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叠共识”的探究

2020-06-29 09:44项有戟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

项有戟

摘要: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属于半成熟状态,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正逐渐成型。在课程设置上,学生接受相关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这些理论性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本文通过研究教师在法德教育过程中,发现教学过程中与现实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改进和思考,旨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重叠共识;教学形式

就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学校内的道德和法治素养教育尚不完善。若将“重叠共识”概念引入到该教学研究中,可以引申出三方面: 一是公共意识并非局部消息;二是遵循公共法则,按照程序办事;三是成为合法的、理性的公民。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二者在彼此之间可能达到的统一性。当前依旧会出现很多学生被伤害的新闻,这也就说明,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保护好自己,对于如何懂法用法依旧存在茫然的情况。

一、初中生德育和法治教育现状

1.学生个人对道德和法律的意识水平

防城港市第三中学政史地科组曾做过一份《道德法治掌握情况》的问卷,共分为三个年级,共240份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九年级有28.7%的人,认为道德法治课存在于课表中意义不大,八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中有52.3%的同学认为道德法治课程上的内容实际操作性不强。究其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学生所处年级不同,对课程的观点理解不同。九年级学生应对升学考试,认为道德法治课是“负担”。七八年级的学生自我判断意识不完善,青春期现象更为明显。

2.当下教师对法治层面教育较为刻板

当前教育模式之下,随着新型课改的大力推进,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自我道德意识的规范,和自我法律知识体系的完善。可依旧会存在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问题——一是缺乏“实战性”演习,过多地强调书本知识,进行复述,很难让同学们产生重视心理。二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部分忽略,譬如在婚姻法和性侵法中,很多老师常常会告诉女生保护好自己,而很少会教育男孩子要尊重女生,注意自己行为。也就是说,缺乏将德育和法治联系在一起的“重叠共识”。

二、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叠共识”举措

1.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同时进行

无论是从当下素质教育模式来看,还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改革而言,都需要重叠共识。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为素质教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缺乏实操性。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民众的利益需求。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式以及时代的飞速发展,当前的教育应是与各学科领域进行彼此“交叉学习”的一个过程,从而达到最终的“重叠共识”。在道德和法治教育这方面,需要更加强调实际性,宽容理解,自由开放的原则,允许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意外情况,合理调节双方的利益。例如在交通法则方面,大家脑海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意识——红灯停,绿灯行。无论对于人和车辆都一样应该遵守,但依旧在2018年全国发生的244937起的交通事故,究其原因,第一层是没有守法,第二层是没有遵守社会道德。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应注重将二者的相联系,先在内心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为他人着想,从而自觉遵守法律。

2.教师宽容接受,学生尽力提问

当前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各种信息层出无穷,对于尚未具有完整判断能力的青少年来说,面对如此复杂虚拟的信息时代,很难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判断。道德和法治彼此相容,但又彼此独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让同学们在课本中汲取知识,枯燥地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很难达到法治的高效率,而且对于学生道德教育的程度也会大打折扣。作为教师,应当接受学生的思考,理解学生的“奇思妙想”,在他们价值观尚未成熟之前,进行合理合情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努力培养拥有“重叠共识”意识的优秀青年。

3.身临其境,感受真正的法治就在身边

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说到,讨论是一种联结信息并扩大论据的方法。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一个活泼的角色——积极地采用讨论式、和辩论模式,让同学们对于话题能够做到深入剖析,全面地认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权衡利弊、优劣。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句话中体现了陶渊明归隐山林的淡然豁达,对山水的热爱之情。但从另一层面看,我们也能意识到,当时的国家形式正不容乐观,以及陶渊明在官场上存在不得志的情况。由此可见,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意识,就要从身边的小事细节当中,学习辩证融会贯通的思维。

结语

想要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认知层面上,有显著的成长,就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敏感度,对于生活中的小事,学会辩证地看待,做到重叠共识。只有将生活中一件件事情练就,学生们才能在这门“道”与“法”的艺术中,感受到魅力;教师只有通过恰当的引导,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王本陆. 中国基础教育必须推倒重建吗[J]. 当代教育科学,2006,(4).

[2] 王永红,黄志鹏. 基础教育改革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6,(4).

[3] 杨礼银,朱松峰. 多元社会中的政治共识[J]. 天府新论,2005,(3).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探讨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