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典模 贺扬 王冰芳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对八段锦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八段锦实践教学是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坚持八段锦实践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柔韧性、上下肢力量以及矫正不良的身体姿势。坚持练习,对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体育;八段锦;学生体质
八段锦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健身气功的典型代表,今天依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传统八段锦被引入体育课堂,是“本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1]坚持八段锦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功能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心肺功能是衡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标志。八段锦实践教学对心肺功能有积极影响源于它的呼吸方法,也称“逆腹式呼吸法”。一般人呼吸的次数是17次/分钟左右。八段锦实践教学中采用细、匀、深、慢、长的“逆腹式呼吸法”就可以达到5~7次/分钟。八段锦的任意每一次动作最好采用一次呼吸。例如,在“双手托天理三焦”中,“上托”时吸气,“抬头伸膊”时闭气,“下落”时呼气。这种“逆腹式呼吸法”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首先,是呼吸的节能化;其次,是肺部的扩张、胸腔压力的增大利于回心血量会增加;再次,以丹田为中心的“中气”调理身心;最后,较长的呼吸可以增加肺泡的氧气交换量与血红蛋白的含氧量。
二、对柔韧性的影响
《说文》曰:“锦,襄邑织文。从帛,金声。”锦的本意是色彩华美的丝织品。“八段锦”指绚丽多彩、舒展优美、美华精贵的八个传统体育动作。这八个动作对学生的柔韧性练习,尤其是“双手托天理三焦”和“两手攀足固肾腰”两式对肩关节韧带、腰腹部韧带、大小腿韧带都有深度牵拉。柔韧素质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柔韧性的提高,能促进血液循环的畅通无阻,气血的良好运行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同时,柔韧性好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不易受伤,做出的动作舒展大方,姿态优美;身体移动时更具有灵活性和快速性。长期坚持八段锦的练习,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延缓衰老,增强学生体质。
三、对上下肢力量的影响
八段锦中对学生体质的下肢力量有积极影响的是“攒拳怒目增气力”“左右开弓似射雕”和“摇头摆尾去心火”这三式,它们都是以马步桩型,对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作用明显。马步的练习身体处于半蹲位,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必须依靠大腿股四头肌的张力来维系。除此之外,下肢腿部的股二头肌和小腿肌肉也会得到锻炼。下肢力量的强弱主要是靠这些肌肉群,尤其是“攒拳怒目增气力”这一式动作,用时共计55秒左右。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训练,55秒的时间一般人很难坚持,对增强下肢力量作用显著。上肢力量主要体现在上肢的“攢拳怒目”“抓握”与“回收”的小膊的小肌肉群练习当中。
四、对脊椎的影响
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并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脊椎处于亚健康状态。八段锦动作开合舒展,牵拉脊椎“得一”的“S”旋波运动,其中最好的三式是“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和“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对颈椎锻炼效果好;“摇头摆尾去心火”重在对腰椎和胸椎的牵拉与锻炼;“调理脾胃需单举”强调的是上下整体的脊椎牵拉运动。
五、对心态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文明的开创和文化的复兴,离不开教育的正确应用。”[2]正确应用八段锦教学实践加强了对传统体育的再认知。运用八段锦松静自然、舒展柔和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保持中正安舒的状态,及时调整各种焦虑心态。《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秉持中道,是保持心态良好的最佳方法。传统八段锦“就是动静结合、身心皆调的整体养生法,对学生有着运行气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宁神定志的作用。”[3]八段锦能调整学生的良好心态,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
六、结语
八段锦实践教学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组成部分,弘扬传统体育文化,首先要在体育教学中实践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才会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者而代代传承。八段锦实践教学进入体育课堂,有效补充了学校校本教材,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而且深入校园大课间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有着正向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朋,郑小凤,万宇,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的路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4):60-64.
[2]熊春锦.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0.
[3]陈竞争,邢东燕,贾方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四时节气进行运动养生的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19(2):19-2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性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5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钟典模(1975—),男,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体育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训练。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