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这艘大船的掌舵人。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许多班主任可能会伴有“晕轮效应”等问题,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注意结合心理学方面的原理与定律等知识,有效预防与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晕轮效应”,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益。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晕轮效应”的具体表现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晕轮效应”主要表现为对班主任思维活动的消极影响,如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存在交头接耳,或者下课的时候存在相互打闹行为,那么这时候这名学生会被认为存在“恶习”,班主任也会对其进行斥责,这样的班级管理行为会淡化师生关系,甚至是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出现对立情况,这实际上就是“晕轮效应”的具体表现。归结起来,小学班级管理中“晕轮效应”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其一,遮掩性特征。在面对众多的班级小学生期间,班主任容易受到知觉选择性或感觉局部性与表面性的影响,致使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尤其是容易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学生的短处与缺点,并且会遮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优势。其二,定势性特征。班主任自身的态度、经验与感知等会对他们评价小学生产生直接影响,这是思维定式的具体表现。比如,许多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或认识期间主要结合学生的入学评定语,却忽视了小学生在全新学习环境中所做出的努力。其三,弥散性特征。在评价某一个学生期间,班主任对这名学生的态度会影响他们对这名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如一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比较差,比较淘气,那么班主任可能会在评价这名学生的时候存在不客观行为。简言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晕轮效应”实际上就是班主任存在以偏概全的行为,无法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甚至存在歪曲客观事实的班级管理情况。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晕轮效应”的预防策略
1.深入班级实际,全面了解学生
对小学班主任而言,在对班级中某一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与评价期间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做出定论,更不可存在感情用事的班级管理思想,预期是不可针对某个学生在某一时刻的某一事件来一概否定或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应该深入班级实际,全面调查和了解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主观印象的虚假性、肤浅性与表面性等特性,力求可以做到冷静、客观评价与分析。
例如,在平时开展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深入班級,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情况等进行仔细调查和了解,同时还要参考和借鉴其他学科教师对某学生的看法或者其他同学对某名学生的态度和看法等,力求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渠道来了解小学生个体的实际学习情况,确保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小学生形象的真实性。比如,如果班级中某名小学生缺乏班级纪律观念,考试成绩不好,这时候班主任需要多方调查和了解,找出他们身上的优势与闪光点,变“批评教育”为“赏识教育”,这种班级方式才能更好提升小学生教育质量。
2.注意一分为二,全面评价学生
正所谓:“人无完人。”在评价和认识小学生期间,班主任必须要树立“一分为二”的观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确保可以做到一视同仁地评价学生。而在遇到班级管理中的各种事情或问题期间,也要注意灵活地应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都可以通过评价实现个人成长。
例如,在对班级中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小学生进行评价期间,除了鼓励和表扬他们的优点和成绩之外,同样需要使他们可以正视自己的不足,辅助他们寻找与纠正自己学习中或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切不可对他们进行正向激励与表扬。而针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应该诚恳、热情地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同时要善于找出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优势与长处,重点宣扬他们身上的长处,辅助他们克服他们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持久保持心理平衡,更有利于提升他们学习质量。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果,班主任还要注意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教育指导与点拨,平时在对待学生的时候要本着平等的身份,以委婉的语气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可以信赖班主任,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和教育,也才能更容易避免班主任出现“晕轮效应”的相关班级管理行为。
总之,“晕轮效应”是影响小学生班级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需要班主任加以注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晕轮效应”期间,需要使班主任对“晕轮效应”的表现与特征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深入班级实际,注重一分为二,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这样才能有效防范班级管理中的“晕轮效应”。
(责任编辑:文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