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效果

2020-06-30 08:10姜巧丽樊浩然赵东亮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二聚体生存率病程

姜巧丽 樊浩然 赵东亮

(1.郑州颐和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颐和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3.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显示,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且仍呈增长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Trousseau于1865年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以致加快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导致静脉血栓的发生,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凝血系统的激活和继发性纤溶系统亢进是血液高凝状态的主要表现,而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此过程中起作用的两个重要因子,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明显呈现高表达,能够刺激肿瘤血管生成,加剧肿瘤进展[3]。本次研究通过探究血浆DD和Fg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效果,旨在为临床上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D-D<0.5 g•kg-1组患者共47例,年龄43.17±5.23岁,男性27例,女性20例,Fg水平为3.85±0.27 g•L-1,病程7.12±1.33 M,肿瘤大小<5 cm者36例,肿瘤大小≥5 cm者11例,低分化33例,中、高分化14例。D-D≥0.5 g•kg-1组患者共35例,年龄44.06±4.87岁,男性21例,女性14例,Fg水平为3.91±0.31 g•L-1,病程7.05±1.06 M,肿瘤大小<5 cm者23例,肿瘤大小≥5 cm者12例,低分化20例,中、高分化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Fg水平、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Fg<4 g•L-1组患者共44例,年龄42.58±5.14岁,男性24例,女性20例,D-D水平为0.47±0.11 g•kg-1,病程7.06±1.34 M,肿瘤大小<5cm者32例,肿瘤大小≥5 cm者12例,低分化28例,中、高分化16例。Fg≥4 g•L-1组患者共38例,年龄44.04±5.21岁,男性24例,女性14例,D-D水平为0.48±0.13 g•kg-1,病程7.08±1.24 M,肿瘤大小<5 cm者27例,肿瘤大小≥5 cm者11例,低分化25例,中、高分化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D-D水平、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术后均静脉注射奥沙利铂85 mg•m-26 M并联合卡培他滨每日2500 mg•m-2(连用2 w,休息1 w)治疗。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②患者无炎性反应或感染;③患者无免疫系统疾病;④患者1 w内未使用过抗凝药物;⑤患者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放化疗;⑥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

用一次性抗凝血专用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5 ml,以转速3000 r•min-1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准备检测,使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使用乳胶凝集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1.2.2 随访

采用电话随访、查阅病历以及到我院复查的方式统计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1年内复发率和术后1年生存率,并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QOL-C30对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的QOL-C30量表得分。本次研究共随访82例,随访到79例。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不同D-D水平和不同Fg水平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QOL-C30量表)、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以及术后1年的生存率。

1.3.1 生活质量测定

采用QOL-C30量表[4]:该量表用以反映所有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共包含30个问题,其中前28个问题采用1~4分的四级取值法,29、30两个问题采用1~7分的七级取值法,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3.2 复发率和生存率

通过查阅病历和电话随访的方式统计并记录患者1年内的复发情况和生存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D-D水平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不同D-D患者年龄、性别、Fg、病程、肿瘤大小、肿瘤分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D-D水平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不同Fg水平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不同Fg水平患者年龄、性别、Fg水平、病程、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Fg水平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 不同D-D水平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年内复发率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

表3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年内复发率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与D-D≥0.5 g·kg-1组相比,D-D<0.5 g•kg-1组的QOL-C30量表评分和复发率更低,生存率更高(P<0.05)。

表3 不同D-D水平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年内复发率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

2.4 不同Fg水平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年内复发率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

Fg<4 g•L-1组QOL-C30量表评分和复发率比Fg≥4 g•L-1组更低,生存率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不同D-D水平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年内复发率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

2.5 结直肠癌术后1年生存率的COX回归分析

COX回归分析,D-D≥0.5 g•kg-1,Fg≥4 g•L-1是结直肠癌术后1年生存率低的危险因素,见表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的手段主要为根治性手术配合术后辅助化疗综合治疗,但其预后效果受体重指数、合并症等多种因素影响[5]。临床上主要通过明确患者的肿瘤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患者的术后效果进行预测。淋巴结清扫会影响TNM分期、在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降低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更有效的预测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状况的因子从而指导患者进行治疗[6]。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讲解形成的小片段肽,反映纤溶过程和血液高凝状态的特异性指标。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或有纤维蛋白降解,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升高[7]。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纤溶亢进和凝血增强的趋势,增加了血栓发生的风险。血浆D-二聚体的高水平可能与肿瘤在肝、肺内形成毛细血管过多有关,提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肿瘤侵袭性越强[8],说明D-二聚体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更够预示病情的进展、预后和生存率。

表5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的COX回归分析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经过凝血酶的裂解作用生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包绕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牢固血栓。血浆纤维蛋白原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小板-纤维蛋白-肿瘤细胞聚集物与肿瘤细胞转移密切相关,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是肿瘤转移的重要信号,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后能够激活血小板诱导肝细胞合成释放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后,降解形成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能够为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转移在细胞外基质中提供基本框架,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

综上所述,血浆DD和Fg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生存状况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血浆DD和Fg水平与会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相关,临床上应该加以重视。

猜你喜欢
二聚体生存率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日本癌症患者十年生存率达5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