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沙沙,赵巍娜,马静寰,王桂艳
(大庆油田总医院 麻醉手术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活动受限,经常发生下肢骨折。 而手术治疗作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案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但刺激性较大,想要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必须要通过人性化护理。 经过实践证明,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可减少刺激,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以2018 年3 月—2019 年10 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病例选取研究样本定义为52 例该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26)与对照组(n=26)。
对照组:男(n=20),女(n=6),年龄63~84 岁,平均年龄(72.1±2.4)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8 例、股骨干骨折8 例、其他10 例。
研究组:男(n=15),女(n=11),年龄64~85 岁,平均年龄(74.8±2.5)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9 例、股骨干骨折10 例、其他7 例。 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手术准备、生命体征观察。研究组:传统护理+人性化护理。 传统护理方法同上。 第一,心理护理。 因为患者对护理过程、治疗方法缺少了解,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进而产生抵触。 为此,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情绪状态主动与其交流,语气温和、动作轻缓,介绍治疗过程、护理过程、护理目的以及配合临床工作的重要作用。 第二,初期康复护理。 骨折后1~2 周患者伴有肿胀疼痛感,若护理不当可能发生移位,加重病情,人性化康复护理能够加快骨折痊愈,鼓励下肢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第三,中期人性化康复护理。2 周后患者疼痛、肿胀现象有明显改善,骨折也会逐渐愈合,病情稳定。 该阶段护理人员应鼓励活动关节、动作缓慢、逐渐扩大活动范围、增加活动力量。 第四,后期康复护理。 骨折完全痊愈后康复护理目的是加强关节主要活动训练,促进关节恢复。 若患者关节僵硬应指导积极接受锻炼。
(1)对比两种护理方法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2)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
研究组显效15 例, 有效10 例。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6 例。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护理方法总有效率
护理前,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老年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患者耐受力较低从而影响手术开展[1]。 为此,该院提出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创建和谐护患关系改善不良情绪[2]。 护理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生命体征、手术进展,主动安抚,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经过实践证明,该种护理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3]。
表2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s),分]
表2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s),分]
组别护理前SAS SDS护理后SAS SDS研究组(n=26)对照组(n=26)t 值P 值57.41±7.41 57.21±7.62 0.10 0.92 58.63±3.22 58.94±2.18 0.41 0.69 32.17±2.11 46.85±2.50 22.88 0.00 38.65±1.43 46.39±3.52 10.39 0.00
该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通过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了明显改善。 手术前,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健康宣教,增强护理认知。 提前告知患者并做好准备,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 注意患者情绪安抚、减少刺激[4]。 由于伴有疼痛感,稍有轻微动作患者就会表情痛苦。 护理人员应立足于关心、理解的角度耐心安抚并倾听主诉,观察疼痛特征并记录,采取有效康复措施。 此外,护理人员也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积累经验,增强交流能力、观察力,为护理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由护士长带头成立护理小组,举办护理讲座,总结护理不足并积极改正,制定有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方案。 相对于单一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对患者情绪稳定、减少应激刺激具有促进作用[5]。针对伴有合并性疾病患者,耐受力差,通过该种护理方法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效果理想,促进患肢恢复,提高身体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