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伟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李集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菏泽 274700)
脑卒中是近年来临床中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 且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这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运动功能的恢复特别是上肢功能的恢复是其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属于非侵入性的神经电生理治疗技术,同时具有操作便捷、无痛、安全和无创等一系列优势,也是近年来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常用技术手段。 近年来的研究中报道指出[1],小组康复训练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是一种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科学训练模式, 也是现阶段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常用方式,能够调动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具有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该文以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为研究段,将着重探究联合运用rTMS 治疗与小组模式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随机抽取该院106 例PD 病例, 以其康复治疗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联合治疗组,53 例):性别比,男∶女=31∶22;就诊时年龄 53~76 岁,年龄均值(61.4±0.3)岁;脑卒中病程 1~5 个月,病程均值(3.1±0.3)年。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3 例):性别比,男∶女=29∶24;就诊时年龄 54~75 岁,年龄均值(62.2±0.5)岁;脑卒中病程 1~6 个月,病程均值(3.5±0.2)年。2 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结合病情进行稳定血压、营养神经和控制血糖等一系列常规治疗, 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处理。 在此基础上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主要措施有早期的良肢位摆放、 辅助进行关节活动度的主被动练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练习、平衡功能练习以及步态练习和物理康复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模式康复训练:每小组均包括4~6 例患者和一位康复治疗师共同组成康复训练小组,通过开放式的康复治疗模式。 在治疗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需要围坐在治疗桌旁,由康复治疗师结合患者的手功能情况和依从性等情况合理安排康复训练。 内容包括辅助肌力训练,例如负重推举、套彩盘和木钉盘等练习,维持关节活动度练习,如滚筒练习和磨砂板练习,抗痉挛练习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肌力训练,例如体操棒、负重抬举练习和负重推举练习。 之后进行上肢协调练习、手功能练习,例如可通过拧螺母练习、穿衣板练习以及铁钉盘练习等进行手功能的训练。 同时还需要逐步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进食练习,洗漱功能练习,如厕练习等。 在此期间患者与患者以及患者与治疗师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督促,每日训练30 min,每周连续训练6 d,共计康复训练8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rTMS 方法治疗, 应用该院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以及圆形线圈, 频率为1.0Hz,其强度是50%~100%,采取低频持续刺激患者非患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域, 每个周期包含7 个脉冲,患者的治疗间歇时间为3 s,共计重复60 次,脉冲数共计420 个,每日治疗1 次,每周需治疗3 d,并连续治疗8 周。
(1)利用运功功能评估表(Fugl-Meyer)中的上肢功能部分(FMA-UE)对患者的上肢功能与手部功能进行评估, 主要的测评项目有患者的上肢反射能力、屈肌共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腕稳定性、伸肌共同运动、分离运动、手部运动和协调性及速度等,共计包含33 个条目,各条目均 0~2 分,满分为 66 分,分值越高表示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越好;(2) 利用上肢功能及手部精细化动作测评量表(Carroll)对患者的上肢与手功能恢复进行进行评价,0~99 分, 分值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成正比;(3) 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进餐、如厕、梳洗、移动、行走等能力,0~100分,评分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成正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 FMA-UE、Carroll、ADL 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 FMA-UE、Carroll、ADL 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FMA-UE入组时 治疗后Carroll入组时 治疗后ADL入组时 治疗后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20.32±11.65 21.06±12.53 0.704 0.152 27.59±19.57 22.62±12.62 6.193 0.001 34.26±11.71 35.09±10.96 0.626 0.097 69.85±24.16 52.37±15.72 7.114 0.001 32.62±7.15 34.07±6.94 1.026 0.129 76.62±15.49 65.29±13.18 6.593 0.013
该文数据以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描述,行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入组时 FMA-UE、Carroll、ADL 量表评分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UE、Carroll、ADL 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的上肢功能和手部功能是人们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础, 手部的运动功能较为复杂,同时依赖于手部的解剖结构,同时也需要精确良好的神经控制。 脑卒中患者患病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也对上肢功能和手功能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且患者的上肢与手部功能恢复也是现阶段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点与难点。 有研究发现[2-3],脑卒中后患者患侧的大脑半球,在运动皮质方面仍然对健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功能产生着抑制和削减作用,同时患者患病后大脑半球的运动区域功能障碍,使得上肢功能处在失衡状态。 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若想恢复其上肢功能与手功能,还需要改善受损区域脑功能的兴奋度,同时调节双侧大脑半球之间的抑制作用实现大脑平衡,也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与手部功能恢复的重要基础。 该次研究中所采取的小组模式康复训练也被称作团体治疗或者集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对多的治疗模式来进行患者的集体治疗,一方面能够缓解现阶段患者人数众多,而治疗师数量较少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集体治疗的方式能够实现患者之间的相互勉励, 并产生视觉层面的冲击,有助于改善康复训练效果, 并提高患者的积极性,通过运用患者所具有的竞争意识来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与人际关系。 然而小组模式康复训练法单纯应用依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价值, 该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联合应用rTMS 技术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rTMS 技术治疗,能够对未受累半球脑部兴奋性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帮助维持患者大脑内部的兴奋平衡,同时有利于促使受损皮质的修复与再生,因此可帮助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 同时,该治疗技术中可对目标区域与远隔区域之间的血流量和神经元兴奋性等进行调节, 可帮助减小患者脑梗死面积。同时该治疗技术可改善患者患病后对于葡萄糖摄取,有利于提升脑代谢水平,进而可促使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相关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4]。 从该次的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经治疗后在FMA-UE、Carroll、ADL 量表评分分值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 这也证实,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在小组模式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rTMS 技术, 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其上肢功能和手部功能的恢复,同时也可帮助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5]。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联合运用rTMS治疗技术与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上肢功能与手功能的良好恢复,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