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教研的再认识

2020-06-29 15:46路存法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先学后教因材施教合作学习

路存法

摘 要:以我亲身的经历深刻的认识体会到,学校在以往的校本教研中不注重内容——形式化;不讲求实效——随意化;不重视方法——经验化的错误倾向。本来抓好校本教研是顺利实施教改的重要保证,教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解决,而校本教研中的问题正是教学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以下浅论是对校本教研的再认识,要做好校本教研要有良好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先学后教;合作学习;因材施教

在教学改革创新实施的过程中,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不应提倡什么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没有适合所有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模式,没有适合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最好的教学模式就是没有模式。搞教学模式会带来许多弊端:一是模式会僵化教师的思想;二是束缚教师的课堂行为;三是陷入了课堂教学的八股,所以教师要树立三个转变。

一、先学后教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学生,必须将过去的“重教师的教”、“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学生主动的知识获取”,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讨结论,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不做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二、合作学习

校本教研确立了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作为教研的主要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倡导教师以组织者、执导者、合作者及调控者的角色出现,积极为学生的合作创造条件,尝试进行分组教学,将班级的学生按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等差异进行交错搭配分组,其实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同学都有着平等的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尝试进行分组合作教学,提供给了学生全面参与的机会,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因材施教

在农村山区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学困生多的现实。出现学困生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应该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各学科教师应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和进步。如“回答问题的声音、展示时的动作表情、书写时的工整程度、语言组织交流的能力、小组集体合作的效果”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教師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与技巧,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排除困扰,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目标。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切准学生思维的脉搏,通过信息交流考量学生领会、理解与接受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因人施策、对症下药。在备课时对各类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提问时覆盖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课外实践内容,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做好校本教研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实践场所,学校可以为校本教研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给教师出点子、压担子、结对子、铺路子、抬轿子,为打造教师成为名师铺路。

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教师,开拓老师的视野,学校可以派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外出学习培训,观摩课堂教学,学校也可以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研员来校讲学、讲座及面对面的指导,针对教学困惑释疑解惑。让教师接受专家的点拨和指导,解决教学上的困惑和疑难,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完善和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成长。对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在教师听、评、说课活动中,要求教师以执教者和学习者的身份进行反思。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省内外参加教研教改观摩培训活动回校后。落实“四个一”,即搞一次专题讲座,撰写一篇体会,上一节示范课,指导一名教师,使外出学习的教师起到“派出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学校确立的省、市、县三级课题项目,要让课题研究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让教师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师队伍中掀起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成效的创建精神。教师在潜移默化的引领中,从自身教学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提炼课题,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让教师真正领悟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选择研究课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小而深”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总结和反思,提升自身教育素养。

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一方面重视骨干教师的业务提高,另一方面鼓励骨干教师与教师结对子,实行师徒制。通过骨干教师的传授、交流、示范、指导,教师教学素质显著提升,每个学期中骨干教师进行1-2周的骨干教师观摩课或研讨课,供全校教师学习,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提供学生思维的时空。传承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宝典。

校本教研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师在反思中发现教学问题,为了强化老师的问题意识,指导老师采取反思型教研,要求教师的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教学设计是否贴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学校要把写教学反思纳入校本教研考核的重要内容中,在写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其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形成理性思考。教师要采取:课前反思,从教学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状态入手;课后反思,以效率问题入手等多种形式,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成果,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校本教研不但使教师跟上了课程改革的步伐,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只要把校本教研的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上,其生长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自我提升,使学校教研走向更高的层次,让教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教研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使教学在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学校内涵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岩.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01-1003.

[2]王启.群体文化:初中校本教研品质的蜕变力——以W学校为例谈教师群体文化对校本教研的影响[J].教育观察,2019,8(37):88-89.

[3]王炜煜.校本教研背景下的教研组建设方略[J].教书育人,2019(05):38-40.

猜你喜欢
先学后教因材施教合作学习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