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实施“四项工程”着力补齐教育“短板”

2020-07-01 11:41杨明文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办全县办学

杨明文

随着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学前教育公办园资源不足、普惠园规模偏小、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高中教育资源质量提升缓慢、入学率偏低,职业教育模式单一、活力不足,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砚山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

“十三五”以来,砚山县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着力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工程、高中教育扩容工程、职业教育提质工程、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全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夯实全县教育发展基础。

做好“加减乘除”法,扩容与提质并举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做好“加减法”,将学前教育办到群众家门口。砚山县瞄准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的短板,做好公办学前教育“加法”,2016年至2019年,投入资金3 100万元,新建公立幼儿园34所。做好闲置校舍“减法”,通过提供闲置场地、闲置校舍等办法引进民间力量举办幼儿园,合理利用上级投入资金1 735万元撬动民间资金注入,完成“一村一幼”和“班改幼”项目11个,盘活闲置校舍14所,改造面积11 267平方米,覆盖5个乡镇11个村委会,新增学位1 433个,民办幼儿园从41所增加到91所,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强化部门联合执法,依法取缔非法办园。2018年以来,联合市监、住建、民政、综合执法等部门,对不具备办园条件、未取得办园资格的非法办学行为开展4次专项整治,依法取缔非法幼儿园20所。2019年底,全县共有幼儿园121所,在园幼儿19 212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2.02%,较2016年提高了23.55个百分点。2020年,针对放开“二孩”后适龄儿童大幅增加的实际,为解决城区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的实际,砚山县紧急投资200余万元,将原江那羊街小学闲置校舍改造成县幼儿园办班点,将江那镇新农村幼儿园改造成县二幼办班点,新增城区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60个。完成闲置校舍改造幼儿园22个,阿舍、阿猛两个乡镇中心幼儿园9月可开班招生;审批民办幼儿园5所,全县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 42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预计可达85%,比2019年的82.02%提高近3个百分点。

做好“乘除法”,提升普惠学前教育办园水平。落实民办学前教育扶持政策,合理分配上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帮助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2016年以来,划拨上级专项资金20万元,扶持民办幼儿园6所,全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8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89%,“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建立优质园与薄弱园结对交流帮扶机制,开展“县—乡”“乡—村”两级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2016年以来,结成幼儿园一对一帮扶对子60余对。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投入专项经费100余万元,组织2 085人次参加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城乡教师“一对一”交流等培训,组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600余人次到城区公办幼儿园跟班学习。深入开展民办幼儿园不合格教师清理,定期开展民办幼儿园专项评估,督促民办幼儿园清退不合格教师,2016年以来,督促民办幼儿园清退不合格教师36人,民办幼儿园教师合格率达91.67%。开展学前教育小学化专项治理,不断提升保教质量。2019年底,全县共有一级一等园1所,二级一等园12所,二级二等园11所,二级三等园8所。

引他山之石,整合资源推进普通高中普及攻坚

优化布局,夯实普及基础。为加快高中教育发展,在“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砚山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实施方案》,整合原县二中、平远镇第二中学资源,在平远镇新建县第二高级中学,在城区原县职中校址实施改扩建、建成縣第三高级中学,在县民族中学扩建高中部。2016年以来,完成高中教育投资5.25亿元,新建高中校舍165 277平方米,县一中完成综合楼和学生宿舍扩建,县二中、县三中、县民族中学高中部先后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县域内普通高中学校由2016年的3所增加到5所,高中阶段在校生由2016年的8 807人增加到10 42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15年的54.42%提高到2019年的69.98%。按照云南省普通高中攻坚项目规划,2020年1月,分别在城北、城南片区开工建设县四中、县五中,预计2020年9月开班招生,新增高中学位5 100个。

创新模式,普及与提质并举。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砚山积极推广名校办分校、引进名校管理的办学模式,采取“名校+新校”“民办学校+公办学校”的合作形式,实现管理模式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砚山县四中由明本教育集团引进全国知名民办高中管理团队合作办学,砚山县五中由建水实验中学举办分校,通过引进品牌学校、知名校长,构建“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创”的办学格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增值。同时,落实新高考改革要求,在县一中、二中、三中、民族中学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普通高中实行“选课制”“走班制”,开设优质多样的选修课程,倡导任务驱动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兴校,品牌强校”的办学思路,推进优质高中建设,补齐高考质量提升短板。

办活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园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将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协调推进。投资1.7亿元实施县职中整体迁建工程,于2016年3月迁入工业园区办学。迁址办学以来,县职中充分利用地处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深化“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探索形成“上挂高职学院合作办学,横联产业集群联合办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弹性学制、联动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 2016以来,学校按照“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入厂即入学、毕业即就业”的要求,与工业园区“云南美泰玩具有限公司”企业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服装制作实训室3个,投资4 800万元,新建汽车教学流程教学基地,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引进砚山县天利珠宝有限公司,共建珠宝加工生产实训基地1个,实训室3间;先后共为工业园区企业培训了6 761名工人。与2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构建了良好的校企关系,并组织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就业平台,2018年学校毕业生为326名,就业率为93.55%,对口就业率为53.68%;2019年学校毕业生为383名,就业率为87.21%,对口就业率为68.41%。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以“认定一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带动一片” 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技能培训189期,共培训农民12 04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达3 786人,形成“工业经济带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促进脱贫攻坚”的良好态势。

深化改革,激活教师创造力

为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从2017年起,砚山县开始探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在全县中小学推进在职在编教职工全员聘用改革。“县管”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根据相关部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数,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调配交流等管理职能;“校聘”则要求学校根据需求科学设置岗位,组织教师公开竞聘,依法与教师签订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通过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县域内统管统用、合理配置,破解教师队伍配置中的结构性矛盾,为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推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自启动改革以来,砚山县遵循原则,严格程序,确保改革合法合规推进。以建立公平公开的聘用考核体系为聘用依据,通过核定学校编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公平公正地对全县教职工实行全员聘用,促进教师合理流动。通过推进县管校聘改革,2017年以来,全县36所学校每年约1.4万人次教职工重新竞聘上岗,有61人落聘,其中由县教体局调剂安排52人,由乡镇中心学校调剂安排9人。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参与交流轮岗校长12人、教师共71人;全县现有省州名校长1人,名师6人,名师培养对象9人,建立省级名师工作坊2个,县级名师工作坊8个,名校长工作坊1个。评选县级骨干教师200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00人。教师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利用各类假期到省内外参加业务能力提升培训。2016年以来,共组织各级各类培训211期46 233人次,其中培训乡村教师39 087人次。

猜你喜欢
民办全县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