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未波 王亚兰 焦亚凯
摘 要:虽然研究发现3-4 岁是中国儿童因果推理能力的快速发展阶段(李红,2015),但影响儿童因果推理表现的具体因素尚未查明。最近十年,证人证词、观察实验和自主探索这三个因素如何交互作用学前儿童的因果推理能力逐渐成为国内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以上三个因素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为国内学者进一步开展学前儿童因果推理能力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前儿童;证人证词;观察实验;自主探索
一、国内外研究发现
1、儿童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判断指标
多项研究(Horner & Whiten, 2005; Lyons, Young, & Keil, 2007; McGuigan,Whiten, Flynn, & Horner, 2007; )均发现:若没有经过儿童自己的思考,纯粹地照搬、模仿成人的动作或操作,不能作为判断儿童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程度的指标。
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判断指标应包括形成假设、探索获得证据、评估证据、检验假设等环节(Klahr et al., 2011;Nielsen & Tomaselli, 2010)。而不是簡单的动作模仿。
探究过程需要儿童的大脑思考,身体力行。
2、儿童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可以自发地开展实验,已逐渐发展出部分科学思维能力
儿童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已可以粗略经历朴素的实验流程(Schulz, Gopnik, & Glymour,2007)。甚至可经历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和评估证据的全过程(Klahr et al., 2011; Legare, 2014)。
并逐渐发展出部分科学思维能力:例如检验假设:儿童可以通过合理猜测预设造成相应结果的可能原因,并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根据自己猜测一验证。已有朴素的假设检验方法:如果儿童观察他人实验的结果是积木 A 不能激活音乐盒与先前给的经验产生矛盾时,一些儿童认为是他人不够用力或者积木 A 放置的位置不对(Kushnir & Gopnik,2005;Legare,2014)。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儿童可以尽其所能地把积木 A 用力按压在音乐盒上,(甚至站起来按压);并尝试将积木 A 放置于任何他认为可能激活音乐盒的位置(Legare etal.,2017)。
3、在对儿童因果推理结果的影响中,自主探索大于证人证词和观察
Kushnir 和 Gopnik(2005)发现在实验情境中,当观察结果与自主探索结果矛盾时,儿童会赋予自主探索的结果更高的权重,即更倾向于依据自主探索的结果推断因果关系。Sobel 和 Sommerville(2010)发现如果自主探索与观察结果矛盾时,儿童在进行科学推断时会更偏向采用自主探索的结果。陈水平与同事(2019)认为:与观察实验相比,自主探索对儿童作出因果推理的影响程度更大。
早期研究发现儿童对证词会有默认偏差:Jaswal et al., (2010)与Krogh-Jespersen & Echols, (2012)的研究都发现:3 岁及以下儿童非常相信成人提供的证词。但这一现象随着儿童探究能力提升和抑制控制能力的提升逐渐消失:Jaswal在2010年的实验中发现:部分 2.5 岁儿童如果有机会观察到与证词矛盾的确凿证据,就能够摆脱错误证词的影响; 4 岁儿童比 3 岁儿童更多依赖观察获得的、与成人证词矛盾的证据而非成人证词推断物体所处的位置(Ma & Ganea, 2010)。
刘雁伶与同事(2018)也认为儿童受证词影响的程度与儿童观察到自主探索获得矛盾证据的机会有关:与自主探索获得 2 次与证词矛盾的证据相比, 有更多的儿童能在探索获得 4次与证词矛盾的证据后,依据探索结果推断因果关系。这一发现支持Sobel 和 Kushnir (2013)提出的理性观点:5岁儿童能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矛盾证据, 并且能综合使用证人证词和自主探索获得的证据推断因果关系
4、证据顺序的近因效应对因果推理结果有影响
陈水平等(2019)的实验结果(通过证据出场顺序的变化导致了推断结果的不同),显示因果推理结果受近因效应的影响。儿童(甚至成人)更可能回忆起最近信息。不仅是在学前儿童(Jaswal, 2010)中,其实在青少年(Grant & Mills, 2011)和成人(Kilic, Criss, & Howard, 2013)的研究中都发现了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儿童对最近信息的注意和记忆(Connolly, Gordon, Woiwod, &Price, 2016)偏差: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更容易忽略、忘记先前最早出现的证据,并依据最近信息(最后出现的证据)形成决策。
多位国外学者给出了因为近因效应影响逻辑思维发展的研究方向:随着被试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成熟,证据顺序对推理结果的影响逐渐减小(Grant & Mills, 2011)。
5、不理解“无知的优势”
“无知的优势”是指当一个人在一个领域犯错时,如果这个人声称这是他熟知的领域,我们就会对他在其他自称熟知的领域做出的判断产生怀疑;但如果这个人声明了自己并不了解的该领域(无知时),我们仍会信任他在其他他所熟知的领域做出的判断。(Kushnir& Koenig, 2017)
Kominsky 等(2016)发现学前儿童不能理解“无知的优势”。证人在某领域给出错误证词,不管这个证人是坦诚不了解该领域的,还是声称熟知该领域的,儿童依然无差别相信这个证人在其他领域所做出的判断。Bridgers et al., 的研究(2016)也显示儿童对两种类型的证人在其他领域的判断都持信任态度。
二、研究不足
1、在研究因果推理关系时,关注X是否导致Y,忽视了对X在多大程度上导致Y的探究。例如近因效应影响推断结果中,年龄的增长和证据顺序影响力的减弱之间只是相关关系,而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
2、对自主探索本身如何促进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研究较少(Legare, 2014)。
3、3个因素(证人证词、观察实验和自主探索),三种两两交互作用方式中,大多数研究关注外界的、成人自上而下的那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如对证人证词和观察实验的交互作用方式(Jaswal, 2010; Ma& Ganea, 2010; Jaswal et al., 2014; Lane et al., 2014);而對儿童自发的、由内而外的自主探索与其他两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还较少。即对自主探索与其他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方式还不清晰。
三、研究展望
自主探索因素本身如何影响儿童推理能力?在儿童形成假设-获得证据-检验假设-形成新假设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儿童的自主探索在哪个环节起什么作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自主探索如何影响人类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应加大对自主探索研究的投入和关注。
后续研究需要加大对三种因素(证人证词、观察实验、自主探索)如何交互作用学前儿童的因果推理能力的研究,尤其是自主探索如何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
并将理论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运用到幼儿园课堂实践。让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有具体、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指导促进儿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雁伶1曾晓青2左 玲3黄乐辉1陈水平1胡竹菁2.证词自信度和自主探索综合影响5 岁儿童的因果推理[J].心理学报 ,2018, Vol. 50, No.5, 494-503
[2]陈水平1,刘雁伶1,邹 婷1,胡竹菁2.观察因果学习和自主探索对学前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9,Vol.39,No.6,508 -513
[3]陈水平1,2刘雁伶2周 蔓3胡竹菁.证据顺序和证词可信度对学前末期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J].心理科学Jourm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8, 41 (5) : 1110-1116
作者简介:
程未波(1998-),女,汉族,浙江金华,本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王亚兰(1999-),女,汉族,浙江台州,本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焦亚凯(2001-),女,汉族,河北邯郸,本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前儿童探究因果结构的过程研究”(201911318034)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