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对新工科人才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中工科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存在较多短板,提升其人文素养势在必行。H大学J学院作为典型工科学院,积极打造“霁杏斋”读书活动,助力提升工科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该活动的建设情况和特点,总结当前存在拓展活动少等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以期在总结中进一步提升该活动的质量,积极助力读书活动提升新时代工科生人文素养,营造浓厚的人文校园氛围。
关键词:读书活动;新工科;人文素养;校园文化
在新工科背景要求下,工程人才应是具备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知识,具有整合、领导、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1]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对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工科人才培养仍面临人文素养的“短板”。学界普遍认为要多方发力,多维支持,不仅要改革第一课堂,还要重视第二课堂,创建良好校园文化,发挥育人隐性功能。
校园文化是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工科生可通过参加各类人文活动,启迪思维、加强修养、开阔视野。笔者认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培养读书习惯,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构建更加丰富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架构。
H大学J学院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高校工科学院,2014年建院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展现综合素质时,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人文修养稍弱等“人文短板”。为补齐学生“人文短板”,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演讲氛围,自2016年下半年起,学院开始举办“霁杏斋”读书活动,目前共举办了7届。
一、“霁杏斋”读书活动建设情况和特点
(一)建设以“新、专、博”为特色的专属读书角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学生阅读积极性,解决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快但校图书馆荐购购买速度较慢等问题。每学期读书节期间,各班可向学院荐购2本图书,学院统一购买后放置学院读书角,在每周一下午17:30—18:30,全院学生可凭学生卡到图书角借阅或归还图书。每半年更新一次图书后,通过官方新媒体向师生介绍最新荐购图书,并公布读书角最新最全的书单,方便学生了解最新书讯。
(二)形成“由分到合”的阅读氛围
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院通过“自主阅读—组建兴趣小组—班级讨论—学院交流营造氛围”四步走的方式,发挥有兴趣同学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对同类书籍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互助学习兴趣小组,线上线下开展组内讨论交流,培育热爱阅读的土壤。鼓励各班开展读书主题班会,以读书兴趣小组成员为骨干力量,推荐班级代表参加学院组织的“霁杏斋”读书交流会,在全院营造读书、品书、评书的氛围。
(三)开展主题不同、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
“我读我书”、“经典咏流传”、“‘科望阅读,‘幻醒未来”、“‘书写经典,‘影传真情”……读书交流会不仅每期主题不同,而且每期活动形式都有一定创新,如多人对话交流分享展示、中场邀请学生用流行歌曲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经典诗词营造气氛、舞台剧还原经典场景等。在评委构成中,除各班代表、老师代表外,每期都会邀请上一届获奖选手参与打分点评,充分发扬传承书香、碰撞思想的精神。
(四)不求荣誉重分享、个别作品受追捧
该活动吸引学院众多热爱阅读学生的参与,有一名同学连续參加三届读书活动,第一次初赛被淘汰,第二次在决赛时表示放弃名次,用30分钟分享阅读心得(原定决赛每人限时8分钟),第三次决赛结合明代历史,引经据典,阐述《万历兴亡录》的读后感。后因临近毕业未有机会参与该活动。该活动中有个别书目受到学生热捧,被分享的频率较高,如每届读书会都有学生分享余华的《活着》,《平凡的世界》被分享四次,《雷雨》在第四届读书会上被两个小组分享交流。
(五)组队参赛较普遍、女生参与热情较高
统计七届参赛情况,除第一届均为个人参赛外,其他六届参赛队伍里,组队参赛比例高达79.2%,组队参赛获奖比例为84%。组队参赛的选手一般表现出以下特点:对报名参赛的书籍一致喜爱,小组成员特点明显、分工明确,组长担任分享交流主讲人比例高达86.7%。学院属于典型工科学院,本科生中,女生占总人数的26.9%,但共计202人参加的读书活动,女生就有99人,占参赛选手的49%,女生参与该活动积极性比男生高。
当前该已经顺利搭建起学院学生读书、交流、分享、传播的平台,在活动机制逐渐完善健全的基础上,“霁杏斋”读书活动已达到良好的效果,全院学生在读书中求知,在阅读中成长,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带动“信语”院刊、J演说家、“明德杯”辩论赛等其他院级人文活动的开展。学院由此发掘并鼓励一批学生积极参与校级人文活动,他们在百生讲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级活动中均取得较好名次。
二、“霁杏斋”读书活动当前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回顾七届读书活动,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以下问题:
以“霁杏斋”读书活动为平台的拓展活动较少。当前在院级范围仅有读书交流分享会一个形式供有阅读兴趣的同学参与,且还未联系读书相关组织机构参与,也未有文科相关学科带头教师参与分享会协助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校内外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霁杏斋”读书角的书籍借阅平台过于简单。虽然借用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推文介绍读书角的书籍信息,每周安排志愿学生固定时间段参与借还书的管理工作,但并未借助科技手段盘活荐购书籍,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读书分享形式过于单一。目前该活动仅限于分享交流,线下集中展示的形式确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互动能力,但这种单一形式的分享,会使受惠学生覆盖面较小,不利于整体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也难以保证学生有长久的读书分享热情。
碎片化阅读现象较普遍。笔者了解到,学生分享交流书籍时仍旧存在较严重的碎片化阅读现象,部分参赛学生多从网络上碎片化阅读经典篇章,阅读他人对参赛书籍的读后心得等渠道获取交流的灵感和内容。
三、“霁杏斋”读书活动改进的方向
后期,学院将围绕以上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霁杏斋”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1、要着眼合作,争取多方资源的强强联合。积极联系校级读书类社团,汲取各方优势资源,合作举办相关读书活动,扩大交流影响面。充分利用学校文科学院教师资源,鼓励文科教师参加该活动。争取“走出去”,与其他高校工科学院开展人文活动交流分享,扩大学生交流面。
2、利用学科优势,建设借阅微信小程序。学院学生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可发动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发学院借阅书籍微信小程序,作为该活动书籍的借阅平台,并在此小程序上开设荐购书籍信息、获奖学生推荐书籍等栏目,不仅让学生专业知识学有所用,也丰富学院师生的借阅渠道。
3、创新读书会形式,使受惠面更广。组织读书电影、书签设计大赛、三行情书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读书类活动,与校团委、校学工部、校图书馆举办的百生讲堂、“书香斋”寝室评比、读书交流演讲比赛、真人图书馆、院际辩论赛等相关活动结合,让该读书活动不仅是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也使其变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演练场和储备所。
4、提升信息素养,科学平衡提升涵养。当今已是信息化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信息非常普遍,学院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直面网络信息,提高判断能力,并有意识地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平衡碎片化阅读和系统深入阅读两者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达到互融、互补的效果。后期该活动将尝试设置一些诵读、鉴赏、演绎原文,话题讨论、辩论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原著,将碎片化阅读的内容作为系统深入阅读的辅助,强化理解和思考,科学平衡地提升学生人文涵养。
参考文献
[1]吴爱华.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1) .
作者简介:何斯婕(1990—),女,汉族,湖北赤壁,讲师,硕士研究生,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