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竹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从与文本互动、与学生互动、与现实互动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有效展开对比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对比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体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思维品质在《课标》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显性目标被单列出来,丰富了英语教育的目标体系,展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包文敏、季峰,2018)。这一变化將极大改变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关注度偏低的现状。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更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不同语言背后是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思维方式。学习外语有助于发展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观察世界的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保障;夏谷鸣(2017)把思维品质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并按三个水平等级进行了划分,具体见表1。
从表1可看出,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逐步达到不同水平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从培养方式来看,这些层级具有以下共同点:都需要学生对所获信息(无论单一或综合)进行比较或对比,从而发现异同,由表及里挖掘其内在规律,生成新的概念化认知,产生相应的上位概念,并能在现实环境中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因此,对比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比较是判断两种事物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常常会用到它。教师经常通过图形、表格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比较语言的结构、意义、用法等异同学习语言知识。在中外文化教学中,对比教学更是必不可少。但是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只关注显性的对比,只是罗列内容上的异同,而忽略了这些异同背后的深层原因,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有效地开展对比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值得教师进一步探索。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预测、分析、推断、综合、概括、质疑等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比教学,旨在通过与文本互动、与学生互动、与现实互动三条途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在文本中展开对比,深入解读文本,厘清逻辑关系
文本解读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在未解读之前,文本语言处于睡眠状态,是一个潜在的艺术世界。通过解读,文字能达到苏醒状态,回归到现实的艺术世界(侯云洁,2018)。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文章的内容、体裁等多方面因素,引领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人物、时空、情节、情感等多方面的对比,从显性和隐形的维度立体、全面地理解文本信息,挖掘文本内涵,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升其逻辑推理的高阶思维能力。例如,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Unit 3 Lesson 1 Spring Festival的阅读文本是一篇杂志专栏文章,介绍了三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见图1)在中国过春节的经历和感受。文本的设计就强调了对比,导语中写道:
Spring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 in China. It has unique meanings. However, people may understand it differently, including those from other cultures. Here are three readers accounts to our magazine, who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and views about it.
教师在进行文本的对比解读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对比文本中提到的三个方面(地点和人物,节前准备,具体活动)并完成表格(见图2)。但这种对比还是浅层的,只是把文章中具体的信息找出来并呈现,是单纯的提取信息。教师应进一步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三人过春节时的心情如何?”“他们对春节的理解和认知有什么不一样吗?”“他们在过春节这个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学生通过比较,综合考虑三人的年龄因素,挖掘人物内心,从而得出:Tom是外国青少年,春节对他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化体验,他扮演了一个旁观者或体验者的角色;而Xu Gang和Li Yan分别是带着激动的心情准备归乡的青年创业者和期盼子女回家团圆的退休老人,是满心欢喜的春节参与者与亲历者。此时,文本解读能使学生厘清课文中三位人物的角色及其各自行为间的逻辑关系,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也让文本变得鲜活起来。此时,教师应抓住契机,进一步追问,把文本对比的范围扩大,让学生基于主题语境,整合单元内的有效文本,从中外文化对比的高度去深挖文本。本单元的另外一课 Lesson 3 Memories of Christmas的阅读文本则是一篇作者回忆和奶奶共度圣诞节的感情真挚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对比不同体裁的文本,思考在不同节日的准备环节(例如除夕和平安夜),还有节日当天都有哪些类似的活动,并鼓励学生讨论以下问题:“Is it just a coincidence that we have so many similar traditions or activities? What is the universal theme behind these similar activities?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春节和圣诞节尽管名称和庆祝形式各有差异,但都表达了人们的无限祝福,充满浓浓的爱与关怀,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学生中展开对比,激发思维碰撞,鼓励思维表达
学生是各类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很渴望在课堂上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某一话题的理解和看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学生的想法往往相差很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抓住语篇的矛盾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思维碰撞,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逻辑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 Unit 8的话题为“绿色生活”(Green Living),本单元Lesson 3的阅读篇目“White Bikes”on the Road介绍了“自行车城”阿姆斯特丹的环保自行车的发展。文章是一篇说明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至今自行车在阿姆斯特丹的兴衰变化历程。教材设计中有一个讨论活动(见图3),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介绍自行车在这座城市中经历的变化与发展。学生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对比思维,提取、概括主要信息,回顾历史,表述现状并对未来进行合理的推断。