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创新之举是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思维训练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际是阅读教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文学阅读教学中比较和对比训练展开研究,旨在为教师设计比较和对比训练提供可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教学;比较和对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况的反映,是借助语言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以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车文博,2001)。思维能力是指大脑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而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认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比较力、概括力、想象力、推理力、判断力、创造力等。青少年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由此可见,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开启心智、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思维品质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心智发展特征以及心智发展水平,其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思维品质培养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材较少关注思维训练,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大多局限于表层信息的获取,以及零碎的主题判断和简单的深层意义判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思维训练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训练设计。有些教师认为语言知识是有形的,对语言知识的掌握需要检测;而思维是无形的, 无法测量, 因此不重视思维的培养,导致思维教学活动设计往往浮于表面,引发外语教学 “思维幼稚化”的问题(刘道义,2018)。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通过在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开展比较和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言同思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语言和文化学习是社会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推动力是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2016)。
作为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阅读是语言和思维互为促进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高效的閱读策略,还可以通过语言输入、文化熏陶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文学阅读因其丰富的教育文化内涵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习者思维培育方面具有其他任何阅读无可比拟的优势(兰春寿,2015)。英语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诗歌、传记等。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系统训练,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归纳、建构、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提高思维能力。
比较和对比是判断两个对象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Silver(2010)在研究中总结了比较和对比训练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1)比较和对比训练能加强学生记忆关键信息的能力。(2)比较和对比能推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3)比较和对比聚焦重要细节,使抽象的想法变得更具体,减少相关概念之间的混淆,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4)在课堂上使用比较和对比有助于学生养成以下思维习惯:灵活思考、批判思考、缜密思考、联想、迁移创新和交流反思。比较和对比的有效运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语言和思维方面的知识,还要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对工具的运用能力,达到对学科思维启迪和培养的目的。
1.提供真实语言环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语言习得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真实语境促使学生去思考“真实的问题”,为学生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维训练和真实交际提供机会。真实语境的建立需要更为经典和规范的语言材料,除课本的语言素材外,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语料资源,如小说、传记、报刊文章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和思维训练的参与度,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积极思考的状态,这样才能有敏锐的观察、丰富的联想,才会出现主动探究、创造性运用等思维过程。
2.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思维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在文学阅读中,只有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真正的触发,思维训练才会真正产生实效。教师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中,感悟文本中的背景、事件、人物、气氛等,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尝试从不同视角去思考问题和理解人物,观察、判断人物的情感和态度,分析语篇所承载的观点和意图。只有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学生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才能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与表达。
3.构建信息结构图
信息结构图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之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结构图帮助学生获取、整理和归纳信息,并将所有信息交汇整合,转换成一个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的图表。信息结构图架设了文本与学生、语言与思维的桥梁(胡欲晓,2018),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阅读中的思维过程以及理解程度;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目标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提取、整合信息,发展审辩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徐国辉,2017)。
1.文本简介
小说Freak the Mighty曾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最佳青少年读物,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在1998年上映。小说讲述了两个美国初中学生Kevin和Max之间的真挚友谊,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触动学生心灵,故事代入感强。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语言生动有趣,情节跌宕起伏,读到最后令人潸然泪下。主人公Kevin被称为“怪胎”,有一个严重残疾的身体和一个天才的大脑;而Max身体健硕却有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外号“傻大个”。Max把Kevin扛在自己肩膀上,给了他一个健全的身体;Kevin为Max带来了智慧和信心。他们的组合所向披靡。
Kevin和Max看似有天壤之别,却成为患难中的好朋友。为什么Kevin和Max会成为好朋友?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追问:好朋友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如何交友?如何学会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进行文本比较和对比,启发学生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问题;综合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理出其逻辑关系;通过归纳和概括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或新的认知,并在实践中用于处理、解决新问题,形成独立的判断与思考。
2.教学实例——人物比较和对比
Step 1 提出核心问题
① Why do Kevin and Max become good friends?
② How can we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③ Imagine youre Kevin / Max, tell us how you feel about having Max / Kevin as a friend.
[设计意图]
提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引擎。课堂导入环节的三个问题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随着课堂活动的展开,学生将在不同的环节生成回应。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构成了递进的问题链。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认真体会人物描写,一边比较和对比,提取有效信息,一边分析、归纳,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Step 2 演示维恩图(Venn diagram)的使用
[设计意图]
教师用PPT向学生演示维恩图的使用方法和效果。维恩图是由两个或多个重叠的圆构成的信息结构图。维恩图使用重叠的圆对两个或多个不同人物、事物、背景或事件等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可视化描述。相似的描述表现在圆的重叠部分,而差异的描述表现在圆的非重叠部分(见图1和图2)。教师选择维恩图引导学生对Kevin和Max进行比较和对比,利于学生换位思考、推敲细节、理解人物,形成更为客观的分析与推断。
Step 3 确定比较类别(category)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可以用来比较和对比两个主题的类别(见表1)。例如,考虑Max和Kevin的年龄、性格和爱好等。同时,根据导入环节的三个问题,学生头脑风暴与其相关的类别,把相关程度高的类别保留下来,如:两个人的外貌、家庭环境、智力、品行等,把无关的淘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聚焦问题来确定类别,使学生的思考有主线、有方向、有深度,强化比较和对比中的逻辑概念。
Step 4 熟悉标志词(signal words)
Brainstorm some signal words that show differences (e.g. however, different from) and similarities (e.g. both, similar to).
