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程思政案例探讨

2020-07-04 02:12陈红
山东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外语导向

陈红

摘要:

“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可行的操作途径。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融合了思政元素设计《学术英语读写》教学内容,通过具体教学章节案例旨在探讨促进学生外语学术能力提高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 案例背景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及团队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主张以输出为驱动,以输入促成外语习得,旨在解决我国外语教学“重学轻用,学用分离”的弊端。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学习中心说关注学习的有效发生,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克服了以往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二元对立状态。学用一体说主张学习和使用紧密结合,避免学用分离状态。全人教育说尊重学生作为有思想和情感的个体,不再将学生视为学习机器,要求教师精选教学材料和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即外语教学与教育相融合。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正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它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应在各类各门课程中增强政治意识和加强思想价值引领,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可见“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说理念和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外语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普及性和覆盖性最广的本科课程,思政责任重大。外语课堂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联是思政素养植入的最好切入点,外语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外语语言知识和能力培养,更要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使课堂教学成为建立知识与人和生活多维度交融的中介,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国际视野,为讲好中国故事,在不断扩大的对外人文交流中展现良好的人文素养。笔者所在高校教学主管部门积极鼓励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发掘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环节教学。本文以笔者教授的《学术英语读写》课程为例,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与课程思政整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为广大一线外语教师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2案例描述

本案例教学内容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学术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单元System and Behavior章节,具体包括Social Life,The Power of the Group和Friendship and Love三篇课文,此外还补充了中外主流英文媒体针对此次疫情的新闻报道作为拓展素材。教学目标分为课程专业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专业目标基于“产出导向法”,以学术英语读写技能训练为核心,输出练习将语言表达和认知思维层面融为一体,通过驱动-促成-评价产出导向设计教学流程,进行精讲精练,从认知、操作和能力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核心学术英语读写能力。思政育人目标包含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文素养和协作沟通。思想道德目标为通过学习课文及拓展材料,能认识到中国文化中团结友爱、诚实爱国的精神内涵和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身心健康目标为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是在此次疫情中面对纷繁的网络信息特别是国外媒体、政客的刻意中伤和各类谣言应加强自身批判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目标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中国文化精神的传递并要求学生用于个人现实生活学习中,以疫情中鲜活真实的新闻报道为例展现个人、团体、国家的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协作沟通目标为通过课文讲解培养学生表达需求和团队合作能力,阅读拓展材料疫情中中国正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国,共同抗疫的举措,让学生理解習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教学方法基于“产出导向法”,采用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授课,疫情期间响应“听课不停学”的号召,调整为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授课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驱动环节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自主完成词汇和短语学习,阅读部分拓展材料,观看学术英语读写技能“比较与对比”的视频;促成环节为课堂教学,教师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在讲解语言和技能的同时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和具体行为。评价环节以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要求学生完成扩展阅读材料并运用比较对比法并完成1篇200字作文体现个人或团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该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语言、技能和思政要点的理解和掌握,在注重学生语言地道输入和输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案例反思

本章节教学实施效果良好,语言和技能层面上“产出导向法”强调的学用中心和学用一体得到较好落实,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比较和对比法阅读外文和撰写短文。思政层面上学生从个人层面加强了对社会和国家的深度理解,尤其在疫情环境下启发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家国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和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学生总体能认识到我们的党和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不足之处在于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模式的大班化教学,与传统的线下课堂相比,其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线上教学教师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外,还受到了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还应加强个人现代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多参与线上教学相关的培训,以适应新环境下的不同需求,做一个线上线下教学的双面手。

4 案例启示

教师是教学生态圈中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根据时代和社会变化灵活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线上教学大规模开展的现今,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注重混合式教学,重视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提升课程质量。此次,教师要具备思政能力必须树立“立德树人”意识。育人先育己,教师想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就必须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自觉践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以身作则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

除教師外,教学主管部门在教学生态中也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和引导作用。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鼓励各教学单位发挥第二课堂的延伸作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笔者所教授的《学术英语读写》课程为例,例如组织中外社会、文化和教育等主题的活动,以论文有奖写作和阅读等形式,在巩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批判性的接收西方文化,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自信;亦或可以加强学生与留学生的联谊,增进各国间学生的交流,培养本国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推动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场景中运用所学语言和交流技能传达中国声音的能力。另外组织暑期校内国际交流活动或校外调研实践也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和了解社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状况的重要途径。

最后学生作为教学生态圈中的主体也要努力学习,扎实的掌握外语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参与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广泛阅读提升自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扩宽自己的国际视野,用正确的目光审视中外文化,发掘本国文化的优势,建立文化自信,为日后在跨文化交流中准确的运用外语更好的传递和表达中国文化和精神做好准备。

“产出导向法”下的《学术英语读写》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扎实的完成产出任务训练能达到基本学以致用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整合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会不断的加强自身专业和思政素养,为更好的服务教学和育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

[2]文秋芳.“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的理论框架[J].中国外语教育,2017(5).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

[4] 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11) .

[5]朱梦洁.”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基金项目] 2019年三峡大学教务处“课程思政”专题项目:学术英语读写及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产出导向法视阈下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编号:19Q031。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外语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