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启飞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习近平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围绕“体育强则国强、体育强国梦中国梦”相互联系的逻辑论断,系统地提出并回答了“体育是什么、为什么要体育、如何发展体育”等新时代体育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引领下,举国上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体育的热潮,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校园足球全面覆盖战略已经落实,以健身为主的马拉松赛事日趋红火,竞技体育职业化管办分离后的活力已经显现,体育产业改革后的红利已释放出巨大潜能,体育外交已成为外交领域的新常态等等[2]。“体育强国梦”也是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地位之高备受关注,所以十八大后,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的研究著述也比较常见。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3]。因此,分析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的哲学意蕴,更有助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的发展信念、方式,有助于引导中国走上正确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的中国梦助力。
悉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体育方面的讲话、谈话、指示等进行梳理归纳,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是充满时代特征和民族智慧的思想,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体育强国论”为核心,以“体育功能论、体育外交论、体育改革论、体育协调论、体育民本论”为支撑的“一心五点”的理论体系(图1)。
图1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理论体系图
同时,深入分析后发现,六种体育理论在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各自的作用与角色,完全可以自成一体,但六种理论之间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和谐共生、互为联动的逻辑关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体育强国梦”,因此又具有辩证统一的哲学意蕴。
先进的理论必然要求站在时代的前沿,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引领时代前进。体育强国论不是习近平体育思想中首次提出,但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体系中赋予了体育强国以新的内涵,是继承前人并结合时代特征的具有开创性的理论。“体育强国”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提出的“使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4]。事实上,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体育强国”更多地还是指向于竞技体育发展问题,多拿金牌就是体育强国,因此囿于时代经济水平、人们体育意识的局限,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实然操作上忽视了“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致使我国在体育强国应然的发展道路上没有得到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论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开创性地提出了“体育强中国强、体育梦中国梦”独到的见解,蕴含着体育与国家治理、体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由此赋予了“体育强国论”更深层次的内涵。新时代习近平体育强国论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国家的体育事业系统要素全面强大。国家体育事业强大,要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的强大;要求公民的体育精神、体育能力的强大;要求体育理论、体育规制的强大等,总之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强大,必然表现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强大。第二个层面,体育促进国家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体育强国与国家治理联系在一起,多次提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的紧密关系,将体育发展问题纳入国家复兴的重要战略。体育与国家形象、国家发展、民族精神紧密相连。体育不仅是国家地位的体现,也是民族荣誉、优秀民族文化的展示和彰显。在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途上,要充分挖掘和弘扬体育的功能,助力于中国梦的实现[5]。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索契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表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6]。“体育强则国强”看似仅为一句口号,实际彰显了习近平做为国家领导人对于体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视。“体育自身强、体育促国强、体育强国梦实现中国梦”构成了习近平体育强国思维的逻辑关系之脉络,为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所以体育强国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理论体系中具有引领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作用。
改革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当事物发展受到阻碍时,改革已成为必然,因此,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7]。为实现中国体育强国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中国体育事业改革,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到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实践之中。在目标设定、时间表、路线图、突破口、重难点、先后顺序、推进路径等方面都做出详细设计与规划,作为国家领导人对于体育改革投入如此之多的心力与精力,在历史上亘古未有。例如:为了推进足球改革,习近平亲自部署,专题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在其所倡议体育改革中,对当前我国体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效应。例如:2014年出台的《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文件,在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红利政策,祛除了原有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顽疾;2017年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管理体制中出现的“管办分离”就是新时期体育改革最好的例证,提高了体育协会经营管理自主权。
马克思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人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明确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8]。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比作有机体,揭示了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整体性特征及其矛盾运动。协调发展观是我国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理论,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和谐性。面对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现实问题,习近平从内、外两个维度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在内部维度上,提出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要协调发展,通过协调发展弥补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短板”,走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理念;在外部维度上,提出了体育事业发展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时代习近平体育功能论给我们为什么开展体育运动、为什么要发展体育事业找到了理由。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体育功能赋予更多的使命,拓展了人们对体育功能认知的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功能的表述可以概括为:增强体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推动经济与社会文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类交流、构建中国梦等[9]。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的体育功能观是全方位的,已经由增强体质的本体功能发展到促进社会文明的诸多功能,由体育的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变。尤其“体育强,则国强”、“体育梦,中国梦”的思想,更是彰显了习近平体育功能观的发展视野与宽阔胸襟。
