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泽梅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已经逐渐成为整体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作为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自然成了德育活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优化策略
所谓德育,主要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或要求,系统化地对学生施加道德、思想、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的积极认识与践行,形成社会所需品行的教育活动。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证明,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水平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对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有更为准确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策略,以此保障德育活动的质量,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一、深挖德育资源,优化学校氛围
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氛围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德育工作者应该将学校作为德育活动的主阵地,并以此为基础对学校的德育氛围进行优化,以此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为了对学校的德育氛围进行优化,可以尝试采用以下两种措施:第一,优化环境布置,构建良好的物理环境。如:学校中的文化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宣传方式,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对文化墙的内容进行更新,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同时,文化墙的内容应该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不断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二,组织主题德育活动,改善学校学习氛围。从具体内涵来看,德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比如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针对不同的德育内容,需要开展专门的德育活动,并在学校中形成相应的环境氛围。总之,只有不断对学校的德育氛围进行优化,才能促进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注重规则引导,促进行为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是一种抽象的内容,而这种内容主要是通过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学生德育行为的最终体现。因此,德育工作者应该根据这两个文件的内容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锻炼中形成更加科学的行为模式。行为引导的方式通常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礼仪教育活动。礼仪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有效形式。从内容上看,小学阶段的礼仪教育从举止、仪表、动作、服饰、语言、谈吐、待人接物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所以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学生进行灵活的引导。第二,日常习惯引导。尽管礼仪教育从整体上对学生行为作出了规定,但很多细微的习惯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指导,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行为。
三、构建德育阵地,提升德育影响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教育活动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因此,德育活动应该尽量避免局限于学校中,而是应该有意识地拓宽德育活动的范围,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中的德育资源和德育要素,构建校外德育阵地。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德育活动的效果,从而使学校德育活动对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从校外德育活动来看,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劳动生产基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均可以视为重要的德育资源,所以可以尝试以此为依托构建校外德育阵地。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通过博物馆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通过自然风光感受我国的壮丽山河,通过革命纪念馆了解革命先烈为新中国建立做出的伟大贡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与自豪感,从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实施家校共育,扩大德育范围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演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学校德育的顺利进行同样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因此,在小学德育管理活动中,可以尝试采用家校共育的德育方式。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协同配合,可以使各项德育策略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从而使德育范围扩大,并逐步获得最优化的德育效果。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家长和学校需要保持密切联系。学校德育人员应该向家长讲解一些当前比较科学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而家长则应该在充分分析家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配合学校德育策略的执行;在德育活动遇到新问题时,双方应该及时对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以此来使家校共育活动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应该将德育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因此,德育工作者应该对现阶段的德育情况与德育要求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并在其指导下实施具体的德育策略。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应该及时对德育策略进行调整,以此使德育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不断促进德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伟.浅析小学德育管理[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
[2]蓝新平.试析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