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现状与对策

2020-07-03 07:27彭济红陈忠良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党性入党党员

彭济红 陈 浩 陈忠良

(1.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人事处,湖南 岳阳 414000;2.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督导与质量评价处,湖南 岳阳 41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对大学生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党性教育作为大学生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果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党组织的认识,影响他们的政治定力[2]。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作用,给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重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通过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广泛利用党建工作有关信息,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于2019 年10月对湖南理工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高校党性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 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现状

1.1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基本信息

为了获取当前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工作现状,针对性的设计了“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大学生,研究团队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利用问卷星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问卷,先后对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和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网络问卷871 份,样本总体特征见表1。

表1 样本总体特征

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问卷对象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政治面貌、所学专业类别、担任干部情况以及递交入党申请书时间;二是党的基本知识测试,包括党的性质、党的宗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入党动机;三是大学生党性教育主要途径和效果调查。

1.2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知识的认识调查

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认识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认识

由表2 可见,88.46%的大学生能认知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对于党的性质中两个先锋队的理解,91.67%的大学生认识到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80.13%的大学生认识到同时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部分大学生错误的认为是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在党的宗旨的认识调查中,92.54%的大学生认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于“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认识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对中国共产党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认识

从表3 可以看出,只有39.79%的大学生认为是实现共产主义,有39.25%的大学生认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9.18%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调查中,只有63.23%的大学生认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大学生错误的认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 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

大学生理想信念集中表现在入党动机上,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由表4 可见,93.43%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有利于个人成长”,79.04%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以及党组织先进性”,部分大学生认为入党是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和为使自己生活更充实而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1.4 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现状分析

84.37%的大学生认为所在党支部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党性教育,82.42%的大学生非常愿意参加大学生党性教育活动,88.81%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能积极参加公益活动,99.38%的大学生愿意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大学生接受党性教育的主要渠道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大学生接受党性教育的主要渠道

从表5 可以看出,现在高校主要的党性教育途径仍然是通过传统的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开展,在新媒体的教育方面59.68%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来接受党性教育。

在对大学生党性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教育形式单调和教育方式单一成为主要的原因,大学生们认为在理论教育方面,党组织生活、自我学习和专题讲座应该是主要形式,只有68.74%的大学生认为业余党校培训应该成为理论教育的重点。在实践教育方面,93.25%的大学生更愿意参加爱心公益活动,87.92%的大学生希望参与社区基层服务,86.86%的大学生认为红色资源参观应该是实践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大学生更愿意参加哪些形式的党性教育活动”的调查中发现,社会实践活动或公益活动是主要的形式,然后依次为党课培训、网络和多媒体教育以及参观走访等。而且在党校培训过程中,44%的大学生选择对实践参观最感兴趣。

1.5 高校党校教育现状分析

在“如果要改进党校教育模式,你认为最应该加强哪方面的改革”的调查中,54%的大学生认为要注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调动学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35.88%的大学生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教学效果。69.27%的大学生认为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考核过程中应采取培训过程考核、结业考核和社会实践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考评方式”调查中,94.32%的大学生认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考评应集中在日常行为表现上,其次是对党性的考察,然后才是对专业技能、学习成绩的考察。在对“高校党校开展培训的情况”调查中,93.25%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党校培训,但是对现在党校教育效果评价满意度却只有68.56%。

2 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当代大学生普遍信仰马克思主义,愿意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4],但大学生对党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深刻。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存在对党的宗旨、性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认识不清楚的现象,这表明大学生在对党组织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高校对大学生从入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党的教育,然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被动的接受党的理论,大多数学生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被动地学习,部分大学生党员甚至存在思想上的错误,将党的理论的学习仅仅看作是入党的程序,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导致有些大学生在积极申请入党之后并没有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严格。

2.2 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够单纯

入党动机是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标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党性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定力,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形成冲击,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受到功利化现象的影响,导致入党动机不纯[5]。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党性了解不清楚,入党动机功利化,部分大学生认为入党是为了使自己活得更充实而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顺应家长的期望和要求以及毕业之后找工作有好处。