20世纪70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成为世界体育外交史上的成功典范。面临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国体育外交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开创了体育外交新境界。被誉为“穿着运动衣的外交家”的习近平,多次勉励运动员、体育工作者要为体育外交贡献力量,把运动员比作中外友好的使者,要求运动员要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价值观,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体育赛事,以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10],将体育外交纳入国家治理、世界治理的重要举措。纵观习近平体育外交的活动轨迹,体育外交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11]。体育外交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中外友谊,展现中国体育文化,树立大国形象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的领导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个人实现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2]。在习近平的论断中,体育为民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的要求:体育要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服务,体育服务的对象要是全体人民。在《“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中就明确设计了全民体育的任务和时间表。提出要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由2015年3.6亿人,逐步提高到2020年4.35亿人和2030年5.3亿人的目标[13]。在如何践行体育为民,总书记也给出了十分周全的回答,比如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发展群众健身,健康体育设施要配足适用,让广大人民群众靠得近、用得上,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等[14]。习近平新时代的体育民本思想再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情怀,彰显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担当。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现象在国家治理中从来没有被抛弃,但是每个阶段对体育事业赋予的时代使命又存在较大差异。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到竞技体育为纲,再到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体育强国梦,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实事求是地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梦之前,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认知还是不够全面的。体育强国论虽早就提出,但是受到时代性局限,侧重理论展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体育强则国强”为战略思想,以“优先发展三大球”为战略重点,以全面发展为战略布局,以“祛除病根”方式为推动改革动力,全面推进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竞技体育职业化活力增强,体育产业欣欣向荣,群众体育供给侧与消费侧都明显得到改观。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提出了“中小学要开足开齐体育课”的重要指示[15]。以培养人们体育习惯、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为重要途径的中小学体育也得到空前重视与加强。校园足球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评定标准,体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氛围更加浓厚。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都是凝聚新时代习近平体育思想的智慧结晶,与新中国每个时代体育思想一脉相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承担国际赛事或外出参赛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交流日趋频繁,几乎呈现出“大赛月月有,小赛天天有”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当今世界体育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大力倡导体育外交,展现中国形象,拉近国家间的关系,促进全球共同繁荣,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而又庄严的承诺进行了不懈的奋斗。2017年1月20日,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刊载《习近平主席历史性访问将强化中国与国际奥委会之间的合作》一文,显示出国际奥委会对中国参与全球合作的热烈欢迎,高度评价习主席矢志不渝地促进国际体育事业繁荣。也正因如此,巴赫主席由衷感叹: “就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而言,习近平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习近平体育外交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体育强国建设,而且也是为了各国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共同分享体育交流成果,体现出习近平体育思想的宽广胸襟与体育全球战略思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16]。“体育强国”提出三十余载,总体来说,我国的体育事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迈进,但仍然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距离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目标存有较大差距。比如群众体育发展依然薄弱,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三大球发展水平与中国国际地位不相匹配等诸多问题成为严重桎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枷锁。习近平在国家治理理论中提出了树立“问题意识”、强调“实干作风”、奉献“撸起袖子加油干”精神;将体育强国建设纳入国家治理战略之中,提出了加快体育改革步伐、以“三大球”为突破口的战略思维。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功能论中,可以看到体质健康需要体育,培养精神需要体育,全面育人需要体育,发展经济需要体育,社会交流需要体育,国家复兴需要体育等,无不显示出新时代体育的重要性。因此,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中,显示出坚决攻克体育事业发展难关的决心,解决体育强国发展问题就成为新时代下迫在眉睫的议题。如何解决,就需要有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哲学思维指引我们。
3.1.1 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统一,注重有重点的全面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中,两点论是指事物内部发展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重点论强调的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有主次之分,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两点中的重点与非重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辩证思维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与思维方式。2004年在浙江省工作期间,他就指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用辩证法,要讲两点论,要找平衡点[17]”。面临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问题,习近平以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提出了以“三大球”为突破点,全面发展体育事业的论断。他说:“三大球”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从体育运动学理上分析,三大球的发展不同于单人项目,赛场上更需要团结合作,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把三大球发展好,也就抓住了体育强盛的关键。同时,根据目前中国足球发展水平,他又重点强调了足球的发展问题,可谓“重中之重”,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处理问题时所强调的要抓住“牛鼻子”思想。但是在体育事业发展思想中,又强调全局战略,将发展体育强国要素进行了系统化理论设计,比如: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的统一,优势项目与落后项目的统一,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的统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共同发展等等,这些论断无不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中辩证思维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1.2 坚持普遍联系与系统的统一,注重辩证的协调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由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构成,每个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中处处体现出联系的观点。首先,习近平体育思想“一心五点”理论体系就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而且每个理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体育外交可以进一步完善体育功能,体育协调有助于体育外交,体育改革可以促进体育功能,最终都为了实现体育强国。其次,在体育系统内部发展中,强调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全面发展的思想,体育精神、体育竞技与体育健康的和谐统一。再次,提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筹办奥运的新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最后,将体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国家治理等联系在一起,以“体育强国梦促中国梦”,更是体现出习近平体育思想对辩证法联系观点的创新与独到之处。
3.2.1 体育为民的民本思想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共出现了203次,充分说明民本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不忘初心,执政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这与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中提到的“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社会发展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得到解放,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才算真正实现发展”[18]的思想相得益彰。
发展体育事业到底是为了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论述中能够找到确切的答案。“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强身健体,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落实体育民本思想,国家从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体育产业促进群众体育消费、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系统地回答了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民生民本诉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事业发展为民的“初心”。
