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青青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心肌持久性缺血而坏死所致,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并且此病具有年轻化趋势, 目前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但患者术后仍存在无复流、慢血流情况,影响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2]。 临床中采用心脏康复方案治疗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有助于患者预后良好恢复[3]。 为了探讨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该文就融合心脏康复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展开了下述研究。
选取心肌梗死患者82 例。 纳入标准:(1)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2)患者同意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2)严重肺部疾病、高血压;(3)神经系统疾病;(4)运动系统疾病;(5)临床资料缺失。 采用红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1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7例;年龄 30~82 岁,平均年龄(63.28±3.57)岁。 对照组男22 例,女 19 例;年龄 31~84 岁,平均年龄(63.16±3.28)岁。 上述数据保持同质性。
对照组给予患者PCI 治疗,根据造影结果确认梗死部位,利用球囊扩张病变处,待局部血流得到改善后再向内植入支架。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融合康复治疗,在患者入院后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观看五禽戏、 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等视频,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展开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到心脏康复治疗对预后恢复产生的积极作用,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引导患者按照视频内容展开康复练习,纠正患者错误动作,保证动作准确、到位,练习期间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保障治疗安全性。 锻炼期间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强度由小到大,避免过度运动对机体造成损伤,当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症状时,应即刻停止练习,遵医嘱对症处理。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理情绪变化,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疏解患者不良情绪,介绍预后良好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积极争取家属支持,了解患者康复治疗情况,使患者在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督导和支持下坚持康复锻炼,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来院复查,接受治疗。
(1)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患者的CARDIOVIT CS-200 CS-200 心肺运动功能测定仪检测结果, 记录最大氧脉搏(Vo2max/HR)、最大摄氧量(Vo2max/kg)、最大代谢当量(METs)。 (2)治疗前和治疗后 6 个月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SDS 临界值如下,轻度抑郁:53~62 分,中度抑郁:63~72 分,重度抑郁为:>72 分;SAS 评分中临界值如下:轻度焦虑:50~59 分,中度焦虑:60~69 分,重度焦虑:>70 分[5]。
将数据录入至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以 χ2检验定性资料[n(%)],以 t 检验定量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心肺运动功能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心肺运动功能对比()
表1 治疗前后心肺运动功能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Vo2max/HR(ml/beam)治疗前 治疗后Vo2max/kg(ml/beam)治疗前 治疗后METs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1)t 值P 值8.09±1.73 8.14±1.28 0.149 0.441(10.23±2.17)*(9.12±1.13)*2.905 0.002 13.12±3.48 13.39±3.26 0.363 0.359(16.85±3.46)*(13.78±3.69)*3.886 0.000 7.33±1.09 7.28±1.35 0.185 0.427(9.25±1.48)*(8.31±1.26)*3.097 0.001
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抑郁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焦虑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57.46±8.25 57.59±8.31 0.071 0.472(35.62±6.15)*(42.38±6.28)*4.924 0.000 59.25±7.94 58.52±7.63 0.424 0.336(34.36±5.17)*(43.86±5.28)*8.232 0.000
近年来,随着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心脏康复方案成了治疗心系疾病的有效手段。临床中心脏康复治疗是一种包括病情评估、 健康教育、运动锻炼、心理护理等内容的综合康复方案,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有学者[6]研究后发现,心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恢复, 值得推广。 该文中治疗后观察组METs、Vo2max/kg、Vo2max/HR 增幅高于对照组,显示观察组心肺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佳。 研究后发现,临床中心肌梗死患者在长期卧床中会进一步削弱体力,减弱心血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出现血容量减少、体位性低血压、肌无力、肌肉萎缩等情况,影响心脏功能恢复。 而融合心脏康复治疗能够通过锻炼增加机体冠状侧支血管,降低动脉硬化程度,延缓患者冠脉病变进程,降低冠脉血栓形成风险,缓解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现象,提高心血管工作效率,增强冠脉血流储备能力。同时通过五禽戏、易筋经等康复练习,可促进肾上腺素释放,改善心肌血管侧支循环,进而延长冠脉灌注时间, 配合适度锻炼可促进机体心肌收缩功能恢复,提升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和灌注,增加心肺气体交换,进而促进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恢复。
傅阳阳等[7]对70 例心肌梗死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心脏康复方案对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评分,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该文中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降幅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不良情绪得到了更加明显的改善,效果理想。 分析后可知,观察组实施的融合心脏康复治疗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增进患者对心肌梗死疾病知识、康复治疗重要性等健康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促使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共同支持和督导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适度展开康复练习,分散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在心肺运动功能逐渐改善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树立康复信心,改善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护理和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心肌梗死患者融合心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 METs、Vo2max/kg、Vo2max/HR 水平,促进心肺运动恢复,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