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玲
摘 要:阅读能力是推动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大班幼儿阅读能力培养是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对幼儿在语言和阅读能力方面发挥了导向性作用。针对大班幼儿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阅读能力;问题;应对策略
幼儿阶段是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近年,国家不断重视对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幼儿园重视幼儿阅读能力教育,使社会各界关注学龄前儿童幼儿早期的阅读。教师应把幼儿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幼儿教师运用绘画、符号等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大班幼儿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区域结构单一,设计不合理
大班幼儿阅读区域不是按照图书多样化分类,而是简单地放置了一些课外读物。设计位置没有综合考虑阅读环境是否安静以及采光状况,也没有考虑内部环境,如图书的具体投放、如何摆放图书材料等。对图书和书架的制作时,也没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二)阅读材料种类少,图书质量一般
大班幼儿阅读材料在选择过程中,应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阅读理解能力、与书本相配套的文学资料,但大班幼儿阅读区域的书籍数量有限,不能确保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获得一本自己心仪的书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造成幼儿园的阅读区压力不断加大,幼儿园中多数书籍都为社会人士捐献,只有少量书籍是幼儿园所购买的。
(三)教师对幼儿阅读指导欠缺
大班幼儿阅读教学和义务教育模式大致相似,教师科学指导幼儿对于大班幼儿阅读十分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教师关注幼儿日常阅读,但大多数是常规性强调阅读基本要求,如不乱扔图书、爱护图书等,幼儿教师无法有效指导大批幼儿开展阅读,难以令他们形成阅读兴趣。
二、大班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幼儿园应强化阅读书籍的筛查
大班幼儿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应关注图书的质量是否影响幼儿阅读区的价值。内容较好的图书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与阅读能力。由此可知,加强幼儿园阅读区域书籍的筛查很重要,其可以充分保证幼儿图书的质量。幼儿教师对图书质量严格把关,对于捐献书籍的家长,幼儿园要应进行书籍的分类和筛选,为幼儿家长提供科学指导。幼儿园要凭借自身专业优势购买大量优秀的儿童书,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使大班幼儿阅读得到良好的发展。比如:幼儿园将班级利用优秀图书建立图书资源库,在各个学校开展交换学习,进一步达到不同班级幼儿阅读的目标,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定期进行书籍的维护,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阅读区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对幼儿园内部阅读环境建设时,教师应综合思考阅读区域的光亮与安静程度,尽可能满足幼儿的阅读要求。通过科学分析幼儿性格特征,全面设计与改造幼儿园的阅读环境。例如:在教室后面添加交流讲桌和坐垫,在幼儿阅读区加入一些背景插图,为幼儿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幼儿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幼儿教师宣传幼儿阅读区的功能
要提高幼儿园阅读区的实际效果,就应先对教师进行幼儿阅读培训,促使教师了解到幼儿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幼儿抒发的情感。例如:通过教师研讨会分析幼儿阅读区的功能、运用讲座宣传阅读对幼儿的重要作用。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教师指导,帮助幼兒建立正确的阅读理念,推动幼儿园阅读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指导幼儿园阅读区组织的活动
大班幼儿开展阅读时,教师应在阅读区域内引导幼儿开展读书活动。幼儿教师应了解阅读的真正意义,综合研究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的价值。通过开展幼儿读书活动,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保证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
幼儿教师应关注幼儿阅读,归纳和总结幼儿阅读的读书情况,对不爱读书的幼儿进行记录,下课进行交流,帮助幼儿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策略。
三、结语
阅读是获取语言符号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最根本的智力技能。对幼儿来讲,阅读不只是一项视听觉活动,还是培养幼儿注意力、观察力及阅读兴趣的活动。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幼儿阅读水平,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丹.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18(6):17,126.
[2]王先晓.早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9(21):37,154.
编辑 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