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蕊
(鄢陵县中医院 妇产科,河南 许昌 461200)
留置导尿管为剖宫产手术的常规操作,留置时间为24~48 h,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产妇排空膀胱,防止术后膀胱过度充盈导致子宫收缩能力下降。但拔除导尿管后,部分产妇多因手术刺激、手术麻醉等影响而出现尿潴留。尿潴留可能会引起产后尿路感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宫功能的恢复[1]。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减少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对产妇机体恢复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主动膀胱功能锻炼对剖宫产产妇排尿情况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于鄢陵县中医院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单胎妊娠;(2)符合剖宫产指征;(3)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伴有严重妊娠合并症;(3)术前合并尿路感染;(4)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依据干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31.58±4.25)岁,孕周38~41周,平均(38.79±0.10)周,初产妇23例,经产妇17例。观察组年龄22~40岁,平均(31.25±4.13)岁,孕周38~41周,平均(38.76±0.12)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干预方法两组均接受无菌导尿技术进行术前导尿。采用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使用10 mL的9 g·L-1氯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并固定,术后留置24 h。对照组产妇接受被动膀胱功能锻炼:剖宫产术后2 h后夹闭导尿管,从而刺激膀胱,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当产妇产生尿意时进行引流,术后24 h将导尿管拔出。观察组产妇接受主动膀胱功能锻炼:术后指导产妇主动进行腹部、膀胱等部位的肌肉训练。腹部训练:产妇在吸气时收缩腹部并保持1~2 min,再放松呼气,每隔4 h做1组腹部训练,每组10次。膀胱肌训练:指导产妇规律往上提收肛门训练,一提一收为1次,50次为1组,当产妇产生尿意时进行引流。
1.3 评价指标(1)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在导尿管拔出后第2次排尿后,使用B超观察膀胱内残余尿量。(2)排尿效果。排尿顺利:产妇有尿意且可自行排尿,无需辅助。辅助排尿:产妇产生尿意,但无法自行排尿,需进行热敷、按摩、水诱导等方式辅助后才能顺利排尿。排尿困难:产妇有尿意,但通过热敷、按摩、水诱导等刺激后仍无法顺利排尿。(3)尿潴留发生情况。
2.1 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比较
2.2 排尿效果观察组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排尿效果比较[n(%)]
2.3 尿潴留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
剖宫产为一种开腹手术,虽然可以帮助产妇解决多个难题,但由于手术创伤性大,容易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2]。尿潴留为术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是由术后留置导尿管所致。留置导尿管属于侵入性操作,插入尿管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尿道与膀胱黏膜,使尿道防御细菌的能力下降,从而大幅增加尿道感染的风险[3]。留置导尿管还会增加膀胱压力,降低排尿相关肌肉收缩能力与膀胱张力,导致产妇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影响排尿。因此,如何改善剖宫产产妇膀胱功能为预防尿潴留发生的关键。
被动膀胱锻炼主要是通过夹闭尿管使膀胱自然充盈,刺激膀胱使产妇产生尿意,再打开尿管排出尿液,有利于维持膀胱平滑肌的张力,使膀胱受到被动性锻炼以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尿潴留发生。但夹闭尿管具有一定风险性,由于排尿受到个体化因素的影响,故无法有效确定打开尿管的时间,极易导致膀胱过度充盈,从而降低膀胱收缩机能力,影响膀胱功能恢复[4]。主动膀胱功能锻炼通过训练产妇腹部和膀胱肌部位提高尿道括约肌张力与膀胱功能,以改善排尿状况,从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主动膀胱功能锻炼对此类产妇排尿功能的效果优于被动膀胱功能锻炼。腹部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产生腹部压力,保证膀胱在正常生理部位,从而致使逼尿肌受到膀胱压力使产妇产生尿意,恢复其自主排尿的能力;提肛、提臀等训练能够增强产妇排尿相关肌肉的协调性与收缩性,有助于促进产妇膀胱功能的快速恢复[5]。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妇采用主动膀胱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排尿能力,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