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宗泽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进步。教师创新的途径有很多,关键是要与实际情况结合,在分析创新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创新教学对于学生发展和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意义。本文就提出几点科学的教学创新方法,以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有效措施
引言
在小学阶段,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时,不但要保证学科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使学生成长为综合型人才,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起步阶段,更是一个人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萌芽的黄金阶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激发,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创新、解决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而语文是基础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只有在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其他学科。为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为国家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最关键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素质,这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进行创新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为:第一,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上的创新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动脑思考;并且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其理解能力;教学的创新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良好的引导,使其运用灵活的方法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其学习信心。此外,进行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形成自身独有的性格。第二,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桎梏。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虽然有可取之处,但与现代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区别,影响学生发展,而在教学上进行创新,则能够挣脱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限制,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对教育、对人才的需求。第三,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現代化的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需要从小培养,小学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在教学创新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在教学中积极展开教学创新。
2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通常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教师一味地灌输书本内容给学生,课本知识枯燥乏味,再加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有效提升,学生注意力涣散。这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此外,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化,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3.1明确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的基本导向,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按照预定的路线,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步骤。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规律。同时,阅读教学活动虽然是分课时进行的,但所有阅读教学活动都是朝着一个总体教学目标前进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避免目标的偏移,以确保教学目标既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又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2营造创新教学环境
营造创新教学环境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之一。如果学生在一个严肃的环境中学习,那么学生很难得到精神上的放松,甚至会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失去语文学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从教学创新的角度思考,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创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营造和谐、温馨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放松下来,消除学生不良心理,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有利于保证创新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是学生的倾听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保证教学环境的和谐性、轻松性与活跃性,使学生能够自然的融入到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层次的感悟,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容易的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3多元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创新能力是学生今后发展必需的重要能力,但是仅仅依靠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比如,教师可举办诗歌朗读比赛、演讲比赛、阅读比赛、写作比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注意,举办活动重在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不能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4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忽略对求异思维的培养。求异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具有多向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词语搭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定期设置不同主题的词语搭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当学生在给文章分段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尝试得出多种答案,或使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从多种角度理解文章。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及时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原有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交流机会。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小学不同阶段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科学确定专业教学研究课题,引导学生以课题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的探索,并根据实际学习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和辅导。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能为实际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飞.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9(12).
[2]王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
[3]王立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9(2).
[4]黄芙蓉.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