2.3 教育主体合力不够

由于高校中各教育主体对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都是独立进行,比如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党支部、党校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缺乏配合和衔接[6],大大削弱了大学生接受党性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实践锻炼的有效性。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院基层党支部仍然是党性教育的主体,这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等主体在党性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足,教育队伍的教育合力发挥不够,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2.4 党性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存在教育渠道和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7],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外,党校和党支部开展的党课是党性教育的主要形式,而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接近大学生兴趣点的形式较少,结合“互联网+”进行有效的线上教育的更少,因此,大学生党性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当代大学生多为“95 后”,他们习惯了在各个网络媒体中学习和生活,但是高校的党性教育对网络的利用率很低,即使利用网络了,也还是惯常的课堂灌输的模式,而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工具使党性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化[8]。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发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党性教育形式和高校已经开展的党性教育的形式之间存在不一致[9]。

2.5 教育效果缺乏评价

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党性教育效果评价的重要性,仍存在党性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甚至根本不存在考评体系的情况,因此,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在对入党申请人进行评价时,存在考核标准不统一,考核指标不合理等问题,比如理论和实践的考核比重不合理,形式和内容、过程和结果等在考评中的方式不科学和仅以党课培训的成绩作为评判依据等,甚至还存在以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主观意愿的考核方式,严重的打击了入党申请人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党性教育的效果。

2.6 党性教育缺乏持续性

部分高校仍存在严重的重发展轻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学生党支部非常重视发展前对发展对象的选拔和培养,发展对象通过层层选拔同时必须参加党校培训,为考察发展对象现实情况,学生党支部还会通过开展群众座谈、定期考察以及专人谈话等工作对发展对象进行持续不断的培养教育。但是另一方面,当发展对象通过考察成为预备党员之后,培养教育就不再受到重视,存在组织生活参加不及时,思想、学习情况汇报不经常的现象,预备党员的政治学习有严重的滑坡。而当预备党员正式入党之后,对于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是否准时参加组织生活,是否履行党员义务,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党支部并没有起到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责任。除此之外,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也已经流于形式,所有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在考察期满之后都能够转正,党支部在讨论大学生党员是否能进行转正时也并没有准确掌握该预备党员一年来的培养情况,这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党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成为正式党员了就可以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标准,使得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 提升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3.1 科学定位创新培养理念

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工作要符合高校发展规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政治保证,因此,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要科学定位,统筹规划,要把大学生党性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支撑,共同发展[10]。大学生党性教育工作单凭思政课教师和党校的教育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党性教育合作体系,健全学生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之间的广泛互动,形成“党委领导、党务部门协调、党支部支撑”的工作运行机制。同时,在做好党组织内部联动的同时,要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工作部门之间的联动,建立党办、纪委、组织、宣传、教务、学工、后勤、信息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大学生党性教育合力。其次要加强党性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将校内和校外优秀人才充实到大学生党性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当中,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第三,要加强对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研究工作,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认识形势、分析问题,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大学生党性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前瞻性。

3.2 积极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

大学生党性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和实践性,使党性教育更贴近生活实际,对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要从改革创新教育方式上入手,在巩固传统的知识灌输的同时,更要突出互动研讨和实践运用,通过交流研讨、思想碰撞,达到推动大学生党员深入思考,相互启发的目的。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集成创新,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灌输教育与情感感染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持久力。处于信息化时代,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党性教育。一是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党性教育。将党性教育内容进行拆分,让大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二是搭建互动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党建APP 和网站发布党建知识,同时打通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各部门协同育人。三是构建大学生党性培养评价体系,利用党员在网络平台上学习、交流、互动和考核产生的数据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党员量化考评系统,从思想、学习、社会服务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将原本依赖主观因素的党员考核选拔进行量化[11]。

3.3 构建大学生党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大学生党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党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提高教育成效的重要方式,质量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客观评判党性教育功效,同时,也为构建党性教育长效机制提供支撑。首先,评价体系应包括“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过程评价、考核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估方法,使考察量化,有据可查、有章可依。其次,通过评价的反馈和调节,可以使施教者随时掌握受教育者学习情况,随时发现问题,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以保证党性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三,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党员发展、评奖评优、就业推荐等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形成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科学规范、约束有力的激励保证体系。

3.4 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党性教育要突出新时代理论教育的针对性。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的理论教育,形成时代特点鲜明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大学生参加党性教育的个人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党组织要统筹兼顾,把满足组织发展需求和满足个人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按需培训”。通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对大学生个体、群体思想的差异进行准确分析,为党员量身打造学习方案,精准推送学习内容,从而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12]。同时,要掌握大学生参加党组织生活、党员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动态,从而为实事求是、公平客观的大学生党性培养评价提供支撑,为党员发展、党员表彰和批评提供依据。并且,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针对党员需求可实现党员服务上的精准帮扶和精准关怀,使大学生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激发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

猜你喜欢
党性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憨娃入党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