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孙瑛 陈华忠
“以爱育人,与德同行”的教学理念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不谋而合。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了学校德育工作能推陈出新、再上台阶,立足地区各中小学实际,组织申报福建省德育课题“立德树人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策略研究”,课题组依据原定计划,举行了开题仪式,布置落实课题研究实验校具体研究任务,积极开展课题研讨相关工作。
从工作实践和课题开展的情况看,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那么,学校究竟应该如何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思考的问题。
一、依据特点,凸显立德树人重要性
首先,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尤其是初中生,逐渐步入叛逆期与青春期,加之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许多学生逐渐忽视了一些优良传统习惯,亟须通过德育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其次,从学科特点来看,传统小学的品德课与中学的思政课都偏重于教师的说教、学生的倾听。以至于学生一想起德育,脑海里就浮现出教师严肃说教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说教式的德育势必产生反感抵触的情绪,进而失去对品德课、思政课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很好地将德育融入学科教育教学之中是难以实现的,或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
最后,从国家的发展来看,回忆近代中国史,我们铭记着“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自强才能求发展。“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将来要扛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挖掘教材,渗透立德树人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挖掘教材育人价值素材,进行有效利用,渗透立德树人教育。而现行的新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贯穿始终,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如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案例拓展皆源于社会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化素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教学中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科学系统地阐述知识,最终的落脚点在“怎么做”。学习的目的不再仅限于知识点的学习,更在于指导践行。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自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还应该积极思考怎样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三、结合课堂,坚持立德树人的长效性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立德树人贵在“润物无声”。学校要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应从细小事情入手,结合平时的课堂有机地进行渗透有关的教育,使他们热爱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如语文学科,应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在学生灵魂里,这是对教师教育信仰、教学理念、综合素质和课堂艺术的综合考量。语文学科本就有着丰富的德育底蕴和思政内涵,让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历史故事培育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这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也升华了语文课的思想性和崇高性,在学生心田种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种子。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可带着学生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读出字里行间的喜悦感,读出以“春”化人的生机与希望。
又如数学学科,现行小学数学新教材里蕴含着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与发展的突出贡献。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等,灵活运用这些素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要勤奋学习,将来报效国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发挥这些史料的教育价值,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使之在阅读、思考中受到教育。
第二,立德树人重在“融会贯通”。各学科教师(特别是非思政课教师)要用心钻研部编教材,找准本学科立德树人的最佳切入点,对所教学科的个性特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然后对某个章节、某个内容,找到知识传承与思想情操熏陶感染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无缝焊接”。做到学科德育抓四點:一是确定德育点;二是寻找结合点;三是拓展生长点;四是过程自然点。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曹操的《观沧海》,确定德育点是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教学让学生诵读以触摸曹操的雄心壮志、胸怀天下,从而激励学生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又如,在数学教材中,往往通过习题、数学史以及数学阅读资料呈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数学发展所作的贡献,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数学教材中习题所反映出来的许多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成就,既能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又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立德树人赢在“持之以恒”。“教在今天,为了明天”。我们必须具有一颗“仁者之心”,不管能教学生几年,都要为他一生着想,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教师必须上好每节课、育好每个人,躬耕践行、育人育心,培育品学兼优的新时代人才,为党与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堂教学中,要集学科教育之合力,构建立德树人的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植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培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
四、讲究方法,重视立德树人实效性
学校应坚持以德育课题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渗透到学生各个成长关键期之中,做到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各校应以共青团组织或少先队为引领,开展相关活动,以榜样示范、媒体宣传等,加强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各校结合校情实际,以升旗仪式活动为阵地,着重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养成及理想信念教育;以行为习惯为途径,开展“行为习惯训练”“道德品质培养”“心理素质辅导”和“自我励志突破”等方面的主题训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驱动,开展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加强德育教育应讲究艺术。首先,尊重学生。尊重是人的基本需求,在学校没有尊重就不能有好的教育。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尊重能使人心理平衡,也能使人树立信心。在学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一切,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人性取向。用爱的心灵去关注学生的一切需求,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密切师生关系,教育学生才有效。其次,注重实效。立德树人非一日之功,应坚持长期渗透与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道德文明和思想品行修养的目标。教育的实效不能一味用分数来衡量,教育的根本目标不能丢。教育的实效应当用学生的文化修养、文明行为、良好习惯、精神风貌、思想品德等因素来衡量。
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要求课题基地要秉承“以爱育人,与德同行”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办学宗旨,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德育实效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锻造他们的品行品性,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引领他们不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五、以身示范,注重立德树人引领性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须凭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为此,作为教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德立教,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务之急是加强教师道德修养,以身示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学生学习目的的确立,学习兴趣的产生,都与教师有关系。为此,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以饱满的精神上好每节课。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教师在教学中迸发的爱国情怀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仪表端庄、教态和蔼、举止自然、语言简练幽默、板书规范、字迹美观等,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中,教师都要展现良好行为习惯与美的教育,如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起笔、运笔、收笔习惯,以便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绘制几何图形时,要注意规范、协调,在板书设计上也要美观大方,条理清晰讓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感染其学习情绪,并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总之,学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应该结合校情实际,根据学科特点,依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落实在课堂教学和组织活动之中,以指导践行为目标,注重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效性和引领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吴安春.立德树人为中国教育铸魂[N].中国教育报,2019-11-28
[2]戚韵东.积极开创立德树人校本实践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9-07-1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立项课题“立德树人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阶段小结,批号:FJJKCG19-256。
(责任编辑:文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