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转化初探

2020-07-04 02:21郭亚亭曲翃佼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共性思想政治教育

郭亚亭 曲翃佼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公共性的特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向公共性转化的必要性,能够化解矛盾,构建理性的公共领域;培养公共精神,完善人格。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公共性不足的实践困境,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向公共性转化的实践推进路径。一是应用空间向更广泛的社会空间拓展;二是从侧重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向兼顾公共管理功能转化;三是从注重发展个体主体性向培养公共性品格转化。以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价值。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转化途径

公共性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它根植于人类的共同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公共精神和人文关怀,确证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品格。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特征也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而真实的公共性基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又深深地扎根在现实的公共关怀之中。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

意识形态是反映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及其政治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政治观点之和,它总是竭力维护一种新的统治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蕴含着鲜明公共性的意识形态,它始终支持和维护的是社会大众的普遍利益或共同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这一精辟的论述,揭示了共产党人和过去的任何统治阶级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之间的根本区别,阐明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导向的民族运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质上是为社会大众谋利益的政党,其根本价值追求是为社会大众谋幸福,马克思、恩格斯把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有机地统一了起来,阐明“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即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的其中一员,并为维护和实现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他们从来没有自身的任何私利可言,他们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社会大众、一切依靠社会大众,办事坚持从社会大众中来、到社会大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致力于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社会运动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为人们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的社会是一个“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自由发展是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支配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主人,我们有一个独立的人格,一旦人失去了自由,也就是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它指的是能创造和提供每一个人自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而能够确保一切人自由地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社会。在马克思所建构的自由王国里面,作为一个“自由人”,人们真正拥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劳动力和时间,是一个自由自主活动的人,这样联合起来的个人真正实现了对一切社会生产力的完全占有,同时也就是终结了资本的私有制。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明确描述的那样:“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的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4]马克思认为社会大众成为真正的“自由人”的基本前提,是私有制不复存在,人们可以按需来使用社会的一切公开性资源,不再做物质的奴隶和统治阶级的傀儡。

二、思想政治教育向公共性转化的必要性

1、化解矛盾,构建理性的公共领域

步入新时代,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物质生活已经有了较为可靠的保障,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在利益分配和个体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极易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危及社会和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呈现出对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强烈要求,需要超越单一的主体性原则,确立一种共同主体性或公共性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也需要摒弃传统的主体性原则,转向关注公共生活,维护公共利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中的社会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向公共性转化有利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但解决这些问题单单依靠国家政府一方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引入公共领域的力量,公共领域对于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方面具有国家政府和个人力量所不可取代的社会作用。公共领域是协调国家政府和公民个人之间利益的重要平衡器,但公共领域又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防止公共领域最终走到人民政府的对立面,逾越公共权力的底线,危及国家稳定和社会团结,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其加以科学合理地引导,妥当地处置社会各方面相互交织的利益关系。

2、培养公共精神,完善人格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人们的公共性意识,完善人们的公共性品格,则有利于引导社会处于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发展状态。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不幸而脱离这种本质,远比脱离政治共同体更加广泛、更加难忍、更加可怕、更加矛盾重重。”[5]可以看出,“共同体”形成和存在的前提之一是公共性,公共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公共性问题日渐增长,给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强大冲击和严峻挑战。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經济压力巨大,个人几乎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私人利益,削弱了应有的社会同情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满足于培养社会个体处理私人关系的个体德性,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出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具性人格,或者在消费社会中只会“享受”的那种依附性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要扭转以往的教育观念,注重挖掘其在公共领域的作用,运用公共性教育理念,改变那些受教育者的工具性、依附性人格,唤醒人们对公共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树立起社会共同体价值和公共道德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和融入公共生活,完善自己的公共品格。

三、思想政治教育向公共性转化的实践推进

1、应用空间向更广泛的社会空间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并在面向社会大众中教育社会大众,但现实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覆盖面非常有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社会影响力和解释力,需要摆脱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目光局限在各级党政机关、高校和军队等领域的现状,向关注社区、企业、医院和农村等更广泛的社会空间拓展,这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公共性转化和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方面。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社区的人口结构、就业形式和沟通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个体的差异性不断增强,提升社区善治水平越来越难。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推动社区成员关注社区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鼓励社区成员把整个社区的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积极寻求社区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具备有序地管理和完善的服务的社会生活空间。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这导致了企业内部拜金主义的盛行和日益激烈的利益冲突。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解决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提高企业的群体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达到树立企业的共同理想和维护企业的共同利益这样的公共性目的。再次,近些年来,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匮乏,造成医患矛盾在社会上逐渐加剧。需要加强医务人员道德建设,使其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增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另外,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医疗队伍的团结协作精神。最后,农民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滞后,进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懂得循勢而变,了解当地农民的语言习惯、风俗文化和乡规民约,采用一种能够被当地农民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改善农村的社会风气。

2、从侧重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向兼顾公共管理功能转化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诸多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只是其中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6]显而易见,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是现代国家的公共管理功能,而不是它的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历来被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动员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统一政治思想、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我们需要通过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心和参与社会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新思路新措施,这为新时代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调节功能,疏解矛盾,维护公共利益。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耐心说服、协调沟通、情感引导等方式,调节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和需要,有效地减少了社会摩擦,使不同价值取向、目标期望和利益需要的个人或团体之间达成了一种妥协,形成一种和谐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二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整合功能,减少分歧,增强公共意识。目前,各种文化的共存和对抗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且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加强对党的执政政策的解读,有效地帮助公众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以减少群众的政治分歧,巩固人民的政治身份。三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控制功能,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稳定的社会公共秩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纠正人们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偏差,有效地控制和引导社会主体,消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萌芽,控制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理顺群众的感情,消除心理障碍,解决社会矛盾,预防各种社会危机,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3、从注重发展个体主体性向培养公共性品格转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了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基本特征:“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7]不难理解,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其关切的是所有人的发展问题,特别重视的一点是人的公共性品格的培养和完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展个体主体性,对塑造人的品格、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只是片面强调个体主体性会使人们与他人、社会保持疏离,不关注公共利益。人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概念,人的基本意义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得到充分彰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发展个体主体性,还要特别注重培养人的公共性品格。

首先,提升公共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社会上的每个个体都应该主动把关心社会发展、维护公共秩序和追求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提高社会主体的参与感和政治责任意识。其次,培育公共理性。鼓励人们对外界的权威、文化潮流、大众文学等各种精神文化活动进行公开交流、讨论甚至批判,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求证的态度去不断地探索真理。然而,由于文化产业管理失范、泛娱乐化思潮蔓延和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社会文化生活表现出庸俗化、盲目趋同等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们的公共理性精神和能力,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对当前面临的文化困境加以合理引导,切实满足人们的公共性文化诉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社会成员的公共性需求出发,既关心社会个体利益也关心社会集体利益,维护和促进社会的良序发展。最后,鼓励公共参与。积极的公共参与是养成公共性品格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成员在公共参与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一种超越个体化、私人性的情感态度,学会公共交往的基本规则,获得对自我、学校、社会的认可,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社会成员在不断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中逐步提升公共理性能力,做到主动践行公共善行,积极承担公共责任,努力超越自我价值。

【注 释】

[1] [2] [3] [6]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413,422,402,422.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4.

【参考文献】

[1] 陶磊.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54-77.

[2] 孟凡辉,胡晓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内涵及其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5)82-87.

【作者简介】

郭亚亭(1995—)女,汉族,河南洛阳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曲翃佼(2000—)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欧亚学院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公共性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从“多元治理主体‘公共性’管理模型”探索中国红十字会
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