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月,胡奕波,陈静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下肢创伤骨折是骨外科比较多见的一类骨折损伤,目前临床上对其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 但由于在手术期间患者的膝关节容易因为受到骨折病理学损伤以及手术应激性损害的影响,导致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情况,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1-2],因此需要加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从而更好地减少膝关节僵硬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文章随机择选300 例于2016年1 月—2019 年1 月之间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创伤骨折术后患者,将他们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150 例)和观察组(150 例)进行临床护理,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患者均确诊为下肢创伤骨折;(2)患者均为手术治疗;(3)患者均为自愿参加该次研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患者存在其他骨折损伤;(2)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3)患者意识不清或有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交流沟通。
随机择选自该院骨外科收治的300 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 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年龄均在25~69 岁范围内,平均年龄是(44.6±5.8)岁;男、女性患者例数为161 例和139 例。 将全部患者按抽签法进行分组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150 例,年龄均在25~69 岁范围内,平均年龄是(44.0±5.2)岁;男、女性患者例数为80 例和70例。 观察组患者150例, 年龄均在25~69 岁范围内, 平均年龄是 (45.2±6.0)岁;男、女性患者例数为81 例和69例。 临床对比两组患者在基本病历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数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临床研究。
1.4.1 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骨外科手术后的一般性护理,包括临床监测、用药指导、疼痛护理以及简单的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等。
1.4.2 观察组 患者实施功能训练康复护理。 具体包括:(1)评估并制定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方案。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膝关节僵硬的可能诱发因素, 并针对患者的术后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术后功能训练护理计划。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详细对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的可能性、 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应对措施,让患者及家属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提高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性功能训练的主动性。(3)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尽早开展康复性功能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舒适训练、踝关节托屈背伸训练等,并随时间慢慢加大训练强度,以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促进肌肉、关节功能的恢复。
(1)膝关节僵硬,即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部位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度<90°,无法自主活动;(2)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随访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 个维度,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患者在患者总数中的占比。
两组治疗数据通过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百分率表述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统计,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6.00%(39/150),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为7.33%(11/150), 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6,P<0.05)。
经过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67%,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4.66%,两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结果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对膝关节进行长时间固定,再加上手术过程中对关节造成的应激性损伤, 导致患者容易在手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并发症,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若不进行及时处理,还容易诱发其他的并发症[3-4],因而必须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予以术后护理干预。 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是一种现代手术后护理服务模式,近些年它在骨外科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均有显著的成效[5]。 临床显示,该次研究中随机选取的下肢创伤骨折手术患者中,采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7.3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26.00%),且护理总满意度(94.6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80.67%),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将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应用于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能够更好地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发生,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提高手术预后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