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

2020-07-03 02:54李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致残率脑血栓康复训练

李彩

(日照市中医医院,山东日照 276800)

急性脑血栓疾病是由于大脑血管发生缺血,脑血栓的病因是由于颅内外脑部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引发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流动速度大幅降低,动脉血管中聚集形成血栓。 动脉血管中形成血栓后,大脑得不到足量的血液供应,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进而形成急性脑血栓。 急性脑血栓疾病患者发病后不及时接受治疗,发生伤残的风险较高,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护理干预以患者为核心,依据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研究指出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预后,降低患者致残风险[2]。 基于此该文旨在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工作中对其致残率的影响, 择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12 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收治的112 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常规组和优化组,每组56 例患者。选入原则:患者经头部MRI 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栓;患者无肝肾功能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7∶29,年龄最大患者为76 岁,年龄最小患者为49 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0.4±2.9)岁;优化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8∶28,年龄最大患者为77 岁,年龄最小患者为 51 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1.5±2.8)岁。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同期比较。 所有患者家属均已提前了解研究方案内容,自主意愿下签署ICF 文件。 该次研究项目内容所有患者均已同意将个人诊疗资料用作临床研究,自愿签署知情文件。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完成病情护理, 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服务,及时清洁消毒病房。 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服务,引导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优化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训练以及肢体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指导患者进行步行、上下楼梯等运动,运动幅度视患者身体承受能力而更改,初始锻炼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 肢体功能锻炼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使患者肢体血液恢复良好的流动性,避免患者肢体循环不良发生浮肿。 (2)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得知病情通常会滋生负面情绪, 对生活失去希望,形成消极情绪模式,进而自我否定。 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引发患者焦虑与担忧的因素,帮助患者调节情绪保障患者心态平稳,用以提升患者依从性。 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兴趣爱好, 从患者兴趣爱好入手与患者拉近距离。(3)饮食护理:患者饮食上需要保持低脂、低胆固醇的原则,尽量多食用新鲜的蔬菜,需要为患者准备易消化的流食。 (4)体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准备变换体位,主要变换体位有平卧、左侧卧以及右侧卧,避免患者身体出现浮肿与挤压。 (5)语言训练:考虑到患者发病后口齿表达不利落,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从简单词到句子,逐渐过渡至段落训练。

1.3 观察指标[4]

(1)记录两组患者致残率,组间比较;(2)比较两组患者身体恢复状况,使用Barthel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表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应用FMA 量表评价患者运动功能, 两种量表分值越高则表示恢复状况越好,记录患者住院治疗时间;(3) 调查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 匿名形式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选项包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加上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课题所有数据均一次性导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包中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致残率、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数(%)形式表示,行卡方(χ2)检测,计量资料(Barthel 评分、FMA 评分以及住院治疗时间)使用()表示,采用 t 检测,当检测后的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致残率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优化组患者中共计有1 例患者致残,致残率为1.79%;常规组患者中共计有6 例患者致残,致残率为10.71%。 优化组患者致残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恢复指标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优化组患者恢复指标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指标比较()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组别Barthel 评分FMA 评分 住院治疗时间(d)优化组(n=56)常规组(n=56)t 值P 值87.9±5.9 75.4±9.5 9.7519 0.03 85.4±7.9 64.3±5.7 9.7943 0.02 13.5±2.1 22.4±3.5 9.7482 0.01

2.3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

经过护理干预后,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血栓的发病率偏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典型特征就是发病快且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治疗难度相对较高。 急性脑血栓患者发病后还需要接受上时间的复检治疗,才能将身体各项功能恢复至发病前或者改善身体功能。 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 通常使用溶栓以及抗凝疗法,患者接受治疗后需要接受密切的护理,注意勤翻身同时维持呼吸道顺畅。 该次研究结果发现,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康复效果影响较大,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风险,同时提升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为患者康复提供有效保障。 急性脑血栓患者发病一个月之内接受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预后,通过科学的语言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患者自我语言表达水平可得到大幅提升。 制订科学的语言训练计划,大脑运转速度将会加快, 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现象,进行肢体训练能够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通过步行以及上下楼梯训练,可让患者自主出行,促使患者逐渐恢复自我护理能力用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绪思考模式,可提升患者依从性,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期间的配合程度也可大幅提升。 需要特别注意,肢体功能锻炼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承受强度调整锻炼计划,保障患者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风险, 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建议在临床中大规模推行与应用该护理模式,促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致残率脑血栓康复训练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