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在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的探索

2020-07-04 02:49郝东
现代交际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路径探索思政工作

郝东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开展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的冲击,传统的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小组工作作为协调改善和发展个体的理论方法,对于辅导员思政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就如何发挥小组工作在协调改善关系的优势和理论的指导作用,结合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尝试对小组工作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进行应用探析。

关键词:小组工作 思政工作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79-02

小组工作的优势给辅导员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随着网络自媒体和信息化的冲击,大学生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对日常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内容,在具体的小组工作中,让辅导员承担社会工作者这一角色,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结合小组工作的四种模式,对小组工作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应用进行可行性的分析研究。

一、小组工作与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

1.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也称为团体工作。指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通过开展小组或团体的活动来使小组成员在互动中改善关系,获得成长。它能够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健康发展。

2.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开展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辅导员思政工作正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养成、化解矛盾冲突、资助困难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班团建设、团学活动、学生骨干培养等方面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这些日常管理工作就是思政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的现状

1.网络对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影响

随着自媒体的影响,许多人利用网络媒体,鼓吹一夜成名,为了点击量、点赞量无底线的博人眼球,由于这些短视频时间碎片化,又包含了很多信息量。也有少部分学生受这些网红的观念影响,耽误了自身的学习生活。少部分学生为了逃避现实,在网络世界了寻找成就感、存在感。不仅影响了自身的课程学习,也不利于个人生活习惯、性格养成、与人交往的正常社会生活。长此以往,也会逐渐失去自身对生活的价值意义追求,给个人和家庭带来负担。

2.日常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工作的行政化导致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的简单化。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学生思政管理过程中,既涉及个人理想信念的树立,又和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处理、学业职涯规划息息相关。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分类解决,寻找出存在共性的问题。否则只能是简单低效的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小组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1.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主要是为小组成员设立共同的目标,强调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在日常团学活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常规的集体活动往往举办的次数和内容有限,不可能使每一个人都打到应该达到的效果。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党员、班团干部、优秀学生成为小组活动的成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向,形成学习小组、社会实践小组、党史国史学习小组等,此模式下的小组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互动,又能达到比较好的结果。

2.互惠模式

互动模式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进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那么在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结合具体工作内容,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包括在入学教育中大一新生与新的环境之间的互动、新的学年对于课程学习适应的问题、学生之间同民族同地域之间的交往、恋爱感情方面的互动、学生毕业就业择业与社会融入之间的互动,这些交流与互动、融合与适应并非哪一个学生个体所独有的问题,以互动模式建立这样的互惠小组,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进而改变个人存在的心理或情绪方面的问题。在高校辅导员的思政管理中,特殊群体学生是管理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其特殊的家庭条件、个人的生理心理等问题,他们在学业上、生活上以及心理情绪方面,比一般的学生更为敏感,特殊。建立这样的治疗小组,通过倾诉与鼓励,对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有益的。

4.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对于解决和预防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改善个人基本的融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就高校学生管理来讲,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自我管理、人际关系疏离、职涯学业规划不清晰、对自身缺乏正确认知等。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习惯、同学相处、就业择业方面,甚至是家庭关系处理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是辅导员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对象。这种模式下的小组活动,更多地是要进行正确的规劝与指导,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品格。

四、小组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小组工作是对辅导员思政工作内容的有效补充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或者时间也花了,但学生管理的成效还是不明显。在平时工作中,主要工作的载体是党团组织、班级、团学组织,利用这些载体举办的活动和班会次数有限,人数也比较多。一些学生活动、班团活动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学生出现问题时,牵扯到各个方面,只能进行简单的谈心谈话,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在辅导员进行以思政工作为核心的日常管理中,将学生组成5—10人不等的小组,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小组活动。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招募组员,设计小组活动。在组员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对日常的思政工作进行有效的补充。

2.小组工作使辅导员思政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首先,小组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根据思政工作中不同方面的不同问题,用相应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技巧加以理论指导。一个小组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有其规律和特征,有理论指导和参考。其次,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内容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有共性的问题,问题之所以存在,一方面缺少深入细致的引导指导,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同龄人倾诉和鼓励。事实证明,同龄人之间的理解和倾诉,往往比说教更有效果。而日常管理中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必经的迷茫与困惑。不同类型的小组工作,也是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的“牛鼻子”,抓住它,可使日常的管理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张敏.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6):19-21.

[2]劳丹.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建设的实践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赵振羽.高职院校单招生厌学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詹雪梅.小组工作介入民办高职院校新生适应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5]韩有地.谈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J].農村·农业·农民,2020(4):51-52.

[6]赵剑.“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2020(4):55.

[7]石胜全,王云华,刘磊.大思政格局下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探究[J].智库时代,2020(12):74-75.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路径探索思政工作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初中生抗逆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