渐积累成就感,提升英语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方法上应在兴趣的引导下做好讲解,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注重作业安排,强调精准适量,确保作业内容符合学困生的英语基础,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挑战;优化教学评价,教师不应吝啬对学困生的夸赞,要让学困生在“Good”“OK”“Well done”等话语中逐渐树起信心;关注学困生的心理状况,避免在分层教学中出现“贴标签”的情况,从学生的发展潜能出发,激励其在符合自我发展要求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四)指导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所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进而在内外作用的共同推动下实现转化。例如,在单词记忆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突破机械记忆的误区,将单词放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语境中,理解单词的含义,提高记忆效果,或者引入联想记忆法,在课堂上刺激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并潜移默化地构建单词网络;在语法学习中,应注重知识梳理,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名词、介词、冠词、代词、形容词的用法,以及初中涉及的时态等绘制成生动有趣的图形,在形象思维的运用中完成记忆。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并检查、纠正、完善,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掌握并运用英语语法;在阅读理解中,可以制定阅读与背诵计划,拓展阅读范围,按规定每天完成一定的阅读量,积累阅读经验,培养英语语感;适当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英语绘本等课外读物,打破学生课内阅读的局限,用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吸引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进而发展阅读能力;在写作训练中,应主动运用所学过的单词、句子,不断更新句子表达方式,做到活学活用,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学困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耐心纠正,并将问题融入日常教学指导中来,以达到对症下药,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

(五)协调外部条件,优化学困生转化的外部环境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外部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并引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结合社会环境的发展帮助学生分析英语应用形式,降低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自我转化的动力。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通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教师应重视家长在促使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利用家长会、通讯等手段与家长及时沟通,如实反映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并要求家长力所能及地配合学校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当前跨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打开农村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从更长远的发展出发,提升英语学习的动力。

三、结语

总之,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立足教学主导地位,从多角度出发,推进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激发学生自我转化的动力,促进学困生实现真正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邵旺霞.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8(24).

[2]蒋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

猜你喜欢
学困生转化农村学生初中英语
不抛弃,不放弃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