3.2.2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求实发展观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如何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消除发展中的藩篱,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特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去调适阻碍社会发展的社会关系。所以,当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科学发达了,人的观念也要跟着变,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以全面控制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致使体育产业发展活力不足、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失调、城市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严重失衡、体育价值功能挖掘失策等现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习近平历来倡导践行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习近平体育思想的改革论正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的这一基本原理,从新时代实际出发,从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入手,改善体育生产关系,消解了一系列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障碍,才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事业逐步迈进“体育强国”的红火局面。
3.2.3 以体育外交为载体的交往观
交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产力发展,分工的扩大,交往空间扩张,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势必更加密切,交往的区域壁垒被打破,而且生产力日益发达,世界范围内交往日趋频繁,促进世界历史形成,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19]。马克思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促进交往为逻辑起点,经世界史形成,到促进人的解放及共产主义实现,其论述有一个逐步深化的逻辑过程。
很显然,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论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交往观这一发展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交往观由理论变成现实的直观体现。新时代体育国际化趋势愈发凸显,世界范围内的体育合作、交流已成为常态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引领时代发展战略制高点,习近平将体育外交作为发展世界关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拥抱胸怀若谷的宽阔胸襟,彰显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不断推向世界体育一体化而努力。从体育自身发展看,拓展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空间,更好地弥补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短板”。从国家发展战略路径看,以体育为平台展示自我,促进了国家间的交往,带动了其他事业发展的国际合作。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看,体育交往是促进世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马克思主义的解放全人类的哲学观不谋而合。
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论,表面上看是为了中国体育事业强大,深看是为了国家发展,远看是为了世界共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交往观与中国体育外交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以体育外交促交往,以体育外交促国强,以体育外交促和谐的交往观,必将在今后的世界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3.3.1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来源于体育发展中的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该体系形成并不是毫无根据的高谈阔论式的说教,而是以几代共产党人领导下中国六十余年的体育实践为根基,亲身体育实践为体验,结合新时代中国梦而对体育应然响应提出来的。回顾新中国体育思想发展史,共计经历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关注群众体育,重视奥运争光计划”到“体育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到“体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展示中国风采,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全民健身,努力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再到习近平新时代提出的“体育强则国强,体育梦中国梦,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加快推进体育强国战略,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理念的变迁过程。很显然,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继承又创新发展了体育思想内涵。继承体现出过去体育思想引领下的体育实践活动具有科学性、必要性,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创新发展体现出体育思想的时代性,需要在新时代下进行实践检验。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内容中要求“快速深化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实践性论断。在当前中国体育事业实际工作中也能够看到,对体育思想指引的实践执行力非常强,这也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实践的重视。更难得可贵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自参与体育事业改革、体育外交等活动之中,践行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决定认识(理论思维)的规律。
3.3.2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强调实践中的主客体统一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是为了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强盛。因此,公民、国家、社会就构成了对体育事业、自然环境改造的能动主体,被改造的体育事业、自然环境就成为了客体。在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主体间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公民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利益主体内部具有辩证统一性。人民幸福社会才能和谐,社会和谐国家才能强盛,反过来国家强盛才能保障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在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客体间的关系中,体育事业各个环节也必须全面协调发展,单方面的强大无法实现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这些在习近平时代体育思想体系论断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内容已在上述分析,在此无须赘述。
体育强国事业实践过程实质就是在遵循自然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下不断地解决主体需求与客体发展之间矛盾的过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中,彰显出按照体育事业发展规律办事的实践精神。2017年6月14日,习近平在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指出“我们正在培养全社会足球文化,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世界足球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专业高效地组织管理体系,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完善足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加强国际交流借鉴。[20]”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强调尊重体育事业这一客体的发展规律,在践行过程中不盲目行事,更不鲁莽行事。2017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要办一届绿色、节约、廉洁的冬奥会”。绿色、节约、廉洁字字透视出习近平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与爱护。今天人类所享用的体育资源来源于大自然的恩赐,自然环境需要实践主体倍加珍惜。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是现阶段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问题的“时代之思”,是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在继承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从当今世界体育发展时代特征出发,践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用以新时代独特的哲学思维,不啻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步步留印,脚踏实地地全面布局体育强国梦发展问题。
围绕“个人体育梦-体育强国梦-中国梦”这一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遵循“重点论与两点论”辩证哲学的思维设计,秉承“和谐共生、改革创新”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强国建设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理论运用具体化。在实践中检验,已经开始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富有活力的景象。比如,职业体育管办分离已落实,活力增强。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体育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以竞技体育改革为契机,拉动了群众体育消费,逐步打破了长期以来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不平衡的壁垒。截至2016年底,注册马拉松赛事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33个城市,2017年马拉松赛事达500余场,2018年4月15日全国赛事就达46场[21]。以“三大球”为重点,以足球为突破口,全面发展体育项目的格局已经形成。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是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任重而道远。区域体育发展差距较大,城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不平衡,国民体育参与意识仍需加强,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美好生活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强国的发展问题,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哲学思维具有时代先进性、布局科学性、发展永恒性的观念,坚信以广大群众为主对体育发展的创造力、凝聚力,确信中国体育强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