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洁
【摘要】《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课文内容讲述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文章的内容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因此,在教学中讲清文章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得体会。
【关键词】兴趣 阅读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35-01
片段一:
师:同学们,当时的丹麦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富人吃着美味,穿着漂亮的衣服,住着高大宽敞的房子,圣诞节时,还让仆人精心打扮圣诞树。而穷人呢?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顶,最大的裂缝用草和破布堵着,随时就有被饿死或者冻死的可能,更不用说享受快乐了。今天,我们就去感受一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篇文章,读后在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想说点什么?
生:(自由地,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小组谈论、汇报)老师,我能感受到:小女孩太可怜了,居然她大年夜还在卖火柴。
生: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不疼爱小女孩?大年夜原本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还让她出去卖火柴。
生:我体会到在当时的丹麦社会里,人们没有同情心。小女孩饿了一整天,冻了一整天,竟然没有人送给她食物。
教学反思:
这一段师生的互动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做到了有话可说,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和观点,还分组进行了讨论,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理念。
片段二:
师:同学们,请默读课文1到4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穷苦的语句来。大家一起来分享下!
生:(默读1到4自然段后,开始了汇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都是她妈妈穿的。”
生:“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生:“他们头顶上只有一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的。”
师:大家把书读得非常熟练。找出的语句也是正确的。是呀,大年三十夜里,天冷极了,小女孩又冷又饿,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就蜷缩在墙角里,太可怜,又冷,又太饿!于是她一次次擦燃了火柴,她一共擦燃几次火柴,都看见了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想?请大声朗读课文5到10自然段。读后,分组谈论,再进行汇报。
生:(大声读课文5到10自然段后,小组内交流,进行了汇报。)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见了火炉。因为小女孩很寒冷。
生:小女孩第二次看见了烤鹅。是因为她太饿了。
生:第三次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希望得到快乐。第四次看见了奶奶。她想得到疼爱。第五次她看见奶奶抱着她飞走了。她想生活得幸福。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认真读书,并且都把书读熟练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好好听。找出这段话中,哪些地方是写的实在事物,哪些写的是幻想?
生:(一人读书,其余的听)写实在事物是:“她终于抽出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到火焰上。”产生幻想的句子是:“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教学反思: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理解句子,在文中找出每次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见的实在事物和由此产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激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片段三:
师:老师非常感谢你们能够认真读书,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小女孩的生活中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假如,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国,来到了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你会怎样说?请写下来,念给老师和同学听,看谁写得最好。
生:(拿出笔写起来,接着汇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国,来到了我们中间,我会拿出自己的棉衣、棉裤和棉鞋让她穿上。我会对她说:“小女孩,请到我家来。我要让爸爸、妈妈收养你,让你成为我的妹妹。”
生:我会拿出自己的玩具给小女孩玩。我会对她说“小女孩,请你不要伤心和难过,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生活在这里,你会得到好心人的资助。”
教学反思:
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自己想对小女孩做的事,想对小女孩说的话。此时,同学们的兴趣盎然。老师也留出了大量的時间让同学们都去说。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总结
该教师是一位热爱学习,勤奋上进的优秀语文教师。她通过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写下了这篇教学反思。这篇反思写了三个片段,并且说出了自己在教学时是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课堂上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其秋.浅议如何打造充满活力与互动的语文课堂.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