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评价及效率提升路径

2020-07-03 10:27许翘楚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京津冀

李 健,张 杰,许翘楚

(1.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天津 300384;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30 多年的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增长迅速,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领头羊。京津冀地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比较活跃,已经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第3个高技术产业增长点,其中北京和天津两地凭借多年的积累,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河北起步较晚,技术和创新知识相对来说还不成熟,但近年来与京津两地融为一体后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当然,在京津冀的高新技术产业互相促进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出现了资源分配不协调、产业分工不明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从实际出发,收集2010—2017 年京津冀地区的相关数据,包括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 经费支出、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消费收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三地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分析影响三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对三地分别选择合适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提出建议,以期推动京津冀地区发挥整体优势,促进资源优化、合理布局产业规划,提高创新效率,进一步提高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如,胡艳等[1]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 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测算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研究表明企业自主创新和政府支持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Guan 等[2]将政策进行定量化,从关系网络系统包络分析的系统视角实证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偏低的原因;刘和东等[3]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内17 个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研究,提出在投入创新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易明等[4]研究认为,通过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可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刘满凤等[5]研究认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环境因素等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提高都有促进作用;范永奇等[6]通过随机前沿(SFA)模型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区域联动效应对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效果,且应该仅发生在相邻地区;熊飞等[7]通过DEA 方法对北京市丰台技术园区各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发掘创新效率高的企业的经验和方法,为创新效率低的企业提供对策。

具体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方面,Burtom 等[8]认为工作嵌入度高的员工更能主动投入到工作中,改善工作绩效;Mumford[9]认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创新效率和技术水平,还包括研发人员的知识发现和工作氛围;刘和东等[10]对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了合作要素、机制以及绩效的关系,提出了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李永周等[11]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研发人员工作嵌入与创新效率的关系,提出可以通过人员工作嵌入来提高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支燕等[12]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技术外取和自主创新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中的影响进行评评估,提出高技术企业合理选择外部技术获取的方式以及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的路径。

综上,在已有相关文献中,宏观方面是从政府等外部环境去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微观是从高新技术企业的劳动者素质等内部环境去分析,缺乏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所在地区的优势和不足去进行研究。本研究以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这三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三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以及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探讨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因素。

2 指标体系与数据选取

2.1 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主要是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将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作为投入指标,将直接和间接的产出作为产出指标,如,李刘艳[13]、王孟[14]、李海东[15]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研究时,选用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R&D 内部经费支出作为投入指标,选用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新增固定资产能够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成果,属于投入指标。因此,本研究选用上述5 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具体分析如下:

(1)人力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最基础因素,因此,本研究选取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全体R&D 人员的折合全时当量作为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指标。

(2)资金投入。资金投入量是衡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表征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投入的具体指标有很多,例如研发活动经费投入、人力经费投入和技术创新活动经费投入等,根据大多数学者相关研究的做法,本研究选取了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R&D 内部经费支出作为资金投入的计量指标。

(3)物力投入。物力投入是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如厂房、实验室、机器、设备等,而新增固定资产是通过投资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新增固定资产作为物力投入的计量指标。

(4)直接产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直接产出表现为专利的发明,当专利授权量在专利申请量中的占比越大,说明产出效率越高,而有效发明专利是处于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是专利授权量的一部分,因此,本研究选取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作为计量指标。

(5)间接产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运用技术生产新产品,并通过大量生产、销售带来经济收益,因此,本研究选取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间接产出指标。

表1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获取

本研究以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获取了2010—2017 年共8 年间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指标,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计算分别得出三地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如表2 所示。

表2 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描述性统计结果

3 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评价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DMU)的有效线性规划的方法,其中BBC 模型是评价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一种模型,其相关概念含义如表3 所示。

表3 BCC 模型相关概念含义

BCC 模型可以在得到综合技术效率的基础之上,通过分解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基于投入的BCC 模型可以表示为:

式(1)(2)中:θ和分别表示为投入和产出的集合;J和R分别为对应元素的数量;代表第i个DMU 的线性组合系数;代表第i个DMU 的第j种投入;代表第i个DMU 的第r种产出;为投入产出的松弛变量。

4 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4.1 企业现状分析

4.1.1 技术创新投入

2010—2017 年间,三地高新技术企业在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方面,北京的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5.8%,天津的为13.3%,河北为12.0%;在R&D内部经费支出投入方面,北京的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0.0%,天津为17.1%,河北为24.9%;在新增固定资产方面,河北投资是比较高的,天津次之,北京最少。从总体上看三地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北京是处于最强的地位,天津次之,河北与京津两地还存在巨大差距。

4.1.2 技术创新产出

2010—2017 年间,三地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产品消费收入方面,北京的平均每年增长率为3.7%,天津为5.2%,河北为31.8%;在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方面,北京的平均每年增长率为3.7%,天津为32.5%,河北为40.7。从总体上看,河北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平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京津两地,可以看出,近年来河北在不断增加投入的同时所获得的收益是最明显的,而北京在投入方面虽然增长最快,但所获得的收益却是最低的。

