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操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2020-07-02 07:12魏凤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呼吸肌吸气研究组

魏凤杰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003)

慢阻肺是呼吸内科多见疾患, 如治疗不及时、不科学,则可加剧病情,发展至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危及生命、安全[1]。 呼吸操在辅助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康复方面助益匪浅,优势突出,公认为其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开展一系列正确、系统而又科学的呼吸练习,建立呼吸、维持循环,不断增加呼吸肌的耐力、肌力,机体活动能力稳步提升[2]。 基于此,该研究使用呼吸操辅助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康复, 以2017 年1月—2019 年6 月为研究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94 例慢阻肺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 例,男21 例,女26例,年龄 45~64 岁,平均年龄(55.43±7.25)岁,病程 3~15 年,平均病程(7.16±1.22)年;研究组 47 例,男 22例,女 25 例,年龄 46~65 岁,平均年龄(55.45±7.27)岁,病程 4~15 年,平均病程(7.18±1.24)年。2 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慢阻肺有关诊断标准,且均处于稳定期;(2)可配合完成训练。

排除标准:(1)肢体功能障碍;(2)合并精神疾患或存在听力障碍、交流障碍者;(3)心、肝、肾等功能不全;(4)恶性肿瘤;(5)临床资料缺失。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47 例仅行基础药物治疗。

研究组47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操训练,具体包括心下内容。

缩唇呼吸。 采取“吹笛状”呼气法,经鼻吸气,吸气后需屏气片刻,后将口形保持“缩窄”状,再将气体慢慢呼出。20 min/次,2 次/d,待熟练掌握后,需逐渐增加次数、延长单次训练时间,随时随地训练,训练周期:12 周。

腹式呼吸锻炼。 放松全身肌肉,吸气状态下,放松腹肌,腹部隆起,膈肌收缩,位置改变,向下移动;呼气状态下,收缩腹肌,腹部凹下,膈肌松弛,复位。20 min/次,2 次/d,待熟练掌握后,需逐渐增加次数、延长单次训练时间,随时随地训练,训练周期:12 周。

呼吸操锻炼。 (1)平静呼吸,要点:双脚自然分开,双臂自然下垂,取站立位,与肩同宽,双眼微微合上,舌抵上腭,轻合口唇,含胸收腹,出去杂念,不受干扰,进行顺式腹式呼吸。 (2)上举运动,要点:丹田呼吸,双脚自然分开,取站立位,与肩同宽,双手自体前缓慢抬高,直至上丹田,逐渐分离,此时需要经鼻吸气,再逐渐合拢,此时需要用口呼出气体,而后双手位置向下移动,直至下丹田,需要经鼻吸气,逐渐合拢,与此同时需要用口呼出气体。 (3)扩胸运动,要点:双脚自然分开,取站立位,与肩同宽,双手自体前缓慢抬高,此过程中掌心均朝下,需要经鼻吸气,当双臂伸平后,掌心需朝上,双臂逐渐合拢、抱胸,与此同时需要用口呼出气体。 (4)转体运动,要点:左脚向左移动,移动一步即可,上半身稍稍向左侧转动,转动角度90°,此动作执行过程中需经鼻吸气,之后需用口呼出气体,呼气过程中上半身稍稍向右侧转动。 (5)抬腿运动,要点:双脚自然分开,取站立位,并用两手叉腰,抬高一侧腿部、放下,再抬高另一侧腿部、放下,抬高过程需经鼻吸气,放下过程需用口呼出气体。 (6)腹式呼吸运动,要点:双脚自然分开,取站立位,左手自体前逐渐抬高,至下丹田,需经鼻吸气,之后右手自体前逐渐抬高,至膻中穴,需用口呼出气体。 (7)平静呼吸,要点:养气收功,两手叠放,放置位置为小腹处,舌抵上腭,静心不浮,调整呼吸,进行顺式腹式呼吸。 上述各项目均进行4 次,训练量控制标准:患者耐受、心率增加不超过 20 次/min、呼吸频率增加不超过 5 次/min。 院外持续练习周期12 周。

1.4 观察指标

(1)肺功能指标比较。 评价指标包括: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②1 s 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③FEV1/FVC。

表1 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FVC(L)干预前 干预后FEV1(L)干预前 干预后FEV1/FVC(%)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7)研究组(n=47)t 值P 值1.75±0.49 1.73±0.47 0.202 0.840(2.01±0.53)#(2.53±0.61)#4.412 0.000 0.77±0.24 0.79±0.26 0.388 0.699(1.22±0.33)#(1.72±0.49)#5.802 0.000 44.06±4.18 45.66±4.21 1.849 0.068(60.70±4.95)#(67.98±5.32)#6.868 0.000

(2)6 min 步 行 距 离 (6-min walking distance,6MWD)与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比较。①6MWD 实施:选取一测试道路,长度39 m,不受环境干扰,道路平坦,要求患者从起始位置开始独立步行并计时, 测定6 min 步行长度,步行长度越短,表示患者心肺功能越差。 ②SGRQ 评定分值0~100 分,评定分值越接近于100 分,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6MWD 与 SGRQ 比较

治疗前两组6MWD 与SGRQ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6MWD 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Q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6MW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Q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6MWD 与 SGRQ 比较()

表2 6MWD 与 SGRQ 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干预后SGRQ(分)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7)t 值P 值269.59±24.16 0.024 0.981 63±26.21)#(383.87±28.34)#14.783 0.000 70.53±5.26 70.48±5.23 0.046 0.963(61.38±5.02)#(53.35±4.84)#7.895 0.000

3 讨论

慢阻肺其发生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存在关联,在恰当时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改善、恢复可产生积极影响。 有关资料显示:开展有效、 科学的呼吸功能锻炼, 能切实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对呼吸功能恢复、病情改善均有一定的正面影响[3]。 有学者提出:呼吸操是目前公认有效的一种呼吸功能锻炼方式,开展此项练习,能更好提升换气功能,肺通气状况更为良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得到纠正[4]。

该研究将呼吸操用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康复进程中,收效不错。 行缩唇呼吸,能稳步增加气道内压,便于肺内残气排出,待其有效排出之后吸入大量新鲜空气,有利于增加潮气量、肺泡换气,使缺氧症状等不适症状均能得到明显缓解。 行腹式呼吸锻炼,不仅能增加潮气容积,肺通气量明显增大,气体分布趋于合理,并且能减少机体在吸气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非弹性功、总功,与此同时,氧耗、功耗均改变,下降趋势明显,气促症状得到不同程度减轻。 开展呼吸操训练,更加注重呼吸肌力量训练,随着训练的有序进行,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均得到增强,可促进呼吸肌代谢能力有效提升,呼吸肌疲劳状态得到纠正[5]。 呼吸肌肉功能、力量的提高将有助于通气功能的增强,有效控制此项练习,有利肺残气量呼出,肺泡状态改变,过度膨胀得到减轻;同时此项练习能有效缓解小气道末端闭塞情况,降低气道塌陷程度,整体改善效果确切,更有利残气呼出,对呼吸功能恢复、病情控制均有积极影响。 此外,此项练习还可锻炼体力,增强体质、活动能力,抗病能力明显提升,对血气、肺功能改善均能起到切实改善作用,起到病情控制与延缓的作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帮助患者尽快重返社会。 该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6MWD 优于对照组,SGRQ 评分低于对照组。 提示行呼吸操训练,能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亦随之提高。

猜你喜欢
呼吸肌吸气研究组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没事多练壮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