这一过程有助于训练学生信息整合、逻辑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教师还可围绕“绿色生活”这一单元话题,联系当下国内流行的共享单车,进一步开展对比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意愿。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介绍ofo、摩拜、青桔等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及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还通过问卷现场调查学生平日是否使用共享单车及用或不用共享单车背后的原因,生成图表并让学生展开讨论,陈述共享单车的利弊(见图4和图5)。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十分活跃,能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充分听取别的同学的观点,在思维的碰撞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 在现实中展开对比,立足真实情境,创新解决问题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能给人打开一扇智慧之门。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从阅读中走出来,联系现实世界,在现实中展开对比,对真实的情境进行反思,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例如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8 Unit 23的单元话题是“冲突”(Conflict),第一课标题为Living in a Community,包含两则新闻报道。新闻以conflict的几个主要元素(如cause、resolution和effect)为线索,讲述了生活社区中的矛盾冲突。第一则新闻中,由于受到扰民投诉,鼓手Yang Ming被迫离开。新闻通过鼓手的不满和邻居的种种抱怨揭示了冲突的原因,最终居委会的介入是解决冲突的常见方法。第二则新闻中,Mr. Mckay无法忍受一直漏水的阳台,用拐棍打了楼上邻居Smith的头,因此被拘留一晚,动用武力最终导致了暂时失去人身自由。而Smith一直没有改善自身行为,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按照常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分析冲突的原因,梳理两则新闻的重要信息。但学习这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联系现实,在学习有关冲突的语篇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报道中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找到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读后环节教师又继续追问三个问题:
(1)Do you think Mr. Mckay should have been put in jail? Why?
(2)Whose side are you on, the drummers or the neighbours?
(3)If you were him, how would you deal with the conflict wisely?
这几个问题能把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讨论与分享,指出两则新闻报道中的解决方式对于当事人都不是最佳方案,如第一则新闻中的鼓手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第二则新闻中的当事人Mr. Mckay由于冲动伤害Smith人身安全被拘留。学生也纷纷表达了自己认为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了一次role play。学生通过评价认识到文中角色解决冲突的方法的不足,从而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有效沟通,避免冲突,同时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教师此时适时点题(见图6),对学生的育人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除了精读分析课文,经典的英语小说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圈(Reading Circle)是小说阅读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指读者基于不同角色深度研读某一文本的合作学习形式。阅读圈由多个基础角色和备选角色组成。常见的角色有总结员(summarizer)、讨论领队(discussion leader)、评论员(commentator)、文化收集员(culture collector)、结构分析员(structure analyst)和联系员(connector)等(Daniels,2002)。 由于不同的角色聚焦文本分析的不同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對小说中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文化差异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加深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并与现实相呼应,指导学生更全面地看待自我、看待他人,更积极地投入生活。
文化收集员和联系员是特别需要对比小说情节与现实生活的两个角色。例如在阅读美国经典青少年小说《洞》时,联系员分析了第11章中的一个情节:一位很蛮横霸道的人物X-ray私下要求小说主人公Stanley不管挖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上交给他。学生联系现存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应如何善待同学,杜绝校园欺凌现象(见图7、图8)。
通过与现实联系,学生能设身处地地分析主人公Stanley的行为,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同情Stanley 的遭遇,并指出同伴压力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基于对现实的反思,教师号召同学们要善待他人。这样的对比已经超越了对小说情节、人物的基本信息的提取或概括,促进了学生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理性思考,让学生能更有效地整合所学语言。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参考思维品质发展要求的不同等级水平,通过有效的对比教学,深入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思考,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对比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推理、判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鼓励学生把所学语言、表达的思路和逻辑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Brown, H. D. 2002.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Daniels, H. 2002. Literature Circles: Voice and Choice in Book Clubs and Reading Groups[M]. Portland: Stenhouse Publishers.
包文敏, 季锋. 2018. 2003版与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差异比较[J]. 基础外语教育, (2): 3—9
程晓堂. 2016. 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 课程·教材·教法, (6): 73
侯云洁. 2018. 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意义、方法和问题[J].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11): 11—16
吕玲丽, 李璐. 2018.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12): 17—20
夏谷鸣. 2017. 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2): 9—13
章策文. 2017. 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四多原则”[J]. 教学月刊(中学版), (5):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陳彦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英语学科带头人。