4.2 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BCC 模型,通过运行DEAP2.1 软件,计算出2010—2017 年间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运行结果如表4 所示。计算结果显示,在2010—2017 年8 年间,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41,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67,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973,整体上,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说明在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技术效率中,规模因素起到主导作用,技术因素反而处于次要地位;综合来看,三地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各种人力和资金的创新投入以及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都逐步较好地发挥了作用,企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创新效率也在稳步提升。

表4 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结果

4.2.1 综合技术效率

从表4 可知,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综合实力上,河北与京津两地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投入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三地高新技术企业总体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比三地独自的平均效率值高,说明近年来三地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协同合作后,京津冀地区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在一步一步地增强。

4.2.2 纯技术效率

从表4 可知,天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技术利用是最有效的,河北次之,北京最差,北京在2013年的纯技术效率值甚至低于0.8;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总体的纯技术效率平均值高于0.9,说明三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技术投入基本都是有效投入,利用率较高。

4.2.3 规模效率

从表4 可知,2010—2017 年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规模效率出现一些波动,有2 年出现规模报酬递增、3 年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天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在2010—2012 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在2015—2016 年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说明如果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并不会对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河北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在2010—2017年的规模报酬一直处于递增的状态,这说明进一步扩大规模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三地总体的规模效率都高于0.9,整体规模效率良好,但从2012 年到2017 年规模报酬递减,增加企业规模来提高创新效率并不明显,在今后发展中应该注重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效率,实现创新效率提高。

4.3 创新效率提升路径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主要包括产学研合作、技术外取和自主创新等,由于产学研涉及到包括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关数据的获取比较困难,所以本文主要研究2017 年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外取和自主创新现状,得到三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情况。由表5 可知,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购买境内技术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4 项指标占比分别为60.0%、0.2%、11.7%、31.2%,其中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占比最大、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次之,说明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技术外取;天津的这4 项指标占比分别为40.0%、0.1%、4.3%、55.6%,其中技术改造费用支出占比最大、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次之,说明天津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技术改造;河北省的这4项指标占比分别为7.0%、9.0%、4.2%、79.8%,其中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比例高达79.8%,说明河北高新技术企业的的技术创新是极其依赖技术改造的。

表5 2017 年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获取及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单位:万元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对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分析,本文得到研究结论主要如下:

(1)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资源分配不合理。北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全国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和最先进的科技资源,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设立办公、科学研究及生产厂房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成本是极其高昂的,这就出现了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投资方面投入很大,然而技术效率却不太高的情况;而河北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总体较弱,人才和技术的投入相对偏少,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第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北京和天津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有些企业采用购买专利的方式认为节省了研发经费,但是由于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后续专利技术产业化环节的费用支出大幅增加,出现得不偿失的现象,对企业今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协同机制不完善。由于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程度不均衡,协同机制建设还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政策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地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发展。

(2)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企业各有其发展优势。其中,北京拥有先进的人才和技术,企业的创新实力雄厚,能够对天津和河北起到带动作用;天津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以及我国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通过天津港加强与国际的联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滨海新区多年来的技术经验积累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借助其有利地形可以缓解北京在科研方面的压力,将京津两地的科研优势发挥出来;河北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而且也是我国的工业大省,具有良好的能源资源,2017 年建立了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充分利用雄安新区做好北京和天津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工作,抓住机遇,不断增强创新实力。

5.1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三地联动融合。京津冀三地已经有了多年的合作实践并成为了一个集合体,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应该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北京在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与天津和河北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收益却不是很明显,而河北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提高创新效率是很有效的,所以北京应该侧重于科学技术的研发,把更多的实体企业和生产设施转移到河北或天津。要实现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就要加强三地的信息、技术、资源交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健全创新体制建设,从而实现三地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运作效率,努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要坚持开放理念,北京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拥有港口和滨海新区,利用这些有利资源与世界对接,加强对全球最先进科技创新要素的吸引力。通过上文研究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在技术引进支出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主创新,不应该将两者看作是平行线,当企业以较低成本购买外部技术后,不能只局限于此,要加强对后期创新活动的投入,要放眼于未来、注重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外取来反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京津冀地区在某些技术落差比较大的领域,可以通过外取获得一些技术,再通过自主创新变为自己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在某些技术落差比较小的领域,可以通过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突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实事求是,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政府加大投入。政府在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和协同发展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针对三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建立科学的创新体系,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力度。首先,政府制定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与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相匹配的机制,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便利,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其次,政府通过税费减免、财政拨款和贴息等多种优惠方式降低高新技术企业成本,同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最后,政府不断完善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使企业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保护、为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调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京津冀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