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2020-07-04 02:21路晓锋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本文认为“三期”交汇的历史实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基点,发展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谋求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向,并且提出了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加快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历史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丰富,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

一、“三期”交汇的历史实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基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认识人类的历史活动,“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2]因此,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这“三期”交汇的历史实际,成为我们思考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历史基点。

1、关键期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诸多的压力和挑战,如生态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现象突出等。这种生态现状不仅威胁到人民的生活,也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过去那种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另一方面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攻坚期突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

生态文明建设不等同于绿化造林等具体工作,而是涉及到众多领域、部门和行业战略擘划。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些问题是区域性的,有些问题是全国性的;有些问题是受短期因素影响形成的,有些问题则是长期累积的结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变革,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常抓不懈。

3、窗口期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层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了物质基础;政治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文化层面,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全面展开,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培育引导机制,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深入人心;社会层面,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生态层面,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二、发展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

1、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通过改造自然来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自然界也会馈赠人类,为人类提供优质自然资源,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进步。当人类过度消耗自然,破坏生态环境,自然界会对人进行报复,制约生产力的发展,甚至造成文明的消亡。

2、生态文明建设要重视科技的力量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科技将有利推动现有生态环境的改善,在不断提升生态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将推动传统生产方式转型,有效解决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问题。科技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走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化发展道路,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

3、生态文明建设要彰显社会主义的优势

从人类社会历史来看,资本主义不曾也不能根本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反而因其对经济增长率的偏执追求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将不断得到展现。

三、谋求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向

1、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3]我们既要看到,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优质的生态产品;我们还要看到,现实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生态环境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满足人民需要的必然选择。

2、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是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能为后代留下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自然资源,就能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更为多样的发展选择。反之,如果我们放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由此带来恶劣的生态和贫乏资源,只会给后代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考虑人类和当代的需要,也要考虑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吃祖宗飯砸子孙碗的事。

3、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人类的共同梦想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生态危机的解决,都不是某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能够独立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建设绿色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优质的生态产品不仅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需要,也是世界人民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也关乎人类的未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不仅惠及本国,也要造福全球。

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

1、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就是要改变旧有的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使物质生产与自然资源相配,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使人与自然相和谐。一方面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推进工业产品的生态设计,推广绿色技术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在生产全过程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2、加快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求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同时也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加快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就是要持续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3、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

绿色发展涉及到我国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从方针、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制定出台改革方案,全面系统部署安排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职能分工等方面,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近年来,党中央积极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2] 中共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69.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68.

【作者简介】

路晓锋(1982.1—)男,汉族,河北廊坊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