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云 郭炜伦 陈巧娟 郑菁菁 苏玲玲
反流性食管炎指的是胃或十二指肠或两者的内容物流入食管中,致使食管黏膜有炎症反应、糜烂、溃疡,甚至是纤维化等病变[1]。反酸、烧心是该疾病的典型食管内症状,咽痛、咳嗽等是典型食管外表现。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多是选择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临床效果甚微,且症状易反复,患者备受折磨[2]。中医学以整体观为指导原则,且近年来,中医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有其独特优势。但目前临床未确定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分型,无法对症下药。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的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旨在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及舌象的相关性。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63.74±8.3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3.08±1.68)年。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全身感染性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④精神严重障碍者。
1.3 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3]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证型分类。①脾胃虚弱证。主症:胸骨后痛,烧心,甚或吞咽困难,舌质淡、边有齿痕,脉细弱;次症:食少,身体困重,倦怠乏力,口淡,呕吐清水。②胃阴亏虚证。主症:胸骨后或胃脘部隐痛,烧心,舌赤少津,脉细数;次症:口干,消瘦乏力,大便干结。③肝胃不和证。主症:反酸,胃脘胀闷,胸闷,舌淡,苔薄白,脉弦;次症:胸骨后或胃脘部烧灼疼痛,大便不顺。④肝胃郁热证。主症:反酸、烧心,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次症:胃脘部烧灼疼痛,易怒,大便干结。⑤脾胃湿热证。主症:反酸,胃脘部烧灼疼痛,口干苦,恶心呕吐,舌赤,苔黄腻;次症:口臭且黏腻,胸闷,小便黄,大便不畅,脉滑数。⑥痰气郁结证。主症:反酸、烧心,吞咽不利,舌淡,苔白腻,脉弦或滑;次症:胃脘部不适,咽痒咳嗽、痰鸣气喘,大便不利。其中脾胃虚弱、胃阴亏虚为虚症,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痰气郁结为实证。
1.4 胃镜分级标准根据国内洛杉矶分类法进行分级,分为A、B、C、D等级。正常:胃管黏膜无破损;A级:食管黏膜有破损,如点状、条状,有发红、糜烂现象,无融合症状,病灶长径<0.5 cm;B级:食管黏膜有破损,如点状、条状,有发红、糜烂现象,无融合症状,病灶长径>0.5 cm;C级:食管黏膜有破损,病变范围较广,有发红和糜烂现象,且融合呈全周性,出现溃疡,范围<食管周经75%;D级:食管黏膜有破损,病变范围较广,有发红和糜烂现象,且融合呈全周性,出现溃疡,范围>食管周经75%。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中医证型与胃镜下分级及表现的关系A级57例患者(66.28%),多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以及脾胃湿热;B级25例患者(29.07%)多为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弱;C级和D级6例患者(6.98%)多为脾胃虚弱和胃阴亏虚,不同证型的胃镜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黏膜充血和水肿多为肝胃郁热,糜烂多为脾胃湿热证,渗出物增多及粗糙不平多为痰气郁结和脾胃湿热证,不同证型的黏膜表现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2。
2.2 舌象和与食管黏膜表现的关系不同舌色、舌苔的食管黏膜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但食管黏膜粗糙不平多见于淡红舌,其他损伤类型多见于红舌;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糜烂多见于薄黄苔,黏膜粗糙不平多见于白腻苔。见表3、表4。
表1 患者中医证型与胃镜下分级的关系对比 (例)
注:经卡方检验,χ2=348.150,P=0.000
表2 患者中医证型与食管黏膜表现的关系对比 (例)
注;经卡方检验,χ2=27.456,P=0.333
表3 患者舌色与食管黏膜表现的关系对比 (例)
注:经卡方检验,χ2=3.574,P=0.059
表4 患者舌苔与食管黏膜表现的关系对比 (例)
注:经卡方检验,χ2=31.229,P=0.052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药治疗,主要目的是祛除病因,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疾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目前,该疾病主要治疗原则多是根据其胃镜检查结果,判定其严重程度,后选择较为合适药物治疗[4]。该疾病临床上治疗多使用西药,方便价格实惠,但其治标不治本,效果仅限于控制炎症反应。中医治疗疾病则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中望则包括观察患者面色、舌象、五官变化等判断患者疾病种类、原因,从而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法[5,6]。但目前对中西医2种诊断方法争议较大,故本研究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和中医诊断,分析其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及舌象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多以实证为主,A级和B级以实证为主,C级和D级则以虚症为主。本研究结果与疾病的一般转化规律相符合,疾病初期多是实证和热证,且正气尚存,病久则致体内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因此虚证患者的黏膜损伤较实证患者更为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证型和该疾病患者的食管黏膜损伤无相关性,究其原因,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选择较少有一定关系,需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进行研究。该疾病患者的舌色多见于红色,舌苔则以薄黄苔为主,表明该疾病多为热象,本研究结果和《临症验舌法》中“内外杂症,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相符合,因此该疾病的食管表现和舌象有一定关系[7]。红舌、薄黄苔患者多见食管黏膜充血、渗出物较多,究其原因由上火致炎所引起;淡红舌、白腻苔患者多见黏膜粗糙不平,究其原因则是痰气瘀阻所引起;红舌、薄黄苔患者多见黏膜糜烂,多由热毒瘀结所引起[8]。
综上所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型和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有关,舌象可反映食管黏膜情况,临床检查将现代医学诊断和中医辨证论结合,可更加准确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疾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