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康复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2020-07-02 07:12庄建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下肢支架康复

庄建华

(日照市中医医院,山东日照 278600)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多发于下肢动脉的疾病,若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处理, 严重者需要截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 当前临床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采用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有可靠地疗效[2]。 有相关研究也指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有效的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加速术后康复速度[3]。基于此该研究将 2017 年 6 月—2019 年 5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 例接受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术后为患者开展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康复干预的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在该院治疗的80 例接受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奇偶数分组模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 对照组(n=40)中,男性 22 例,女性 18例;年龄 28~64 岁,平均(48.45±6.23)岁;病程 1~3 个月,平均(1.46±0.12)个月。 研究组(n=40)中,男性 21例,女性 19 例;年龄 28~65 岁,平均(48.57±6.30)岁;病程 1~3 个月,平均(1.35±0.14)个月。 且上述资料中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指导干预:包括入院后为患者介绍相关疾病和手术治疗的知识, 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告知其术前饮食和肠道注意事项,术后运动锻炼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功能锻炼与心理康复干预: (1)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积极交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解决患者的疑问;用语言、肢体接触和眼神交流等方式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为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建立手术康复的信心。 (2)功能锻炼干预:术后指导患者主动进行患侧下肢关节的屈曲、牵拉、背伸等锻炼活动,每次半小时左右,每天一次;若患者的患侧下肢肌力恢复至Ⅱ级,可以指导其进行头抬高坐起、俯卧牵拉屈膝、患侧肌肉等长与等张训练、仰卧垂腿以及坐卧抱膝等床上运动训练,每次半小时左右,1~2 次/d;待肌力达到Ⅲ级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下锻炼,如体位转换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等,45 min/次,每天 1~2 次,每周锻炼 5 d。 (3)穿刺部位处理:术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定时观察敷料是否清洁,穿刺部位周围有无假性动脉瘤、渗血及血肿,进行渗液及渗血清理,做好清洁消毒,并及时更换辅料,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皮肤干燥。 (4)抗凝血溶栓治疗:术后及时给予抗凝血治疗及溶栓治疗,严格规范用药,定时采血化验;同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异常等不良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抑郁症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 包括经皮氧分压(TcPO2)、跛行距离(DOC)及踝肱指数(ABI)。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用 t 检验计量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 评分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的 SAS、SDS 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比较[(),分]

组别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SA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65.2±8.4 64.7±9.0 0.257 0.399 32.5±4.2 49.1±3.4 19.429 0.000 67.4±8.5 66.1±9.2 0.656 0.257 31.3±4.4 47.7±3.6 18.245 0.000

2.2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TcPO2、DOC 及ABI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的TcPO2、DOC 及AB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 DOC 明显更长,ABI 及 TcPO2明显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的DOC 长于对照组,TcPO2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干预后两组的AB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 TcPO2、DOC 及 ABI 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 TcPO2、DOC 及 ABI 比较()

组别ABI干预前 干预后TcPO2(mmHg)干预前 干预后DOC(m)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0.35±0.16 0.34±0.15 0.288 0.387 0.62±0.12 0.61±0.11 0.389 0.340 22.84±10.35 22.78±10.17 0.026 0.490 42.21±16.17 33.46±16.15 2.421 0.009 130.57±40.68 130.76±40.15 0.021 0.492 512.25±127.52 437.54±138.08 2.514 0.007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多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4]。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临床多采用血管置换置入术治疗该病,但该病的手术预后一般较差,因此术后为患者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干预指导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同时还可提升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5-6]。 在以往的常规的康复指导干预模式中,不能综合把握患者的情况,临床工作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全面性[7]。 有相关研究发现,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康复干预被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有显著的效果, 该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并且护理工作更加个性化、系统化和全面性,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8-9]。

该研究中发现,研究组干预后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DOC 长于对照组,TcPO2 高于对照组;说明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对其开展心理康复联合功能锻炼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 分析原因在于,术后通过抗凝血溶栓治疗及穿刺部位处理能够密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病情,从而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加强心理康复干预,可以综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实施针对性的鼓励、安慰和心理疏导,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切实解决患者的问题,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提高其治疗的信心;通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实施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康复干预,能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下肢支架康复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