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间周期性的临床研究*

2020-06-30 01:41:22付晓兵贾春红陈智华
光明中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峰期阴阳中风

付晓兵 贾春红 陈智华 熊 丹

中风是一种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言语不利等主要症状为主的疾病,隶属于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1,2]。缺血性中风即为脑梗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中风中的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多表现为猝然发生、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新发病的中风患者,发病率为0.3%~1.0%,致残率为70%~80%,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正常生活等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3,4]。中医学关于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疗方法有很多,但一直缺少专门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间阶段性的科学的循证医学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有无确切的时间阶段的周期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9月—2018 年 9 月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病房、门诊及国医堂的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204例,全部病例按其临床表现、CT 或 MRI 征象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个亚型,包括合并各项并发症的患者。其中男127例,女77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5.71±8.12)岁;脑血栓形成98例,脑栓塞42例,腔隙脑梗死64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5]。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主症≥3个,或主症≥1个、次症≥2个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①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②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发病不超过3 d;④首次发病或复发性卒中未留下神志、功能缺损者。

1.4 排除标准①重复住院或不能提供具体发病时间者;②精神病患者;③45 岁以下,80 岁以上者;④认知障碍、痴呆者。

1.5 方法患者入院后除详细询问和记录发病的季节、月份、日期和发病当日的具体时间外,还详细询问和登记发病的激发因素及有关并发症。季节按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所处气候分为春季(3、4、5月)、夏季(6、7、8 月)、秋季(9、10、11 月)和冬季(12、1、2 月)。昼夜24 h,按每 2 h 为 1 个时间段,共分为 12 个时间段。凡清晨发病者以其出现症状的时间算起。

1.6 观察指标分析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点高峰期、发病季节高峰期。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将时间化为角度。以24点为0°,按每小时15°(360/24 h)计算,将患者的发病时间由0:00~24:00化为角标,作圆形统计,并使用Excel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发病百分率。

2 结果

2.1 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点高峰期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以子、丑、寅、卯时发病人数最少,占比均小于1.50%;在巳时达到高峰期,发病率高达29.90%,在午、未、申时发病率也较高,分别为13.73%、12.75%、19.61%。见表1。

2.2 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季节高峰期缺血性中风发病月份存在集中趋势,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率较高的月份为秋冬季,较低的为春夏季。见表2。

表1 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点高峰期 (例,%)

表2 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季节高峰期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是由于人气血内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等因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所致。中医认为人到四十正气自虚,因而中老年人是中风病的好发人群。缺血性中风属中医学“中风”“中经络”“偏风”等范畴,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6]。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有很多,情志郁怒、脾失健运、心火暴甚等内在因素均可引发中风,且由此类因素引发中风的患者居多[7,8]。对于此类病因的研究有很多,相关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如:中医的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及祛风活络法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此外,时间、气候变化也与缺血性中风有关[9]。

中医学认为诸多疾病与一日内的时间变化有关,人体阴阳气血在一天之内的盛衰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金匮真言论》中记载:“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10]指的是一天之内人体中阴阳之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一定的消长规律,而中医中的阴阳论把人体看成一个系统,正常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一旦阴阳失衡便会发生疾病。《黄帝内经》中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天地阴阳、人体时间节律,指出人气的盛衰在一日之内的不同时间点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有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夜晚熟睡后6:00-12:00发病率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以子、丑、寅、卯时发病人数最少,占比均小于1.50%;在巳时(9:00-11:00)达到高峰期,发病率高达29.90%,在午、未、申时发病率也较高,分别为13.73%、12.75%、19.61%。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随着时辰变化而变化, 大多呈“两峰”的状态波动, 即 9:00-11:00(巳时)最高。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推动乏力,导致瘀血停滞,发为中风。故在巳时缺血性中风发病率最高。

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表明,中风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进一步研究分析可知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中风与气温、气压等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11]。现代研究证明人体遇到冷空气的刺激后,交感神经会兴奋引起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也易形成血栓。加之中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较弱,自身抵抗力也差,因而秋末(特别是在霜降后)、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12]。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率较高的月份为秋冬季,较低的为春夏季,因而在秋冬季应加强缺血性中风的防范措施,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不仅在一日的早晨巳时(9:00-11:00)为发病高峰期,在一年中的秋冬季也是疾病高发期,因此要重视中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晨起后以及换季时气温发生巨变时的防范措施,降低缺血性中风发病率。

猜你喜欢
高峰期阴阳中风
降降降!3月豆粕跌超450元/吨,大豆到港量将迎高峰期,后市还要再跌
当代水产(2023年4期)2023-06-14 03:04:16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8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1-03 15:05:47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服药先分阴阳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Special Focus(2017年3期)2017-07-03 13:06:23
法于阴阳
旅游(2016年12期)2017-05-09 06:51:30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