[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搭建语言和思维的支架。不同语言的不同结构体系造成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是一门从属结构的语言,连词使用频率高,以逻辑思维为主;而汉语是一门并列结构的语言,连词出现频率低,人们更习惯形象、直观的思维。梳理比较和对比中的标志词(见表2),也就是承接比较和对比的连词,可为学生后续的口头交际和写作提供必要的语言输入,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学习、使用语言。
Step 5 构建维恩图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制作维恩图的思维过程是先对比(发现不同点),然后比较(找出相同点),最后依据对比和比较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和判断(图3和图4)。教师让学生依据比较类别关注Max和Kevin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完成维恩图中对比和比较的内容。学生在使用维恩图对比和比较人物时,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融合。他们细读文本,通过观察、记忆、归纳、分析,一步步走向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情感,调动心智,实现对人物的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
Step 6 開展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三个核心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如下:
① Why do Kevin and Max become good friends?
S1: When Max is with Kevin, hell become smart and confident; when Kevin is with Max, he can see more and go wherever he wants to go. They help each other and respect each other. As a result, they become best friends.
S2: Each boy has the quality the other lacks. When they team up,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It is the difference that makes them best friends.
S3: Max and Kevin are quite different in many ways, but they can make a difference to each other: Max can read with Kevins help and Kevin becomes the knight in shining armor, so good friends make each other complete.
② How can we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S4: Were supposed to accept differences and respect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S5: We should consider things from their points of view so that we can really understand them. I think understanding is a basic part of friendship.
③ Imagine youre Kevin / Max, tell us how you feel about having Max /Kevin as a friend.
S6: Having Max as a friend is amazing. Max looks huge. He lives alone in his basement. I think he must be very lonely. He is nice to me like my big brother. The first time I talked with him, I didnt think he was smart, which didnt prevent us from becoming best friends. Im disabled. Max is kind enough to let me sit on his shoulders. As a team, we beat Tony D., the bad guy. We did a good job together, didnt we? In my free time, I help Max with his reading, hoping that one day he can join me in my gifted class.
S7: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become friends with Kevin. We have nothing in common. Hes short while Im strong. Hes intelligent and imaginative while Im struggling in school. When Im with Kevin, he helps me find my confidence by showing me how to read. He doesnt think its a big deal that we have little in common. Actually, he never looks down upon me. Because of him, I know what a friend is and how to be a friend.
[设计意图]
维恩图帮助学生在比较和对比中清晰地看到自己思考的轨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整合信息、更新想法,获取新的认知与发现。在头脑风暴中,学生积极活跃,主动联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也在学习做人。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与感悟去领会文本中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力量,并能主动思考身边的人与事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将文本中尊重、理解、包容的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1.阅读文本的适切性
阅读文本是实现思维品质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与文本材料难度之间的匹配。教师选取小说等文学类文本时要考虑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需要,要分析材料相对应的思维训练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由低阶思维(观察、记忆、理解等)向高阶思维(归纳、比较、推理等)渐次提升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建构思维能力,为学生思维品质搭建发展的平台。
2.思维品质培养的系统性
思维品质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在设计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 Fisher和Frey(2014)的“责任逐步释放教学指导框架”(the Gradu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 Instructional Framework)(见图5),系统地实施活动步骤,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循环互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框架中两个三角形代表了师生在不同阶段的责任含义。教学起始,教师的责任包括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介绍相关工具,如信息结构图,这是“I do”阶段;进入到“We do”阶段,指导学生实践是教师的主要责任。通过提问、示范等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语言支架、思维支架和策略支架,使学生在实践中为“You do”阶段作准备。“You do”阶段包括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两部分。教师要学会放手,确保学生思维训练的必要时间与空间。
3.思维训练活动的开放性
教师作为思维训练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积极因素,要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思维环境。首先,教师应适时增加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更有意义的思考。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級的思维训练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确保全体学生认知水平的共同提高。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如“阅读圈”),教师将比较和对比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交流中内化语言、深化思考,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力、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见图6)。
4.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为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评价的过程。首先,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思维训练的评价标准,目的是让学生在训练之前理解要求,而理解评价标准最好的方法是创建评价标准。在创建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不再是分数,而是如何做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然后,学生在活动中继续开展自评和互评;主动寻求教师和同伴的反馈信息;依据反馈和自我反思为自己设定新的学习目标,确定下一步的学习行为。参与评价使学生明确了思维训练的目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通过“真做评价、做真评价”,学生的评价意识和思维能力共同提高。
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内在核心是学科思维的培养和启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用英语思维的真实情景,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搭建思维训练的平台,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想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应从自身做起,用科学的方法启发学生心智,在不断实践与创新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用英语理解、用英语表达,用正确的思维做正确的事,思维的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Fisher, D. & Frey, N. 2014. Better Learning Through Structured Teaching [M]. Virginia: ASCD product.
Rodman, P. 1993. Freak the Mighty [M]. New York: the Blue Sky Press.
Silver, H. F. 2010. Compare & Contrast[M]. Virginia: ASCD product.
车文博. 2001.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程晓堂,赵思奇. 201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程·教法,(5): 79—86
胡欲晓. 2018. 信息思维结构图在初中英语原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8): 21—24
兰春寿. 2015.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J].课程·教程·教法, (12): 82—89
刘道义. 2018.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课程·教程·教法, (8): 80—85
徐国辉. 2017.例析图形组织器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 (11): 1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胡欲晓,北京市第四中学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